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裝備這就有考究了。周文結合兩世的經驗,再加上原來就是個國際雇傭兵,見過和聽過的都很多。
首先是山炮,鑒於將來的主要作戰環境基本都是山地,太重、口徑太大的都不合適。最好是方便拆卸,單個部件靠人力就能背負,射程五公裡以上,既能曲射也能直射的火炮。
當世國內仿製的山炮首先就被周文排除,沒法,先不說精度和射程,當是那重量就讓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日本四年後才研製出來的九四式山炮,單個最輕的部件也達到了近六十公斤,靠人力基本不可能長距離運動。
在這個時期,隻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山炮符合周文的要求。那就是法國施耐德1928年式75毫米s.e..“輕山炮”,也叫步兵炮。
s.e..步兵炮最顯著的優勢是射程。s.e..的炮管由於要考慮重量等因素。長度是短到不能再短的710毫米(9.4倍),使用一般裝藥(弱裝藥)時,炮口初速是175/s,最大射程2560米,與一般的步榴炮大致相同。然而,s.e..改用強裝藥,卻能達到300/s的初速,射程長達6000米!
一門炮管隻有9.4倍的75毫米輕炮,居然能打到6000米,施耐德的強裝藥射擊堪稱當時最厲害的技術了。而且兩種裝藥,也能確保s.e..在各種距離射擊時的精度。後來的實戰證明,s.e..的精度是不亞於平射炮的。
然而,s.e..的設計奇跡才剛開始,一門幾乎命中注定隻能打小威力炮彈的曲射步兵榴-彈炮,居然被施耐德設計成可以射擊戰車的反坦克炮!
銆愯瘽璿達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璿夥紝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戰防炮講究高初速,彈道非常低伸,才能發揮擊穿裝甲的侵徹力。所以戰防炮的炮身要長,彈道要低伸,設計要求恰好與步兵**炮相反。再高明的設計師,也不可能用9.4倍的短身管發射高初速***。於是設計師發散思維。既然不能用9.4倍的短身管打戰車,那就換一個炮管。
施耐德采用了當時非常流行的“雙炮管”理念。同樣的炮架與炮閂,準備兩種口徑功能不同的身管,在戰鬥時,兩種能夠迅速拆換的身管,就等於使火炮具備兩種南轅北轍的功能。於是施耐德設計師為s.e..加上一個修長的24.7倍47毫米炮管,成為一門兼職的反-坦克炮。
單就表麵的炮口初速來說,換上47毫米炮管的s.e..隻是一門勉強合格的反-坦克炮。當時各國的反-坦克炮,炮口初速都高達每秒700米左右,才能讓炮彈累積出能夠洞穿裝甲的動能。然而,s.e..的初速隻有600/s,用來打***,恐怕沒有辦法有效擊穿戰車鋼甲。
s.e..初速不佳的原因是很容易推測的。雙炮管的炮管使用同樣的炮閂,步榴炮的炮閂要控製重量,強度與緊塞度必然比不上專門的反坦克炮。而且可以分解的炮架是以圓柱形螺栓固定的,挺不住太大的後座力。所以47毫米炮管的***不能太強,而初速也就不如一般的反坦克炮了。為了降低後座力,s.e..的45毫米炮管甚至用上了施耐德的至尊傑作炮口製退器。當年的炮口製退器,還是最新科技呢。
然而,施耐德的設計師並沒有屈服於炮閂的先天局限。600/s的初速不能發揮穿-甲彈的威力,那就扔下穿-甲彈,讓45毫米炮管打嶄新的破甲彈!
於是s.e..的反坦克炮彈,是能夠“破碎-鋼甲”的“半爆裂式穿-甲彈”,也就是今日所稱的錐形裝藥破甲彈,這又是一門走在全球尖端的超新科技。有了超新破甲彈,當年的任何戰車,都無法抵禦s.e..的威力。
破甲彈使s.e..完全突破了步榴炮的極限。步榴炮都是大仰角的曲射炮,各國雖然都很想讓步榴炮具備平射功能,但是各種嘗試的效果都不理想。就拿日本著名的九二式步兵炮來說,九二式的功能在理論上也是平射曲射兼備的。日本人用四個變裝藥包遞加的方法增加初速,壓低彈道,但即是使四個***包全用上的全裝藥,九二式的初速也隻能達到197/s,打個磚瓦房也許還行,但遇到戰車就一籌莫展了。
然而,這些頂尖科技,隻能算是s.e..的噱頭。s.e..的人力機動理念,才是這門奇炮至尊卓越的特色。
步兵炮要伴隨步兵在任何地形戰鬥,一定要非常輕便。這個時期德國最輕山炮的放列全重隻有440公斤,比利時的放列全重243公斤(換用反坦克型47毫米炮管略加到275公斤),後期的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的重量更是輕得不可思議,隻有204公斤,簡直不像是一門炮。
其次,要與步兵緊密合為一體,步兵炮必需甩掉騾馬。隻有能夠直接以人力運輸的火炮,才能在戰場上緊緊追隨步兵腳步,翻越崎嶇山丘,潛入彈坑戰壕。所以步兵炮大多可以加上人力挽具讓士兵拖炮。然而,拖炮還是有限製。例如手腳並用攀岩附葛的山壁,怎麼拖炮呢?
於是,施耐德推出了人力機動的終極概念:能讓人背負的超級輕便炮。
s.e..的放列全重是345公斤(改用47毫米炮管略增為361公斤),與九二式步兵炮之類的超輕步兵炮相比,重量雖然不大出色,但在施耐德的細膩安排下,s.e..的345公斤卻成為最輕盈的345公斤。因為s.e..可以分解成12個部件,而每個部件的單件重量居然隻有35公斤左右,簡直是不可思議。
更精采的是s.e..的人力馱架。馱架是將炮件固定在馬鞍上的鐵架,外形按照炮件形狀量身打造。而施耐德設計師則把馱架應用到士兵身上。人體最不吃力的運輸法,就是把貨背起來,於是施耐德精心打造了人力背負用馱架。
※※※
注:本章和下章的很多數據敘述都是載錄了霍安治先生的文章《抗戰炮兵的完美山炮-施耐德1928年式75毫米s.e..“輕山炮”》。
/86/86480/24843769.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