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重生香江:從1978年開始 > 225.第225章 必須阻止他們的覬覦

225.第225章 必須阻止他們的覬覦(1 / 1)

推荐阅读:

225.第225章 必須阻止他們的覬覦

新鴻基地產公司總部,董事會主席辦公室,郭德勝此刻正聽著手下的彙報。

針對九龍巴士的收購,是由他親自決定的。

新鴻基這些年憑借著在房地產行業中的迅速發展,實力愈加強大,甚至逐漸超越不少的英資大行,在香江上市企業中已經成為市值前二十的存在,且從目前的房地產股票漲幅來看,到年底,新鴻基地產甚至能夠進入香江上市企業前十的行列。

郭德勝有個目標,那就是讓新鴻基地產超越置地集團,成為香江最大的地產公司。

他的目標,始終不是長江實業集團、新世界發展,如果僅論地產實力,他覺得新鴻基地產的實力是比長江實業集團和新世界發展強的。

所以,置地集團才是新鴻基的超越目標。

1977年拿地,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灣仔新鴻基中心,設計為樓高53層,樓麵麵積達86萬方尺,大廈外形巍峨壯觀,富有現代化氣息,與置地集團的康樂大廈遙遙相對,在設計上比康樂大廈僅高出1尺,便已經微妙地反映新鴻基地產超越置地集團的意圖。

公司有錢了,自然需要乘勝擴張。

李加誠收購和記黃埔、包裕剛收購九龍倉、林浩然收購港燈集團,這一係列的收購,都深深地刺激到了郭德勝,想要快速發展,僅僅依靠公司自身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是行不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兼並其它優質企業。

李加誠收購和記黃埔前,長江實業集團的綜合實力還不如新鴻基地產。

可收購和記黃埔之後,香江市民普遍都認為,李加誠已經徹底超越郭德勝。

這樣的聲音,深深地觸碰到了郭德勝的心弦。

不服輸的他,自然打算想辦法去超越李加誠這些華資老朋友。

於是,他開始搜羅可收購的優質上市企業,而九龍巴士這家公共事業上市企業,便很快進入到他們的視線。

郭德勝其實並不是看上九龍巴士的運輸業。

想要依靠巴士這種公共事業型的行業賺錢,可不容易。

巴士行業與售電行業一樣,在香江也屬於壟斷性公共事業行業。

在香江島那邊,由中華巴士壟斷性經營。

而在九龍半島這邊,同樣由九龍巴士壟斷性經營。

這看起來似乎很不錯,沒有競爭對手的威脅,實際上卻有著各種限製。

彆的不說,香江政府製定了一個限製巴士行業的限製盈利協議,讓中華巴士與九龍巴士這兩家香江壟斷性運輸企業,每年的利潤不能超過規定資產淨值的15,如果多出,這部份資金需要撥入發展基金,不足之數再由發展基金撥回。

這樣,就一定程度地限製了運輸行業老板的獲利。

所以,郭德勝是看不上九龍巴士那點交通運輸利潤的。

房地產行業,隨隨便便一年都能翻個倍。

既然看不上交通運輸業,為何郭德勝想要收購九龍巴士呢?

原因很簡單,自然是有其它足夠大好處令郭德勝對其覬覦!

九龍巴士作為香江老牌公共事業型上市企業,早期不斷買地皮,旗下擁有大量的車廠、停車場等大批廉價土地。

這些地皮,不僅僅九龍郊區有,甚至是尖沙咀、紅磡、旺角、油麻地等等最繁華的市中心,都擁有大量的地皮。

不僅僅如此,自從紅磡海底隧道開通之後,中華巴士和九龍巴士都可以相互開通抵達對岸的公交路線。

所以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九龍巴士又陸續在香江島那邊購置了不少的地皮建停車場、車廠等。

甚至,由於當年近郊的地皮便宜,九龍巴士為此不斷囤積土地,如今這些當年的近郊,都變成了市中心區域,地皮的價值自然會大幅度上升。

以前囤積的地皮,如今早已經價值連城,不少甚至可以開發建造商業大廈甚至是商業小區或者工業樓宇。

可以說,九龍巴士的股市市值,和不少老牌英資企業一樣,是大幅度低於資產淨值的。

郭德勝看中的,正是這些地皮。

作為一家房地產企業老板,如果他能收購九龍巴士,自然可以利用自己控股的身份,通過合作的方式對這些地皮進行開發,可以不斷壓榨九龍巴士的潛力,最終,九龍巴士的地皮,都會慢慢變成新鴻基地產公司的地皮。

而林浩然之所以想要收購九龍巴士的原因,與郭德勝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他也看中了九龍巴士旗下這些大量的地皮。

如果這些地皮都由萬安地產公司來開發,那麼最終最大的收益者,自然是他林浩然了。

“我們現在一共持有5.32的九龍巴士股份嗎?進度還是太慢了。”聽完證券負責人的彙報,郭德勝皺了皺眉頭。

這幾年,新鴻基地產所賺的錢越來越多,所以他可用資金也越來越多,財大氣粗的郭德勝,自然希望能夠儘快拿下這家被他覬覦的上市企業。

“老板,我們對九龍巴士的股份進行收購機會才進行兩個星期的時間,實際上這個吸納速度已經不算慢了,這支股票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每天的交易量甚至不輸一部分地產上市企業。

而今天,我們加大了吸納的力度,最終吸納的股票,相比以往直接多了兩三倍,如果明天開始進行按照今天的力度收購,我想最低三個月時間,就能讓新鴻基公司暗中持有的股份超過30。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提出收購九龍巴士。”證券負責人向郭德勝彙報道。

“三個月嗎?”郭德勝的手指沒有規律地敲擊著辦公桌。

“老板,我分析了這半年以來九龍巴士的股票交易量,我懷疑之所以九龍巴士的交易量這麼多,原因是不僅僅隻有我們盯上九龍巴士,還有其他財團也同樣盯上九龍巴士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彆說三個月了,我們能不能競爭得過對方還是一個問題!”證券負責人糾結了一番之後,還是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有懷疑對象嗎?”郭德勝問道。

“有,鷹君集團,我在業內聽到一個傳聞,鷹君集團有意收購中華巴士或者九龍巴士,這則消息今年初的時候就有傳聞了,所以我不清楚他們有沒有動手了。”手下回答道。

“鷹君集團!”郭德勝眉頭皺得更緊了。

鷹君集團的實力,可不差,在華資地產財閥中,那是僅次於李加誠的長江實業、郭德勝的新鴻基地產、鄭玉彤的新世界發展以及近期才崛起的佳寧集團,排名第五。

所以,郭德勝並沒有小看鷹君集團。

鷹君集團作為上市企業,想要籌資,並不難。

不過,如果對手僅僅是鷹君集團,那他郭德勝倒也沒有那麼害怕,他最擔心的就是,對手是怡和洋行、置地集團之流。

畢竟,再怎麼說他的新鴻基地產實力也比鷹君集團強不少,論資產實力,他郭德勝比鷹君集團的羅鷹士要強得多。

“我會調查真偽的,有了結果,會告訴你,你明天繼續針對九龍巴士股票進行收購!”郭德勝對手下說道。

等手下離開辦公室之後,郭德勝便讓他掌握的情報部門,對此事進行調查。

情報,對大佬們很重要,所以到了他們這種地位,自然擁有屬於自己的情報消息來源,隻不過有強有弱罷了。

但是,如果有針對性的調查,其實不難。

比如手下懷疑鷹君集團,那他讓人去收集鷹君集團的情報,這種情報調查的難度,已經大幅度降低了。

……

一天之後,在萬青大廈內的環宇投資公司,林浩然再次接到了崔子龍的電話。

“老板,根據調查我掌握了一些情報消息,我們通過一個新鴻基證券部的中層管理人員得知,他們確實在秘密收購九龍巴士的股份。

而且,我們還意外發現了一個額外的信息,不僅新鴻基地產,另一家地產巨頭鷹君集團也已經參與其中。

得到這個消息後,我立即安排人手對鷹君集團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結果顯示,這次收購行動是由鷹君集團董事會主席羅鷹士的兒子羅旭銳親自負責的。

羅旭銳是個理財高手,就在本月初,他剛剛將旗下的所有酒店業務整合為富豪酒店集團,並計劃將其上市。”

電話接通後,崔子龍迅速向林浩然彙報了情況。

情報這東西,隻要舍得花錢,再加上有一定的線索,暗中調查並不難。

若是不願花錢,想要獲取情報資料,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過,一些沒有任何線索的情報,想要調查也無從起步。

比如這次林浩然讓崔子龍找人去調查,如果他不是事先猜測這事與新鴻基有關,那情報機構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瞎碰,難以調查出真正有用的消息。

畢竟,既然對方選擇暗中吸納股份,肯定是做了一定的保密設施的。

得知了此次居然擁有兩位競爭對手之後,林浩然倒是沒有太過著急了。

不出所料,不管是鷹君集團還是新鴻基地產,盯上九龍巴士的時間都還太短,而他們環宇投資公司,已經捷足先登,且不愁資金。

這種情況下,如果對九龍巴士的收購還是失敗,那就隻能說明林浩然的時運不濟了。

下午四點十分,蘇誌學將手中的報表遞給了林浩然。

“老板,今天的操盤難度,更大了,雖然我們加大了吸納的力度,甚至從怡和項目組那邊調派了兩人增援,可最終隻拿下了今天成交量的36左右,截止到今天,我們持有的股份也隻達到了24.58,比預估的要少許多,對手加大吸納力度了。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僅僅嚴重影響我們對九龍巴士的收購進度,而且也會不斷增加我們的收購成本。”在林浩然看著數據報表的時候,蘇誌學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新鴻基地產實力強勁,甚至不比長江實業差,郭德勝也是香江的華資大佬之一,林浩然如今掌握的股份,還沒達到勝券在握的地步。

所以,想讓他們輕易放棄收購九龍巴士,可不容易。

蘇誌學的話,也讓林浩然思考起來。

雖然相比怡和、置地的股市市值,九龍巴士的市值不算高,但能低價收購自然是更好。

而且,這幾個月以來,九龍巴士的股市市值漲得可不慢。

他們是從二月初開始對九龍巴士進行收購的,當時九龍巴士的總市值也不過是五億多港元而已。

可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九龍巴士的股市總市值,便已經從五億多港元漲到了如今的七億多港元了。

這要是讓鷹君集團和新鴻基地產公司再加上他們環宇投資公司三家公司不斷競爭,這九龍巴士的股價豈不是能漲飛天?

這可不劃算!

所以,必須阻止他們對九龍巴士的覬覦!(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