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文本來當心發生在張曉平身上的事居然發生在許大成身上了。
雖然潘父自認也是愛國的,但是愛國跟讓自己閨女嫁給個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軍人可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所以潘父的拒絕馬上就讓許大成傻了眼,也有些抓瞎了。
他還不能怪人家潘父出爾反爾,人家之前沒完全答應不是?
而潘小婷又是一個有些溫弱的性子,雖然心裡也很急,但卻是不敢違拗父親的意思,隻會抹著眼淚不出聲。
本來,如果許大成能回來跟周文商量一下,也許周文還能找到方法讓潘父就範。
現在對周文來說,哪裡還有什麼耐心和時間去做彆人的思想工作,用權勢逼人就行了。至於以後的事自然可以用時間來撫平。隻要許大成和潘小婷是真心相愛,就算不上強搶民女不是?
許大成就是看出周文現在很忙,不好意思讓自己的私事再來打擾周文。
他可是知道傭兵團最近剛在上海開創事業,自己幫不上忙不說,再不能給好兄弟添亂。
所以許大成決定自己來解決。
許家大哥大了許大成十歲,從小就很疼愛自己的幼弟,再加上自己可是受家裡父母的囑托來上海提親,自然不願這樣灰溜溜回去。
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兄弟兩個也沒什麼好辦法,但卻是將山西漢子的執拗性格發揮得淋漓儘致。
什麼辦法?
軟磨硬泡唄。
隻要潘父去上班,許家大哥就去潘家送禮,但也不是什麼值錢的禮物,就是一些小吃和食材。而且彆看許家的山西大戶,但是許大立卻是自小就幫著家裡的生意,生活能力很強,而且還炒得一手好菜。
於是,許大成就天天陪著潘小婷上下班,許大立則是幫著潘母做家務,買菜買肉,順帶還幫著做飯。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潘母本來就對許大成印象頗佳,自然不能把人往外攆。
第(1/3)頁
第(2/3)頁
等到潘父下班回家板著臉趕人,許家兄弟也不生氣,就笑嗬嗬守在潘家的門口,肚子餓了就買點熟食吃。
這下可把個潘父氣得七竅生煙,最後居然去請警察來趕人,說是兩個外地人欺上門來了。
結果,警察一看許大成亮出的軍官證,話都不敢說一句轉身就走,直接讓潘父看傻了眼。
這下可就驚動了街坊鄰居,大家都來看潘家的熱鬨,也有看不下去的就來譴責許家兄弟。
許大成哥兩個也不腦,隻是笑眯眯聽著。
第二天則是外甥點燈籠——照舊。
這下子就真的把事情鬨大了,來看熱鬨的街坊鄰居越來越多。
而有的好事者則是周圍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潘家閨女和人好上了,可是潘父不知怎麼就突然變卦,不同意小兩個的婚事,這才鬨出兩兄弟守在潘家門口,一副你不同意我就賴上你的架勢。
而還有眼尖的看見許家兄弟經常大包小包往潘家送,一看就是有錢的主。
那麼,為什麼潘父就是不願意嫁女呢?難道是那個小夥子有什麼不得體的舉動得罪了潘家?
這世上最是不缺好奇加好事的人。
於是,沒幾天,不知是誰還真的知道了潘父拒婚的理由,據說是潘家小弟不慎說漏了嘴,說大成哥哥是剛從抗戰前線回來的軍官,就是因為大成哥哥要經常上前線去殺鬼子,潘父覺得太危險,就不想讓自家閨女嫁給這種隨時麵臨生命危險的軍人。
這下可就不得了了,這個時期的上海老百姓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傲氣和看不起外地人的習俗,但是,他們愛國的情懷和熱情卻是毋庸置疑的。
隻要看看去年的淞滬抗戰,上海各界人士奮勇支援前線,不論貧富人人都慷慨解囊,積極為前線捐款捐物的火熱場景,就知道上海民眾有多痛恨小日本。
如同捅了馬蜂窩一般,潘父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街坊鄰居不屑的眼光,冷嘲熱諷的議論,更有上了年紀的宿老來指著潘父的鼻子指責。潘父哪裡知道會惹出這麼大的事來。
老夫嫁不嫁女光你們什麼事?怎麼就上升到愛不愛國上麵去了。這不是道德綁架麼?你們怎麼不把自家閨女嫁過去?
第(2/3)頁
第(3/3)頁
但是,這輿論一旦傳開,可就不是誰想停就停的。就連潘父所在的學校也知道了此事,人家校長還專門找他去談話,要他儘快妥善處理此事,不要讓學校的聲譽受到影響。
什麼叫做妥善處理,不就是逼著自己嫁女麼?但是這種被輿論逼迫著嫁女的情況,潘父讀遍史書也沒見過, 回到家中就被生生氣得病倒了。
這下事態就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臆想,就是許家兄弟兩個也沒想到居然會有這種情況。明明是一家之事,現在眼見著就上升到了國家情懷的層麵,誰受得住啊?
看著天天以淚洗麵的潘小婷,許大成和許大立兩人隻能相互乾瞪著眼,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還好許大立算是穩得住心神的人,知道現在首要的是不能讓潘父的身體出問題,不然事情就真的完全失控了。
所以他跟許大成趕緊將潘父送進醫院,讓許大成就守在醫院伺候。
當然,什麼醫療費藥品費自然是不在話下,有什麼好的就往上拿就是了。
而許家大哥則是坐鎮在潘家,幫助已經六神無主的潘母穩定家中的局麵,並且不斷跟街坊鄰居陪著笑臉說好話。
結果,經過這麼一鬨,再加上許大成這貨在醫院給潘父端屎端尿的也確實感動了人家,潘父的口氣也鬆動了起來。
潘父其實也不是不講理之人,而且他知道這些傳言也不是許家兄弟傳出去的,隻能哀歎是自己倒黴。
在他跟許大成深談了一次,得到這小子把胸膛都拍紫了的一係列保證後,隻能勉強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雖說許大成求親的過程頗多周折,還差點讓自己的準嶽父名譽掃地,但是最後總算是有了個好結局。
而且,潘父還同意,在許大成和潘小婷成親後,舉家遷往山西去生活。
為什麼呢?
經過這次事件,潘家在上海也呆不下去了,不然將來不知要被人在後背戳多少年的脊梁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