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不地(束不的)的大帳裡燈火通明。東部朵顏諸位領主和塔布囊都彙聚一堂。正在宴飲。
他們今天剛剛趕到多倫城西麵的這塊河曲地紮營的。他們是沿著燕山繞過來的,沒有被多倫的明人發現。
他們準備在其他部落和明人的三大營騎兵混戰時,去抄明人騎兵的後路。
隻要消滅了明人的騎兵。草原上憑借一座孤城,是守不了太長時間的。這裡的糧食已經讓這些餓瘋了的蒙古人垂涎三尺。
蘇不地是長昂的孫子,此時朵顏諸部的威望最高的首領。大明甚至把朵顏三十六家稱為束部。他有這份榮光,其實全靠他爺。
他爺長昂可是一個能折騰的主,折騰了一輩子。
他活著的時候,是朵顏最後的一次回光返照。
隨著他去世,朵顏徹底衰落下來,蘇不地也就是接著餘威,名義上統領東部朵顏而已。
表麵上蘇不地和東西喀喇沁的汗阿海(拉斯喜布)、洪台吉(布顏阿海)三足鼎立,都是朵顏的首領。
但是實際上,蘇不地並不能像汗阿海和洪台吉一樣統領朵顏三分之一的人馬。東部朵顏隻是非常鬆散的聯盟。諸位塔布囊(黃金家族駙馬)也就是名義上聽調不聽宣而已。
他們家這一支是成吉思汗部將者勒蔑後裔,朵顏衛都督花當重孫,影克長子。
長昂幼失母,由姨母和姑母養育成人。
隆慶元年(1567),長昂之父南下攻入明境,被火器擊斃,後經明廷詔準,襲父職都督。居大寧城(今內蒙古寧城縣)一帶。
長大後娶蒙古右翼喀喇沁部領主青把都長女。
後屢與圖們汗、速把亥、青把都等聯合,襲擾明境。
萬曆三年(1575),南下攻明,被戚繼光擊敗墜馬,險遭擒。他的叔叔,長禿被俘,經納馬鑽刀立誓,獲釋。
十一年(1583),助內喀爾喀領主卜言把都兒等集3萬餘人為速把亥複仇,被明將李平胡擊退。
速把亥,朵顏三位之一泰寧部落酋長,屢次侵犯明朝邊境,為遼東總兵李成梁所殺。
其死後次子把兔兒常欲複仇,屢次侵犯邊境,聯合其餘部落,最終被董一元擊殺。
長昂的妻子,東桂死後,他把對愛妻的感情轉移到了小姨子身上,又強占已適圖們汗的青把都次女(東桂之妹),遂與圖們汗翻臉結仇。
十九年(1591),遭圖們汗和明軍合擊。此後與明朝時戰時和。
二十九年(1601),為了安撫他,明朝許可恢複木市。木市是明代與蒙古、女真族以木材、布帛交換為主的互市。
三十四年(1606),擁兵至山海關前。不久,在行獵途中墜馬死,朵顏衛亦隨之衰落。
蘇不地沒有他爺爺的威風,隻能借著祖宗名頭,還算混的下去。
但是,蘇不地和建奴有很深的仇怨,他和喀喇沁汗也有非常深的矛盾。
所以去年土默特王爺、鄂爾多斯濟農,聯合哈喇沁汗、洪台吉以及朵顏諸部聯合對抗林丹汗的西征時,蘇不地遷沿不去,墨跡了好久。
林丹汗的西征導致漠南蒙古諸部紛紛給皇太極去信,企圖拉攏皇太極出兵,共同對抗林丹汗。
而崇禎皇帝也是看透了,不論大明給不給他們援助,都不會改變他們越來越親建奴的腳步。
1627年後,從鄂爾多斯濟農,到朵顏的那些塔布囊們,正在集體轉向沉陽。
如果說袁崇煥一再堅持的市賞還有效的話,也僅僅是對蘇不地有效。他即不願走近林丹汗,也嫉妒厭惡汗阿海、對建奴更是仇深似海。
崇禎二年的皇太極破關入侵,整個朵顏,隻有蘇不地沒有參與入侵大明,反倒是攻擊被金兵占領的幾座城市。
關於對蒙古的政策,袁崇煥和崇禎有很大的分歧。
其實平心而論,漠南蒙古的力量不足以對抗林丹汗,他們必然要和建奴聯合來自保。
而且因為力量對比的差異,使他們從合作轉而變成了投靠和被保護。
明朝僅僅靠著市賞,是不可能真正拉住朵顏等部的。
饑荒隻是一時的困難,而林丹汗是生死大敵,要搶奪的是草場和女人、奴隸、牛羊。
林丹汗統一蒙古的大誌向,是犧牲各個王爺、濟農、台吉、那顏的利益為代價的。
敵人的敵人,天然就是朋友。所以隻要林丹汗的問題不解決,朵顏早晚還是要向沉陽靠攏。
林丹汗想重新走一遍成吉思汗的道路,靠征伐兼並統一蒙古。但是時代變了,空城計唱第二回就不靈了。
成吉思汗時代,周圍全是處於末期的老帝國。不論是大金、宋、西夏,還是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帝國全部都過了輝煌的頂點,全部在衰落中走向滅亡的途中。
而此時,後金正如旭日東升。
從曆史來看,華夏最能打的一直都是東北人。他們是天生的征服者。
東北人永遠壓著蒙古高原。東北崛起時,蒙古高原沒戲。
匈奴被東胡人趕走,去了歐洲。
柔然又被大興安嶺走出來的鮮卑人趕走。
契丹人被鬆花江的女真人乾掉。
其實成吉思汗這一支,他們來自蒙古乞顏部。他們也是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上遊遊牧的。最終統一了蒙古,建立了人類曆史上最大帝國。
明末滿清崛起,徹底瓦解蒙古三大集團,到乾隆時把最後的抵抗力量消滅。準格爾部最後一個男嬰被用弓弦絞死,衛拉特人,當年名震天下的瓦剌人徹底滅亡。
現在建奴再度崛起,就沒有蒙古高原上這些部落什麼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蒙古遍布著各種王爺,大大小小的汗,台吉多如牛羊,那顏遍地走。
為什麼會這樣,是誰封他們做汗的,他們法統是那裡授予的。
他們的汗位來源於達,賴喇,嘛對散居於蒙古各地的首領們賜予“汗號”,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難以樹立。
林丹汗的失敗,後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整個蒙古地區從上到下都已經信奉了藏傳黃教格魯派。
林丹汗自己卻改信了薩迦派花教。導致他的統一戰爭蒙上宗教戰爭的色彩,遭到所有人,不論上下層的激烈反抗。
其實,蘇不地是少有的明白人,他對蒙古人的前途看的很透徹。他其實是最理解林丹汗的人。
蒙古不統一起來是沒有前途的,而林丹汗改宗花教,他是真正看懂了林丹汗意圖的人。
所以他對抵抗林丹汗的事業不感興趣,對滿清的拉攏也不積極。
林丹汗即位的1604年,同樣為蒙古黃金家族出身的四世**喇嘛雲丹嘉措委派大慈諾門汗邁達裡呼圖克圖,作為蒙古地區的格魯派總代表前往林丹汗宮。
為了獲得格魯派僧侶上層的支持,林丹汗迎接了邁達裡呼圖克圖。
邁達裡呼圖克圖為剛剛即位的林丹汗舉行了灌頂儀式,並傳授了四世**喇嘛雲丹嘉措賜予林丹汗“林丹呼圖克圖汗”的封號。
當時13歲的林丹汗是無法選擇的自己的信仰的。那個時候他並不完全明白這個選擇的含義,更多的是他周圍大臣們替他做主。
隨著林丹汗的長大和閱曆的增加,林丹汗對格魯派在蒙古地區的宗教作用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儀規對蒙古民族的發展和汗權威信的確立至少有三個方麵的危害。
一是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喇嘛不得娶妻,無形中減少了蒙古族人口的繁衍,限製了蒙古族人口的增長;
二是格魯派傳授的輪回報應儀規,提倡不殺生、不械鬥,以慈悲為懷,在晨鐘晚香的祈禱中,慢慢地磨滅了包括察哈爾人在內的蒙古民族的勇敢尚武精神,使察哈爾勇士漸漸地失去了鬥誌。
三是格魯派上層大喇嘛對散居於蒙古各地的首領們賜予“汗號”,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難以樹立。
另外,元世祖忽必烈當年就是信奉藏傳佛教薩迦派的,林丹汗認為自己當時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顯然是有悖於祖先傳統的。
(注釋,此段引用了察哈爾曆史研究者的一些文獻內容。情節需要,不代表作者觀點。)
但是,做正確的的事情不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很多時候,做成一件事是需要條件的。
宋明兩朝,每一個皇帝都知道,不改革,這個帝國早晚要玩完。但是,所有皇帝的努力最終全部歸於失敗,他們不僅事業失敗,平均年齡才活了三十出頭而已。
林丹汗的悲劇也不過是重複了一下而已。
蘇不地已經看透了林丹汗的未來,沒有人會真正支持他,失敗隻是早晚而已。他從此隻是裝湖塗。
這次汗阿海出麵組織對多倫城的搶劫,他不能反對,因為墾殖,傷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他若反對就成了眾失之的。
他也不想和大明、林丹汗、建奴任何一方開戰,這對他毫無意義。
他在各種勢力中反複無常的表現,其實隻是一種掩飾和自我保護而已。所有人都把他看成是一個反複無常的人,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看著大帳內,一個個放浪形骸的塔布囊們,不論是美酒,還是歌舞都讓他感覺索然無味。
自己和乃仁巴特爾可沒有仇怨。趙城之戰自己就沒參與,順義王的死更扯不上關係。
昨晚他派人偷偷的潛入了鐵絲網,去觀察過那座新進崛起的城池。那個城池不是那麼好打的。
這場戰爭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打生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