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許在他看來,這個崔茂林雖然貪婪,但你就一個旅數千兵馬,撐死了能截留多少物資?再說他現在也沒時間去管這種軍中常見的齷齪事。
隻是閻大帥也沒料到,這個崔茂林實在膽大,竟然將配屬給即將調到前線的第六旅的火炮給截留了下來,這就有些過份了。
要知道,即使是守著一座國內數一數二的太原兵工廠,晉軍的火炮依然屬於是稀罕貨,一般部隊都不直接配屬。
就因為閻大帥深知軍閥部隊的弊端,那就是手下的實力一旦坐大,難免就會起了另起爐灶、自立為王的心思。
而火炮的多少就是一支部隊強悍與否的最大底蘊。
所以大帥的炮兵部隊都是單獨組建,平時則是由總部直接管轄,戰時根據需要臨時配屬給前線部隊,戰後又再次收回。
這倒也算得上一種防微杜漸的手段,但帶來的問題就是,晉軍空有號稱全國第一的炮兵部隊,但步炮協同卻是比國民軍都不如,甚至還出現炮兵部隊不聽前線指揮官命令的情況。
這種情況直到模範旅組建後,在周文的建議下才有所改觀,但也隻是在少數幾支嫡係部隊裡建立了炮兵部隊。
而即將上前線的第六旅也是憑借自己跟老上司徐有昌上將的關係,又多次向大帥去電申請,好不容易才得到了給他第六旅加強一個炮兵團的許諾,哪知道火炮卻是被人截胡了。
這下可就惹怒了剛直不阿、性烈如火的第六旅旅長趙長樹。
要知道,趙長樹在晉軍中也不是什麼無名之輩,在多年的軍閥混戰中那是打出了白馬將軍的名號,在全國都算得上軍中的後起之秀,豈能容得崔茂林這等欺到頭上的舉動。
結果就是,趙長樹的第六旅到了許昌就按兵不動了,任你徐上將如何指令,不見本該分配給老子的火炮,老子就不吊你。
於是,老好人徐有昌將軍隻能上報給日理萬機的的閻大帥來定奪。
閻大帥聽聞後也是大怒,責令崔茂林儘快將第六旅的火炮如數發還,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卻是沒有做其它處罰。
崔茂林見狀就有些有恃無恐,以由於搬運頻繁導致火炮受損為由,還是扣下了幾門火炮自用。
第(1/3)頁
第(2/3)頁
自此,這位獨立旅的旅長跟趙長樹就起了間隙,成了對頭。
而趙長樹的第六旅在中原大戰隴海線的野雞崗戰役中力挽狂瀾,以一旅之力穩住了聯軍在隴海線的潰勢,但全旅也被打殘大半,就是他自己也身受重傷。
大帥為了表彰趙長樹的功績,特地將第六旅調為太原的衛戍部隊,而趙長樹就成了太原衛戍司令部的司令。
而崔茂林的獨立旅則是由於中原大戰結束得太快,不要說什麼功勞,就是一兵一卒都沒開到過前線去,自然就沒有什麼名氣,對大權在握的趙長樹是又嫉又恨。
閻大帥自然對自己兩個手下的矛盾心知肚明,但出於製衡之道,卻是袖手旁觀,甚至有些喜聞樂見。
你想想,獨立旅守衛太原的門戶,第六旅負責太原城的城防,可以說是他閻大帥將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這兩個大將手上。
要是他們還關係良好、來往密切,怕是閻大帥自己都睡不好覺了。
但等到趙長樹的第六旅改名為模範旅,並在長城抗戰中立下不世之功後,崔茂林不但不服氣,而且還在人前人後都說是趙長樹運氣好,要是調他的獨立旅上去,難說打得比模範旅還要好雲雲。
而且,崔茂林還屢次在大帥麵前哀歎世事不公,說自己已經沒了用武之地,還不如回家養老算了。
但在大帥的心中,他其實還是更偏愛崔茂林一些。不說當年的救駕之功,就單憑他是自己同鄉的出身,用起來也更讓人放心幾分。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物都講究一個同鄉之情,而且自古以來,同鄉為黨已經是慣例,也很少有同鄉人相互背叛的事例發生。
何況趙長樹打仗是把好手,但是性格太過剛直,政治上就更是一個小白。
彆的不說,就說長城抗戰末期,大帥已經下令讓他撤軍,但趙長樹卻以不拋棄友軍為由抗令不遵,甚至撤回山西的時間比千裡迂回的傭兵團還晚,就讓大帥有了不滿。
所以等到模範旅升級為模範師後,大帥就以獨立旅守衛太原有功為名,將獨立旅也升級為兩旅編製的獨立師,什麼裝備火炮,跟模範師幾乎是一模一樣。
而且大帥還借模範師大戰之後需要改編修整為名,將兩個師的駐防地對調。
第(2/3)頁
第(3/3)頁
就這樣,沒有絲毫功績的獨立旅不但升級為師,而且還成了太原的守衛部隊,崔茂林自然就搖身一變成了太原的衛戍司令,隨時在大帥身邊耳提麵命,反而更是多了幾分自得之意。
趙長樹到是沒有多少意見。
本來他就是個職業軍人,對於軍事之外的那些來往應酬和跟各部門打交道的瑣碎都不耐煩,這下能專心於治軍練兵,倒也沒有什麼多餘的想法。
隻是他有些見不慣崔茂林小人得誌的嘴臉,去太原大帥公署請示彙報的次數就少了一些。相比之下,他這個戰場立下大功之人,反而沒有崔茂林跟大帥親近。
趙長樹不知道,也不在乎,但是兩世為人的周文卻是看得明明白白。
嗬嗬,這是功高震主的節奏啊。
周文心中也是有些鄙視大帥的格局。
難怪包括尚正將軍在內的好幾個他的老部下,都脫離晉軍的體係自立門戶,這種所謂的製衡之道卻最是容易讓人寒心和不公。
就是這種格局,當年他還妄想著去跟那位手段和心機都比他高出不止一籌的的校長去爭奪天下,現在沒有被貶到海外去考察避難,已經算是燒了高香了。
卻說崔茂林此人早些年雖然也算得上大帥手下的一員悍將,但已有數年不動刀兵,既沒經曆過中原大戰那種百萬人規模的戰爭環境,更沒見識過日軍的半現代化軍隊的作戰模式,思想和觀念還停留在前些年內戰的層次,自然對於飛機坦克的作戰毫無清醒的認知。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