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就是玉米紅薯糊糊,拌野菜,大人再加一個窩窩頭,小孩子沒有。
林西西喝了少半碗糊糊,剩下一點喝不下去給林南喝了。
林南覺得沒白疼這個妹妹,“妹妹你等著,哥給你帶好吃的回來。”
“林奶奶,西西她在家嗎?我們喊她一起去撿稻子。”是隔壁的小花小蘭姐妹倆。
大點的是姐姐叫小蘭,年紀和林西西一樣大,小花是妹妹。
小蘭身上背著一歲多的弟弟有根兒。
林老太對外麵其他人態度還是很好的,不至於一直黑著臉,“是小蘭和小花啊,西西在呢。”
林西西聽到聲音從屋裡走出來。
“西西去我屋裡拿你的小籃子。”林老太說。
林西西脆生生的應了一聲,蹦蹦跳跳得去拿籃子。
林老太略尖酸刻薄的臉微微柔和了下,轉瞬即逝。
小籃子就在桌上放著,林西西一進屋就看到了,籃子裡有塊布手絹,林西西好奇的打開看了看,裡麵是半塊桃酥,看完又包好放在籃子裡。
林老太依舊凶巴巴的,“半晌餓了記得把桃酥吃了,你爹給你留的。”
“謝謝奶奶。”林西西心裡驚訝,麵上不顯,依舊甜甜的道謝。
他爸林老四醒來洗了把臉就出門了,還記得讓老太太給她桃酥吃?她有點不信,她爸雖然有父愛,顯然沒有這麼多。
口是心非的老太太有點可愛。
“西西,我們今天去西麵地裡撿,我和小花剛才聽路過的大人說那邊沒有小孩子撿,我們保準可以撿不少,是吧小花?”
小蘭趕緊和小姐妹分享她剛得到的消息,還不忘得到妹妹的讚同來證明她說的是真的。
小花是姐姐的小跟班,平時跟著她娘的時間還沒她姐姐時間多,一向都是聽她姐的,聞言點頭。
“好,那我們聽小蘭的。”林西西不知道去哪撿,小蘭提出來去哪自然都行。
林西西看小蘭身量還沒她略高一些呢,後麵背著她弟弟也走的很快,在現代六七歲的小朋友還被家裡人寵著慣著呢,在這裡不止要帶弟弟妹妹,還要乾家裡的活,能頂上半個大人了。
小蘭帶路來到這片地裡,“西西,你看我沒有騙你吧,我們趕緊撿,等會兒這片地被彆人發現就沒得撿了。”
林西西點點頭,“好,小蘭,謝謝你帶我來這裡。”
還從來沒有人對她說謝謝呢,小蘭臉一下子就紅了,覺得自己今天把西西帶這片地來是正確的,自己沒有交錯朋友,西西值得自己對她好,“沒什麼,你上次還給我半塊糖呢。”
說了幾句話,三個小朋友就散開來,一人一小片。
應該說是四個。
小蘭背後背著一個一歲多的奶娃子,到了地方,小蘭就把她弟弟有根放在地頭玩。
林西西小的時候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每次碗裡剩飯沒吃完,奶奶就會講她們那一代人是挨過苦受過累,物資匱乏,連白麵饅頭都是奢望,過年過節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口。
當時聽的時候林西西也就當做個故事來聽,等她意外穿越到這個年代才能體會到奶奶說的話。
一粒米九斤四兩力。
倘若有幸回到現代,她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撿了半晌,林西西皺著小眉頭看了看小籃子,淺淺的一層,勉強能覆蓋住籃底。
和小蘭小花碰麵時,小蘭還誇她厲害撿的多,那語氣就像她誇她妹妹小花一樣,一聽就是哄小孩子的。
林西西仔細在腦海裡搜索奶奶講她那個年代的事情,希望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有了,她記得奶奶說小時候撿稻子和麥穗,哪天幸運了找到田鼠的窩會有許多額外收獲。
秋收不止人忙著屯糧,小動物們也忙著儲存過冬的糧食。
她爺爺在一旁種他的小青菜,時不時的會插上一句,還自賣自誇的說他十幾歲時最會找田鼠的洞了,她奶就是看重他有這手藝,會偷田鼠的糧食不讓她挨餓才同意嫁給他的。
自然不是這樣的,她爺那是故意逗她奶開心的。
還有許多有趣的事。
比如田鼠的地洞非常精妙,四通八達,還分成幾個功能區,有衛生間,有儲藏室,甚至還會有育兒室。
記得她當時還笑說田鼠小生活還挺精致的,精致鼠,會享受生活呀,居住的地方乾淨,住起來也舒心呀。
林西西根據腦海裡的信息試一試,有用最好,沒用也沒有損失,這塊地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小孩子,稻子撿的差不多了。
稻田兩邊是田埂,梗外麵的邊緣是大土堆,上麵有不少雜草。
田鼠走直線,一次次運輸糧食總會留下痕跡的。
林西西耐心觀察,慢慢的走,撿了根小棍,覺得像田鼠的地洞就用小棍試一下。
外麵人看見也以為她在玩。
試過好多次,日頭越來越毒辣,林西西差點就要放棄,終於讓她給找到一個。
還真被她挖出來些稻穗。
一般田鼠的洞旁邊是什麼糧食就會儲存什麼。
這兒是稻田,地洞裡就有稻穗。
雖然不多,林西西也很高興,證明她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小蘭過來和林西西說要回家做飯了,問她回不回。
林西西便把剛才找到田鼠窩的事說給小蘭,又說了田埂上會有許多田鼠窩。
小蘭以為她想抓田鼠改善生活,意外找到田鼠的糧食,現在隻要是活物都不會放跑掉,螞蚱青蛙都是有人吃的,在小也是肉啊。
林西西又看了下小蘭籃子裡,比她要多,就小花的籃子裡也比她多。
小蘭重新把她弟弟放在背簍裡,背在身後。
先去把撿的稻穗換成工分。
雖然換的不多,也隻能換粗糧,那也很不錯,哪怕換上一個工分,積攢多了也是很可觀的數字。
林西西換了一個工分,回到家立馬去和林老太炫耀去了。
自從知道林老太不像表麵的凶巴巴樣,林西西就不怕她了。
小丫頭神氣活現,脆生生的邀功,“奶奶,我今天撿了許多稻子,換了一個工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