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互相牽製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互相牽製(1 / 1)

推荐阅读: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二百六十六章互相牽製<>最新網址:袁熙覺得劉協其實很可憐,要說劉備還有複興漢室的些許希望,劉協基本是毫無希望。

彆看劉協掛著天子名號,但其手中可用的牌,還沒袁熙手裡的多。

袁熙心道換了自己是漢獻帝,在翻翻轉轉,受著不同軍閥諸侯裹挾的困境裡,隻怕早就開始擺爛,摟著伏皇後睡大覺了。

當然,袁熙明白劉協此人,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後世其也努力掙紮過許多次,包括衣帶詔等事件,奈何他碰到的是曹操,最後也隻能黯然退場。

袁熙心道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如今想做的事情,和曹操差不多,想在天子東歸之事上分一杯羹。

為了這個目的,便必須要撬開幽州通往河內的道路。

擋在他麵前的第一個障礙,便是黑山軍。

袁熙想到這裡,對鮮於輔說道:“丁零種姓的事情,我也聽說過。”

“這根本不是什麼問題,不就是有幾代和鮮卑通過婚嗎?”

“如今漢民,也不見得沒通過婚,既然都是大漢編戶齊民之人,便當一視同仁,無分彼此。”

所謂編戶齊民,就是登記戶籍在冊,這便擁有了大漢子民的身份。

鮮於輔見袁熙神態不似作偽,不禁有些震動,出聲道:“我先前以為,使君對我們這些兼有漢胡血統的家族很是反感。”

中原士族對於這些邊地家族是頗為看不起的,常常拿血統說事,讓鮮於輔這些家族自覺低人一等,總也融不入進中原士族的圈子。

如今袁熙身為世家大族袁氏分支之主,對此表示不以為意,這讓鮮於輔心中產生了些異樣的感覺。

袁熙是真的不在乎,不就是鮮卑血統麼,後世隋唐皇室不也有一些?

血統歸血統,上古炎黃子孫,誰分得清血統?

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純粹的族群,但隻要分清主次,便能成為一家人。

就像隋唐雖然都有鮮卑匈奴女子嫁入皇室,但也隻能說是有外族血脈而已,但誰敢說隋唐是鮮卑王朝?

誰也不能否認隋唐就是漢人王朝,更彆說嫁入皇室的獨孤氏長孫氏等家族,除了姓氏之外,其習慣和傳承早都和漢人無異了。

這便是所謂的主次。

華夏傳統首重文化認同,而非血統認同,正因如此,上古時期才有東夷、三苗和華夏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既然古時可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

要知道,後世晉南北朝是華夏文明繼春秋戰國之後的第二次文化大融合,這次融合的範圍遠比第一次廣泛。

春秋戰國時代主要是華夏大地自生各文化的融合,而第二此,則是包括波斯、印度、粟特、西域、蠻俚、百濮、北族、東南亞以及中原各地未曾發掘的民間文化,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被融入以華夏傳統文化為主乾的新生文化之中,華夏文化由此開枝散葉,更加燦爛輝煌。

要是敵友不分,將那些心向華夏,願意融入的外族也拒之門外,等於是關上了民族交流融合的大門,兼容並包便成了一句空話。

因為華夏文化的最大特征,便是海納百川,而非某些族群,對於異己搞滅絕大屠殺。

袁熙覺得,後世的先祖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沒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加上他現在大力發展海運,皆會接觸到更多的外族文化習俗,固步自封是不現實的。

袁熙對於外族真正反感的,是那些拒絕融入華夏文化,同時卻還要趴在漢地邊民身上吸血,為非作歹的強盜異族。

對於這些人,自然是要像衛青霍去病一樣,打得這些外族心服口服,若其願意入關融為一體,袁熙倒是很歡迎,但若想靠擄掠劫殺謀生,那隻能將其打得滾回大漠,自謀生死。

袁熙把自己所想對鮮於輔說了,最後道:“既然我們都是大漢子民,那自然隻有漢,沒有胡。”

“如果占著漢朝的便宜,心裡還有自立的心思,我是不喜歡的。”

“風俗可以保留,但是必須要自認為漢朝子民,這件事對於幽州各族來說,是遲早要做出的選擇。”

“幽州是大漢的幽州,不是外族的幽州。”

“不然我這個幽州刺史,也不會縱容他們。”

鮮於輔聽了,若有所思,袁熙這暗示已經很明顯了,隻要他和閻柔自認為大漢子民,不想著自立,那袁熙就會站在他們這一邊!

而相對的,烏桓這邊就麻煩了,因為單於蹋頓明顯是有彆的心思的!

鮮於輔心中一喜,他發現和袁熙這種人說話,根本不需要多費唇舌!

他出聲道:“鮮於家族歸附使君的話……”

袁熙聽了,出聲道:“我會和劉和一起上表漢庭,為鮮於家族正名。”

“隻要鮮於家族為大漢守護北地邊防,我一定會讓鮮於將軍得到滿意的回報。”

鮮於輔聽了,心中一喜,這當然是他想要的結果,因為他和閻柔的基本盤都在廣陽幾郡,和涿郡毗鄰,要是和袁熙搞不好關係,第一個波及的就是他的家族。

這大亂之世,什麼遠交近攻完全不適用,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底牌和袁熙和其背後的袁氏家族對抗,還徒然為彆人做嫁衣,傻子才這麼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