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七百七十九章所謂觀星聽了孫權選派談和的人選,眾人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張昭?
他不是對凶虎頗有微詞嗎,讓其去和談,豈不是壞了事?
過了一會,眾人才領會到孫權的意思,頓時生出了一絲佩服之意來。
原來如此!
幾個頗受重用,能獨當一麵的謀士中,周瑜負傷,魯肅傾向於息事寧人,很可能談判時候讓步,從而損害江東利益,而張昭卻是對袁熙有敵意,所以一定會堅守底線,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然而此時的張昭,卻是從背心滲出冷汗來。
孫權這是什麼意思,讓自己送死去嗎?
要是自己得罪袁熙談判失敗,或者談判退讓太多,回來孫權會不會治自己的罪?
壽春,袁熙官邸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必然催發對原材料缺少的困境,從而導致對外掠奪的**的膨脹。”
“這句話亮不明白,還望主公解惑。”
袁熙見諸葛亮拿著竹簡發問,心道諸葛亮不是平時挺忙嗎,怎麼對這個也有興趣,自己怎麼向他解釋?
諸葛亮見與袁熙為難,認真道:“使君讓我想出經營商業,振興府庫之法,我自然要對主公這篇經濟論仔細鑽研,以摸透主公想法。”
“主公發前人之未發,但裡麵的細微關節,亮還是不明白,所以前來請教。”
袁熙苦笑,他前世學的經濟學知識一知半解,也不敢說自己的理解一定是對的,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洽體係,自娛自樂還可以,但想要說服諸葛亮這種聰明人,必須要旁征博引,還不能用超乎這個時代的例子,怎麼想也是件很讓人頭痛的事情。
不過近來他難得有空閒,一是等著和江東談判,二是兗州青州情勢不明,他無法在未探清虛實的情況下貿然處兵,所以這些日子他隻讓張遼徐晃等人加緊訓練兵士,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唯一讓袁熙感到遺憾的是,精通水軍的太史慈在巢湖之戰中受了傷,雖然沒有傷及內腑,但有幾處外創頗深,至少需要靜養好幾個月。
不過據江東那邊傳來的可靠消息,太史慈當時沒有找到的周瑜,其實傷的比太史慈重的多,聽說華佗足足花了了一個多時辰,才從周瑜體內挖出了數枚鐵釘鋼珠,之後周瑜便一直臥床養病,至今沒有露麵。
這肯定是內腑受了不輕的傷,不然不至於此。
袁熙也不指望華佗動手術時一刀將周瑜殺了,畢竟華佗也不是死士,而且周瑜能活下來,其實兩邊還有回旋的餘地,不然可能徒增江東很多仇恨了。
最讓袁熙鬱悶的是,這還是周瑜先動手的,自己很為了集中精力對付曹操,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對方還要得寸進尺,自己很委屈啊。
不過即使如此,袁熙其實也很能理解周瑜的想法,因為周瑜此人,其對於江東的忠心和立場,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是這個時代中,為數不多獨具慧眼的人。
其後世在臨終前,還力諫孫權說劉備威脅太大,必須想辦法誅殺。
其言辭之激烈,堪稱三國時代對劉備敵意最大的人,連被劉備密告過的曹操都自愧不如。
其實把袁熙放在江東的位置上,應該還能明白周瑜的苦心,因為江東的短板太明顯了。
幾乎不具備任何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在中原地區,騎兵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偏偏在江東很難養馬。
因為馬不是反芻動物,所以馬糞是酸性的,不像牛糞羊糞可以直接仍在地裡,而是需要一定的酵糞流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僅如此,養馬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場,一匹成年馬大概需要五十畝的草場,而且馬糞馬尿會嚴重汙染水源,這在水係豐富,四通八達的江東地區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所以江東養馬的成本極高,加上馬種也不好,後世孫權寧願花重金從蜀漢,遼東甚至曹魏買馬,也不自己開辟馬場。
所以江東想要北上中原,就必須占據江淮,奪取荊州,在這點上,袁熙和孫權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隻要孫權有野心,矛盾遲早會再次爆發。
袁熙現在隻能把孫權打痛,讓其暫時低頭,因為袁熙現在需要一個時間窗口來對付曹操,對此兩邊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但這出戲偏偏兩邊都要捏著鼻子演下去。
袁熙突然醒過來自己神遊天外了,他先看了一眼正跪坐在屋角烹茶的大喬,然後對眼前靜靜等著的諸葛亮出聲道:“抱歉,我走神了。”
諸葛亮微笑道:“主公何須如此說,隻怕主公心中藏著太多事情,無時無刻都在勞心費神,才會如此吧。”
“此非長壽之道,還望主公以身體為重。”
袁熙無奈道:“雖然我知道軍師的話很多,但現在很多事情,我還真脫不開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