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消停之後,楚泰突然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奇怪感覺。
他微微皺眉:“這麼湊巧,那遺跡的位置就在先前我分身所在的地方?可那裡不是平原……”
楚泰話沒有說完,就是知曉先前韓偃武站立的位置下方,便是那一處遺跡的位置,並且因為是楚泰的氣息刺激到了遺跡開啟,所以他也是知曉了部分信息。
與此同時,遺跡被迫開啟,沒有絲毫壓製的氣息便是向外擴散,附近的一些大能紛紛睜開眼睛,一些關係密切的大能也是生出感應。
陰山之中的地尊抬頭看向六安城,低聲道:“問俠峽,想不到時隔五百年竟然又出世了,這群家夥的傳承還沒有斷絕嗎?”
“南無地藏王菩薩!”
佛號響起,隨後另一個聲音,用略帶欣喜的語氣開口。
“自五百年前此脈最後一位修行之人莫名隕落,我都以為這一脈的修士,因此斷去了傳承,今日見到問俠峽出世,讓人深感欣慰,有此一脈傳人存在,當今世道想來會好不少。”
聞言,陰山地尊沒有馬上回應,而是呆呆的望著問俠峽的方向。
問俠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聚集地,誕生於萬年前,兩位修士的戰鬥。
後來其中一位修士在此傳授道法和自身理念,雖未曾收徒,但受他影響的人不少,也有許多人將自身稱之為他的弟子,倒也讓問俠峽在人間頗有聲望。
後來,那修士為了踐行自己的理念,於一場無意義的戰爭中坐化,留下的門人相互扶持,以其理念為核心,構建了新的問俠峽。
陰山地尊,低聲道:“他那一脈的祖師,為了不讓後人崇拜自身,連名號都沒有留下,並且絲毫不在意弟子門人和其他人學習術法。”
“這導致創立這一理念的祖師隕落後,後來修行之人來源眾多,有平民百姓、有王公貴族,甚至還有一些仙家散修、佛門沙彌,修行之法更是駁雜,諸子百家之法有,仙道和旁門之法有,沙門和魔法也有,他們可不一定是正道修士。”
另一個聲音笑道:“但隻要繼承他們的理念,必然會堅守同樣的信念,畢竟這個派係,比起如今的宗門,性質更接近於秉承共同理念的人們彙聚在一起的特殊團體。”
與此同時,遠在另一個方向的哈哈老祖也是睜開眼睛,隨手輕撥水麵,從中取出一塊殘破的儺麵,這是他成就四品之後,非常罕見的失敗品。
當年,他沒能將對方的道果扒下來,煉製成屬於他的儺麵。
第(1/3)頁
第(2/3)頁
手指在坑坑窪窪,殘缺不全的儺麵上劃過,口中輕聲念叨百家之中史家對這一派係的評價。
“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我原以為你們在五百年前就斷了傳承,我再也沒有機會補全你的道果,但在這個時候,你們最後的聚集體現世,似乎是天意也認為我應該執掌部分伱們派係的理念啊。”
哈哈老祖又是伸出一隻手,輕點了一下水麵,幾張新的儺麵飛出,落在身邊一些石像上。
粗糙的石雕人像紛紛生出血肉感,對著老祖微微躬身之後,便架著雲光離開。
而楚泰本人這時候也是初步消化了遺跡傳遞給他的信息,他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
這些人的行為不一定符合法紀,但他們說出的話卻一定會兌現,答應的事情也一定會誠心去辦,哪怕這樣做需要奉獻出他們的性命。
同時,他們尊重強者,但更尊重弱小,為了弱小之人,他們會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弱小者的權利,解救弱小者於苦難之中。
但當這群人將彆人從危難中拯救出來,同死亡拉開距離的時候,又會有些羞於誇耀自己的品德。
這等行為處事的理念和作風,讓楚泰有些驚訝,又有些欽佩。
“俠義仁道嗎?”
楚泰望向遺跡的方向,他因為身上的善功和加持,得到了問俠峽的認可,獲得了進入的權利。
‘我等皆是為了公義聚集於此,你若是願意秉承善念,維護公義,便請上前一步。’
他思索了片刻,先前走了一步,下一秒乾坤倒轉,楚泰已經進入了問俠峽中。
整個峽穀非常的荒涼,兩邊是光滑的峭壁,腳下是翻滾的液體。
天空灰蒙蒙,好似深夜,又似乎是黎明前最後的夜色。
楚泰向前走了兩步,微弱的亮光在他的腳下升起,留下了淺淺的腳印,同時他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部分善功、福德和加護全部受到了壓製,走的越遠,受到的壓製越多。
第(2/3)頁
第(3/3)頁
同時,腳下的液體也是開始不斷翻滾,似乎要將楚泰吞並一般。
而借著自己留下的腳印微光,楚泰從那翻滾的液體中看到了一些殘缺的屍骸。
這些屍骸上布滿了不該正常出現在人體表麵的傷口,以及一些不應該出現的器官。
屍骸身上的氣息也是渾濁、混亂,充滿了絕望和墮落之感。
當楚泰再向前走兩步的時候,一具屍骸從液體之中翻滾而出,攔在了楚泰的麵前。
露出的麵容則是楚泰認識的司書白,她渾身赤裸,滿身傷痕和一些讓人難以啟齒的汙穢,瞪大的眼睛中布滿了絕望和憤怒。
液體翻滾,一段話語出現在楚泰麵前。
‘若是行在仁義之道上,受人不解,被人汙蔑,經受常人無法忍受之苦難,最終身死魂消,你可會後悔?’
‘若此行為我所願,所作所為,皆我所求所得,何來後悔一說?’
楚泰大概弄清楚了其中套路,回應一句後,就見到原本不算非常熟悉的司書白樣子變化,變成了郭山的模樣,變成郭山父母的模樣,變成了浮光的模樣……
每一個人,每一具屍骸上都是無數的傷口和折磨的痕跡。
‘若行在仁義之道上,導致親朋受害,死不瞑目,你可會後悔?’
‘若是行在仁義之道上,我並無過錯,親朋受害,死不瞑目,我固痛心,會有恨意,卻不會後悔。’
ps:文中史家評價那一段源自於《遊俠列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