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九百一十五章拉攏勢力許都新年伊始,曹操就私下召集了最為信任的謀士議事,能夠來的,其實也就兩位,荀攸和陳群。
當荀攸聽到曹操竟然是打算繼續私下招降張繡的時候,不禁極為驚訝,出聲道:“攸沒有想到,明公如此不計前嫌,可謂胸懷寬廣啊。”
曹操歎道:“往事已矣,回頭有什麼用?”
“何況當時張繡回宛城的時候,戰場局勢已定,他迫於無奈,才同意和凶虎結盟,並非是刻意和我為敵。”
“但他要的東西,凶虎未必能給得了他,我卻可以。”
如果袁熙在場的,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確實看得很準,因為站在張繡的立場上,是不可能願意一輩子替人當先鋒的,尤其是劉表這種隻會守成的,意味著張繡永遠處於守勢,完全無法改變自身困境。
所以袁熙當時離開的時候,知道張繡也是沒有彆的選擇,於是和其盟誓的時候,也並未怎麼入網,隻是暫時達成攻守同盟而已。
至於袁熙給出好處,是和曹操大戰之後的戰利品,雖然在數目上很有誠意,但若是沒有後續的好處,和張繡這種脆弱的同盟,是不會持久的。
之後袁曹數場大戰,袁熙得病休養了一段時期,隻得將此事拋之腦後,等想起來的時候,已經是過年前後了。
在袁熙還還沒想出如何維持和張繡關係的時,曹操這邊已經徹底摸清到張繡的現狀,準備先下手為強了。
開春道路凍結,兵士行軍到輜重轉運都不靈便,不是出兵的合適時節,但卻不影響私下裡麵的外交謀略,曹操這次找屬下商議,便是商量個張繡什麼條件,才能引誘他背叛袁熙劉備劉表這個四方聯盟。
陳群聽後,出聲道:“這件事情,入手的點卻是不好找。”
“若張繡看重情誼,即使我們給其開出足夠的條件,其也未必能答應。”
荀攸卻是持懷疑態度,“他不同意,很大可能是給的條件不足以讓其動心。”
陳群問道:“那公達覺得,需要開出什麼條件才行?”
荀攸毫不猶豫道:“封侯,至少二品將軍封號。”
陳群一驚,“這條件,明公手下幾乎所有的將領都沒有過吧?”
“給一個毫無功勞的外姓將領如此禮遇,讓明公麾下的將領們怎麼想?”
荀攸說道:“正因為如此,才能讓張繡看到明公誠意。”
“而且其若是投降過來,其帶來的實際好處,難道不值得這個虛名?”
“南陽二百多萬人,光宛城一帶,就有百十萬人了,加上土地,對於當前的我們,可是急需的!”
“而且一旦取得宛城,便能直攻新野,若再能滅掉劉備,便除去了明公的一個心腹大患。”
“若真能實現,明公屬下中,還沒人能立下此等大功吧?”
他話一出口,才發覺自己失言了,這不是在明著諷刺夏侯惇?
他連忙咳嗽了兩聲,遮掩了過去,“而且這麼高的位置,他也未必能擔的住,必然會遭到其他人的孤立,將來即使想要更進一步,也是很困難了。”
他這話說得很是**裸,但一旁的曹操卻不以為意,心腹之所以是心腹,自然是私下裡麵可以說些明麵上不能說的話。
他點頭道:“我覺得公達言之有理。”
“你們回去後,尋找合適的人選報與我,讓其儘快出使宛城,不惜代價勸降張繡。”
兩人連忙領命,又聽曹操道:“單論張繡,即使其不同意,我也有信心擊敗他。”
“但若是加入其他變數,便不一定了,比如那凶虎,其肯定在暗暗盯。”
“若是我露出破綻,其說不定會和上次一樣,在此出兵偷襲於我。”
陳群出聲道:“所以司隸還是頗為關鍵的。”
“若非懷城擋住了凶虎出兵的路線,現在我們一定非常狼狽。”
曹操歎道:“元常在懷城乾的確實不錯,聽說其整合河東士族,聯手馬騰,將趙雲牢牢擋住,功勞不小。”
“不過那次刺殺可惜了,死掉了很多人本可以成為吾之股肱的良才。”
“眼下我的掾屬中,除了荊州名士紛紛投靠,便是河東士族了,其中有很多可堪一用的家族子弟。”
“你們對此有什麼可以推薦的?”
陳群想了想,說道:“一是河東衛家,其家主衛覬見識不凡,可堪大用。”
“另外便是司馬家了,家主司馬防生了八個兒子,俱各不凡,人稱司馬八達。”
荀攸皺眉道:“隻怕都是吹出來的,那最大的司馬朗不到三十,二子司馬懿剛剛弱冠,後麵的那些垂髫小童,能有什麼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