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目的達成,這事有了
第96章 目的達成,這事有了
包裕剛聞言,沉吟片刻後回答道:“石油危機嗎?說實話我也不敢確定,畢竟目前巴列維王朝的石油供應還正常,全球的原油價格還算穩定。
不過巴列維王朝有美國的支持,想來最終這些革命人士也推翻不了巴列維王朝,所以石油危機大概率不會出現。”
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巴列維王朝有美國如此強大的軍事盟友,怎麼可能會輸?
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美國表麵上是巴列維王朝的盟友,是牽製蘇聯的盟友之一。
實際上卻暗中卻策劃支持推翻巴列維王朝,隻因為巴列維王朝一直推動著石油價格上漲,對美國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林浩然深知這些內幕,源於他前世的記憶。
但在這個時代,這些隱秘的策劃與行動,美國自然不會輕易公之於眾,隻能作為少數人心中的秘密。
這正是林浩然心中最迫切想要探討的問題:“包叔叔,我設想一個情境,如果未來巴列維王朝真的被推翻,進而引發了一場類似1973年的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飆升數倍,而我手頭恰好有一筆可觀的資金,希望在價格飛漲前就能布局獲利。
但問題在於,時間緊迫,我無法直接通過囤積原油來操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您認為我該如何操作,才能在即將到來的石油危機中分得一杯羹呢?”
包裕剛聞言,微微一笑,回答道:“辦法總是有的,而且其實並不複雜,既然石油生產國眾多,你可以選擇一家信譽良好、可靠的石油生產國作為合作夥伴,提前支付資金購買原油,但暫時不提取實物,而是讓他們暫時為你儲存起來。
待到石油危機真正爆發,原油價格飆升之時,你再將這些原油轉售給急需的石油化工企業,這樣便能實現你的目標。
不過,浩然啊,我得提醒你,這樣的操作雖然看似誘人,但風險同樣不容小覷。
你真的認為石油危機會再次爆發嗎?在我看來,這種概率其實並不高。
而且,一旦危機並未如你所料般發生,那麼你提前投入的資金雖然不至於全部打水漂,但也會因為時間成本和轉售時的價格折扣而遭受損失。
畢竟,你並不是經營著石油化工企業,長期持有原油對你來說並無實際意義。”
在包裕剛看來,發生石油危機的概率,太低了。
作為一位長輩,包裕剛覺得自己有責任對林浩然這位充滿潛力的晚輩進行引導與勸說。
幾次愉快的交談下來,他對林浩然的好感與日俱增,因此對林浩然的未來寄予厚望,華資企業家勢單力薄,想要對抗強勢的英資企業,就需要更多的優秀華資企業家崛起。
麵對包裕剛的誠懇建議,林浩然報以溫暖的微笑,心中自有計較。
他自然非常清楚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的必然性,這是曆史的車輪,非個人之力所能輕易扭轉。
因此,對於包裕剛的擔憂,他雖心存感激,但並未過多放在心上。
包裕剛的提議,在林浩然看來,確實是個巧妙的策略。
通過預先簽訂合同並支付貨款,鎖定未來的原油供應,這本質上就是一種非傳統的“石油期貨”交易方式,隻不過省去了期貨市場的繁瑣與不確定性,直接與貨主對接,更加直接高效。
然而,選擇交易對象卻成了擺在林浩然麵前的一道難題。
他明白,這一決策關乎整個計劃的成敗,必須慎之又慎。
於是,他再次向包裕剛求教:“包叔叔,我明白這其中的風險,但我決定嘗試一番,這其中的風險我完全承擔得了,在您看來,若我要選擇一個國家進行這筆交易,哪個國家最為合適呢?”
包裕剛見狀,心中已明了林浩然的決心。
他沒有再強行勸阻,因為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是長輩應有的風範。
此外,包裕剛覺得,既然林浩然對此事充滿信心,那麼讓他在實踐中學習,哪怕經曆一些挫折,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畢竟,在商界這個充滿變數的領域裡,即便是那些叱吒風雲的巨鱷,也大多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一帆風順的旅程,對於真正的企業家而言,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隻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溫和地提醒道:“浩然啊,挑選交易夥伴,就像挑選摯友一樣,對方的信譽、實力以及穩定性都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
我的環球航運集團與中東多國,尤其是沙特,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作為許多石油原產國的重要運輸夥伴,我對那邊的市場頗為了解。
如果你真打算進行這筆交易,我強烈推薦你首先考慮沙特。
他們不僅原油儲量豐富,而且交易信譽極佳,不論是大小規模的交易,他們都會珍視自己的名聲,不會輕易破壞。
此外,我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有著良好的關係,如果你真有此意,我可以幫你牽線搭橋。”
林浩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心中暗道這次拜訪包裕剛真是明智之舉。
雖然這意味著要欠下包裕剛一份人情,但他並不在意。
在他看來,人情往來是商界常態,未來隻要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與包家加深合作便是最好的回報。
目前,他正處於創業初期,資金是最為緊缺的資源,因此他必須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來積累財富。
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快速積累資金,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是他當前的首要任務。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包叔叔您為我牽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了。”林浩然誠懇地說道。
人脈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小事一樁,我這就給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負責人打個電話詢問一下,不過,浩然,你計劃購買多少價值的原油呢?”包裕剛微笑著詢問。
“大概兩三億港元吧。”林浩然想了想,說道。
他手頭現有的6300萬港元雖非小數,但對於石油投資而言顯然捉襟見肘,難以滿足他的雄心壯誌。
因此,林浩然心中已暗中盤算著利用貸款來彌補資金缺口。
憑借手中持有的大量靑洲英坭股票以及作為該公司董事長的身份,他自信能夠輕鬆獲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青睞,從而籌集到足夠的貸款資金。
“你收購靑洲英坭後,竟還能迅速調動出兩三億港元的資金?”包裕剛的聲音中透露出難以置信的驚訝,他對林浩然的資金運作能力感到既好奇又佩服,但出於尊重,他並未深究細節。
兩三億港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林浩然微笑著回應:“包叔叔,資金是商業運作的關鍵,沒有足夠的支持,我也無法成功完成靑洲英坭的收購。”
包裕剛點頭表示讚同,隨後說道:“既然如此,我會儘快為你聯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一旦有進展就通知你。”
夜色已深,兩人的對話也即將結束。
林浩然在離開前,看在包裕剛幫助他的份上,仍不忘向包裕剛提出自己的建議:“包叔叔,如果您對增加收益有興趣的話,這次石油投資的機會真的不容錯過。
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我認為風險與收益之比是相當誘人的。
即使石油危機不爆發,我們的損失也不過是些折轉費用;而一旦危機來臨,收益將可能成倍增長。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風險是值得一試的。”
然而,包裕剛聽後,依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浩然,謝謝你的建議,但目前我的資金主要集中在九龍倉的競爭上,實在沒有多餘的資金去冒這個險,不過,我還是很感謝你的提醒和關心。”
很顯然,包裕剛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個建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