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陸川這個建議,兩個人決定決定一鼓作氣,將當年所有參與那場衝突的人員全部找到。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仿佛上緊了發條的機器,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在浩如煙海的人海中搜尋著那些可能知曉真相的人。
他們再次來到紡織廠周邊,從當年的目擊者口中獲取更多關於衝突人員的信息,又通過派出所留存的記錄,順藤摸瓜,逐步鎖定目標。這一過程困難重重,許多人搬離了原來的住址,聯係方式也早已變更。但張輝和王帥沒有絲毫退縮,他們一家家社區走訪,一個個電話排查,甚至遠赴其他城市尋找那些已經離開海州的人。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 13個當年參與衝突的當事人。這些人如今生活各異,有的已經退休在家,有的還在為生計奔波。張輝和王帥分彆對他們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詢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與一位名叫劉福的前出租車司機交談時,張輝耐心地問道:“劉師傅,二十年前在紡織廠門口那場衝突,您還記得和李建華有過節的人都有誰嗎?”劉福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哎呀,時間太久了,好多事兒都記不太清了。不過有個人我印象挺深,叫陳誌剛,他和李建華好像鬨得特彆僵。”
張輝心中一動,追問道:“能跟我們詳細說說他們之間的矛盾嗎?”劉福歎了口氣,回憶道:“那時候出租車生意競爭激烈,李建華開黑出租,搶了不少正規出租車的活兒。陳誌剛脾氣本來就火爆,他覺得李建華壞了規矩,經常和李建華起衝突。有一次,兩人在紡織廠門口差點動手,陳誌剛氣得臉通紅,還放狠話,說要讓李建華好看。”
無獨有偶,在詢問另一位當事人孫明時,孫明也提到了陳誌剛:“陳誌剛和李建華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經常因為搶客的事兒爭吵。有一回,陳誌剛被李建華氣得不行,當著大家的麵揚言要宰了李建華。當時大家都以為他隻是說說氣話,沒想到後來……”孫明欲言又止,神色有些凝重。
這兩個當事人提供的相似線索,讓張輝和王帥看到了案件偵破的曙光。他們立刻對陳誌剛展開調查。通過戶籍係統查詢,發現陳誌剛目前居住在海州市郊的一個小鎮上。兩人馬不停蹄地趕到小鎮,找到了陳誌剛的家。
那是一座略顯破舊的小院,院子裡雜物堆積,顯得有些淩亂。張輝和王帥上前敲門,過了好一會兒,一個頭發花白、身形略顯佝僂的男人打開了門。張輝禮貌地出示證件:“請問您是陳誌剛嗎?我們是警察,正在調查二十年前的一起案件,想向您了解一些情況。”陳誌剛聽到“警察”兩個字,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了鎮定,側身讓兩人進屋。
屋內光線昏暗,彌漫著一股陳舊的氣息。陳誌剛坐在一張舊沙發上,眼神有些閃躲。張輝開門見山地問:“陳先生,我們了解到二十年前您和李建華在紡織廠門口有過多次衝突,您能跟我們詳細說說這些衝突的情況嗎?”陳誌剛沉默了一會兒,說:“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大家為了生計,有點磨擦很正常。後來不也都調解了嘛。”
王帥緊緊盯著陳誌剛的眼睛,追問道:“可是我們聽說,您當時揚言要宰了李建華,這可不是普通的摩擦吧?”陳誌剛的身體微微一震,聲音提高了幾分:“那隻是氣話,誰吵架的時候還沒說過幾句狠話啊?我又沒真的動手。”
張輝和王帥對視一眼,繼續追問:“那在那次衝突之後,您和李建華還有過接觸嗎?他的死,您知道些什麼?”陳誌剛連忙擺手:“我和他後來就沒什麼交集了,他死了我也是後來才聽說的,和我可沒關係。”
從陳誌剛家出來後,張輝和王帥覺得陳誌剛的反應有些異常,他似乎在刻意隱瞞著什麼。兩人決定對陳誌剛展開進一步調查,看看他在李建華死亡前後的行蹤。他們走訪了陳誌剛的鄰居、朋友,了解他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係。在走訪過程中,一位鄰居透露,在李建華死亡那段時間,陳誌剛的行為有些反常,經常早出晚歸,而且神情總是很緊張。
與此同時,張輝和王帥還從派出所的舊檔案中發現,在李建華死亡後的一段時間裡,陳誌剛曾因打架鬥毆被拘留過一次。雖然拘留原因是普通的治安糾紛,但時間點的巧合讓兩人覺得事有蹊蹺。
為了揭開真相,張輝和王帥再次找到陳誌剛。這次,他們帶著收集到的各種線索,對陳誌剛展開了更加深入的審訊。“陳誌剛,你說你和李建華的死沒關係,但種種跡象表明,你在隱瞞一些事情。你在李建華死亡前後行為反常,而且之前還揚言要殺了他,你最好如實交代。”張輝嚴肅地說。
陳誌剛的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他的心理防線開始動搖。沉默許久,他終於開了口:“我……我承認,我和李建華的矛盾很深。那次衝突之後,我心裡一直憋著一股氣。有一天晚上,我在紡織廠附近又碰到了他,我們又吵了起來。當時我真的氣昏了頭,推了他一把,他不小心摔倒,頭撞到了路邊的石頭上……我當時嚇壞了,看他沒了動靜,就把他……把他扔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我真不是故意要殺他的,我隻是一時衝動。”
張輝和王帥對視一眼,心中五味雜陳。雖然案件終於有了重大突破,但真相卻如此令人唏噓。他們繼續追問:“你把他扔到了什麼地方?還有誰知道這件事?”陳誌剛顫抖著聲音說:“我把他扔到了北山窩水庫附近的一個土坑裡,當時太害怕了,沒告訴任何人。後來聽說他的屍體被發現了,我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警察查到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