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好事
第105章 好事
事實上,這不能怪他們,鬼子的軍事素質太強了,無論是作戰方式還是槍法,或者拚刺刀,鬼子可以說是完全碾壓他們。
如果不是內心堅定,換做其他人,看到鬼子來了,早就心生畏懼,直接跑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三排也確實該隻由團長指揮了!”宋千沉默半晌後,開口說道。
雖然他希望李晉留在一營,但是目前來看,李晉的三排,戰鬥力強的過於離譜了。
如果單單由他指揮,會造成極大的不平衡,這不是什麼好事。
“宋千啊,三排抽離出來,這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你重新建一個排,
我給你兩百條槍,子彈的話,我也多給你五千發,伱們兩個沒意見吧。”李雲龍說著看向秦勝和孫海。
“沒有。”孫海兩人連忙搖頭,宋千都抽掉一個排出來了,多拿幾條槍和子彈怎麼了。
“是!”宋千點點頭。
隨後李雲龍又給幾人分發了大洋,三個營,一營發了一千七,二營三營都發了一千五。
一營多的兩百塊大洋,算是李雲龍給一營的補償,畢竟重新建一個排,還要重新招人訓練,花費的時間可是不少的。
“對了,你們三個營,每個營,土豆各自帶三千斤回根據地培育種植,紅薯也各自帶一千斤回去培育種植,
這批土豆和紅薯,一定要給老子種好了,誰他娘敢把它們當食物吃了,老子斃了他!”李雲龍惡狠狠說道。
除去訓練,他現在就對這土豆跟紅薯上心了,畢竟關乎能不能吃飽的問題。
隻要能解決溫飽問題,那以後很快就能讓戰士們吃上肉!這意義可是很重大的。
“是!”宋千等人回道,不過他們有些奇怪,為什麼團長對土豆和紅薯這麼重視。
雖然這兩樣東西能填飽肚子,但也不至於上升到,誰吃斃了誰吧。
“行了,你們去倉庫領物資吧,對了,拚刺刀和提升槍法的訓練,給我推廣下去,
還有就是,這次的子彈,也給你們發了不少,除去備用作戰的子彈,
剩餘的子彈,分給戰士們練槍法,練之前,先讓他們做槍法提升的訓練,彆他娘的亂用子彈,明白嗎!”李雲龍叮囑道。
要是這些子彈讓他們不經過槍法提升的訓練就用了,那可真是浪費子彈了。
“明白!”三人立刻點頭。
“去吧!”李雲龍擺了擺手。
三人立刻退出會議室。
“團長,那大洋和土豆還有紅薯什麼時候送去總部?!”錢副團長問道。
“你今晚就送,儘可能明天一早就趕到總部,對了,院子裡的水缸裡記得帶上。”李雲龍對錢副團長說道。
水缸裡的土豆和紅薯,還要讓老總親自拔出來感受一下呢,就是不知道,到時候統帥會不會親自拔。
“是!”錢副團長點頭,這次運送隻能他帶人去,李雲龍和參謀長還要坐鎮新一團。
“那李晉分離出來這事,是不是讓人通知一聲?!”鐘參謀長說道,他們直接決定把李晉從一營分離出來,不告訴李晉這個當事人,這說不過去。
“嗯,是該說一聲,老鐘啊,你直接去一趟吳家村吧,順便在那邊住兩天,
好好給我看看,李晉到底是怎麼訓練士兵的!回來告訴我。”李雲龍點頭說道。
他還是比較好奇李晉訓練其他士兵的方式,那些見過血的三排士兵,到底是怎麼訓練的。
“好。”鐘參謀長點點頭,隨即他也退出會議室,他叫上兩名警衛後,便出發前往吳家村。
在鐘參謀長離開後,李雲龍對錢副團長說道:“對了,老錢啊,到時候你去了總部,千萬彆說畝產九千斤啊,
少說點,就說,這土豆跟紅薯,畝產有六千斤,是一個農戶專門培育出來優質種子。”
李雲龍雖然相信這玩意有畝產九千斤,但是萬一中途出了什麼差錯,沒到怎麼辦?!牛批都吹出去了,讓旅長丟了臉,旅長不得抽死他。
旅長的馬鞭抽過來可不好受。
“懂了,你這是怕產量不達標,挨旅長訓是吧。”錢副團長笑道。
“去去去,就你聰明,旅長抽的是我又不是你。”李雲龍一臉嫌棄的把錢副團長趕走。
………
軍營,倉庫裡,李晉正在讓人清點土豆和紅薯,這些土豆和紅薯,李晉打算分給村民種植了。
“排長,一萬斤土豆分好了。”
“排長,三千斤紅薯分好了。”
兩名戰士分彆章李晉彙報。
“嗯,讓人把東西搬到空地上。”李晉吩咐一聲,隨後便去找了吳村長。
沒多久後,李晉就來到吳村長家門口。
透著籬笆圍成的院子,李晉看到落落和吳村長正在院子裡拿著柴刀砍柴。
李晉推開門走了進去。
“村長,落落。”李晉喊道。
“排長!”落落一回頭看到李晉來了,當即放下柴刀,向李晉跑來。
李晉蹲下來,一把將落落抱了起來。
“落落胖了哈。”李晉笑著捏了捏落落的臉。
“誰胖了,一點都不胖!”落落聽到這話嘟著嘴說道。
“是是是,不胖不胖,是我說錯話了。”李晉將落落放下來。
“這回,又有什麼事啊。”吳村長坐在凳子上問道。
“額………這回是好事,村長,你不是有村裡人的具體名單嗎,給我看看。”李晉尷尬了一下,隨後說道。
雖然對村子還算了解,但是具體有多少人,李晉還沒算過,但是村長這裡有肯定有詳細數目。
“你要這個乾什麼?!”吳村長疑惑道。
“我前天收獲了土豆和紅薯,給村民們分些,讓他們拿這批土豆和紅薯當種子種植。”李晉說道。
“分啥分,你們留著吃就是。”吳村長說道,他覺得李晉他們訓練量這麼大,正缺食物,怎麼能要他們的東西。
“村長,你聽我說,我這回弄的這些土豆和紅薯,畝產可是五千多斤差不多六千斤的,
而且更耐乾旱,沙地也能種植,有了它們,村民們以後就不用挨餓了。”李晉緩緩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