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九百二十七章運氣不好次日鮮卑騎兵眾多先鋒出陣,但多是佯裝樣子做挑戰之勢,皆是不敢靠近幽州軍陣,等趙雲出陣後,這些先鋒隻遠遠射箭,趙雲趕去,其人掉頭就跑,根本不給趙雲近身的機會。
趙雲卻也不深追,他行事穩重,擔心鮮卑兵設伏,便打馬回來,鮮卑騎兵卻又返了回來,跟在後麵大聲嘲笑喝罵。
趙雲雖然麵上不動怒,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火氣,他望著鮮卑軍陣,對袁熙說道:“這些人不通教化,隻怕主公真心對待他們,他們未必也會真心回報。”
袁熙歎道:“兄說到點子上了。”
“這個世上,能持正守心的,畢竟是少數。”
“即使講究顏麵,整日論經的士族,在戰亂窘迫的時候,尚且會原形畢露,跟何況在這弱肉強食的北地。”
“教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間的道路會很曲折,怎麼讓外族慢慢融入中原,還儘可能讓其不起抵觸心理,這可比擊敗他們難的多了。”
“南匈奴在邊地又大漢子民身份百年,天下大亂時尚且心懷不軌,更何況是一直在塞外的鮮卑。”
趙雲微微點頭:“雲明白主公的所圖,是想讓天下百姓皆能富足,幽州的義學公田便可窺一斑。”
“但人都是有私心的,若是有些人覺得付出得不到回報,說不定便會重演高祖時候故事啊。”
袁熙笑了起來,“這話也隻有子龍這種坦蕩的人說得出來,彆人為了避嫌,都不敢和我挑明呢。”
趙雲從南匈奴說到鮮卑,顯然是意有所指,袁熙一點就通,明白趙雲說的是件很現實的事情,即跟著主公打天下的人,除了因抱持的理想追隨之外,人人都是有些私心的。
若部下認為為主公效命,能得到和付出相配的回報,便會殫精竭慮付出忠心,西漢立朝前後,劉邦手下,包括韓信臧荼,陳豨英布皆是如此。
但他們打天下時候拚死賣命,其大部分原因,還是為了天下平定後能得到更多回報,如果願望滿足的話自然無事,但如果希望破滅的話,便會生出異心,於是把王之亂便發生了。
趙雲之所以如此說,是趙暗示袁熙這幾年來的封賞,其實是比較保守的,趙雲自然不是為自己說話,他現在位置再往上也很難動了,這說的是張遼徐晃,包括太史慈等人,以其這幾年的功勞來算,袁熙的封賞其實並不多。
對於曹操那種動不動許諾千戶三千戶甚至五萬戶的條件,袁熙手下超過五百戶的封賞都很少,而且因為有目的地廢除奴仆,其實袁熙的部下將領包括謀士,過得隻能算是比較一般。
當然這個一般,比其他諸侯手下的一般,水準要高上一些,因為袁熙領地的整體生活水平相對較高,但若和曹操江東那些頂尖的武將謀士相比,卻又差了不少,因為那兩邊走的是上層路線,官員們的生活比一般人好了太多,也享有很多特權,相比之下,袁熙這邊的待遇就有些寒酸了。
袁熙明白了趙雲的意思,歎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要是給了他們太高的條件,以後如何封賞?”
“我知道手下這些部將,尤其是田豫閻柔等人皆是忠心耿耿,給他們好處,總勝過給這些反複無常的外族鮮卑來的保險。”
“其實換個角度想,青州黃巾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稍有不滿便化身賊寇,所以我給了泰山賊儘量多的自由,同時卻讓諸葛軍師以嚴明的法紀約束,讓他們漸漸走入正規,不然遲早也是隱患。”
“我們走到一起,本就是有高於其他人的高尚理想,才能以身作則,我覺得君臣想和,便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
“當然我不會無原則的為了和平,去向外族低頭,這點兄可以放心,尤其是鮮卑部族,我必須要拉攏一批,打擊一批,不然咱們可和這上百萬鮮卑人對耗不起。”
趙雲聽了說道:“主公既心中有數,雲便放心了。”
“這步度根一脈,東有柯比能窺視,西有羌人爭端,應該是可以利用的。”
袁熙笑道:“正是,所以我們要打的他主動來談,而不是我們去找他,不然他還不知自己有幾分斤兩。”
他很讚同趙雲的想法,鮮卑之中,其實最為危險的是柯比能,這種胸懷大誌,立誌崛起,且行事公平,在鮮卑內威望很高的能人,對於中原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而檀石槐這一脈,自其死後,其子和連即位,但本性貪婪,斷法不公,鮮卑部眾紛紛叛離,此時出聲微寒的步度根趁機崛起。
步杜根本為小種鮮卑,以勇健聞名,且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之為大人,聲名漸勝,相比一下,檀石槐的血脈就越發顯得不堪,和連後來劫掠中原時被漢軍射死,其子騫曼尚幼,便由其兄長之子魁頭代位,後騫曼長大後和魁頭為了爭權內鬥不休,導致鮮卑聯盟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