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慎的不遠處,王玄策和薛仁貴正看著這荒唐的一幕。
兩個人臉上一臉的無奈之色。
“王兄,若總是這般,我們何時才能夠抵達西州?如今我們才走了大半路程而已,連涼州都沒到。”
最先說話的是薛仁貴,他是最無奈的一個,每次紀王都說要快點走,早點抵達,可每次說完就忘。
這一路走來,還跟以前一樣,遊山玩水,單單是多花費的糧草就夠走兩次西州了。
“嗬嗬,薛兄莫要著急,我已經接到西州的消息,如今西州還算是太平,那些叛軍隻敢在遠離城鎮的地方活動。
隻要他們不攻城,不劫糧草,我們晚去幾天也無大礙。”
看著遠處躺著享受的紀王,王玄策輕聲一笑,這個場景他已經早就預料到了。
紀王的性格就是如此,懶散慣了,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活的很快樂,無憂無慮。
“可是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後沒事,若是真的有事,我們遠在千裡之外,想要趕到是不可能的。
若是真的出了什麼大事,恐怕陛下又要怪罪王爺了。”
薛仁貴聽後反駁道。
“放心吧,過了涼州之後,就沒有什麼特殊的風景了,再往西北就是一片荒蕪,王爺到時候就會趕路了。”
王玄策安慰道。他也是沒有辦法,紀王停下,他們又能怎麼辦?身為人臣就是要聽從命令。
“王兄啊,你這句話出關前就已經說過一次了。希望這次如你所言吧。
薛某不是在意王爺四處遊玩,薛某是怕耽誤了朝廷事情王爺收到懲罰,你也知道朝廷裡不知道多少人等著王爺犯錯呢。”
薛仁貴解釋著。
“王某明白,隻是王爺行事不是你我能夠乾預的,你看這一路,懲罰了兩個縣令,七個酷吏,也算是為民除害了。”
王玄策說到這個,也算是安慰獎了。
這一路李慎走走停停的,有時候經過莊子或者是州縣的時候還要購買糧草,在打聽哪裡有賣貨的牲畜時候,
無意間聽說了有縣令和酷吏欺壓百姓的惡行。
是為回來稟報之後,本來上報朝廷就行,不過是王玄策一封奏疏的事,可是李慎非要親自去為民做主。
升堂斷案,收齊百姓的證詞,根本不需要證據,百姓都是人證,這年頭沒幾個百姓敢誣告官員的。
以下犯上可是死罪。
結果李慎當場審問,嫌疑人供認不諱,殺了兩個酷吏,其他的包括縣令全都發配嶺南。
根據李慎估計他們這些人是沒辦法活著到嶺南的,太遠了,這一路折磨都把他們折磨死。
就這樣一路上的各州縣是心驚膽戰,官場得到消息的速度是很快的。
彆管是縣令還是刺史全都祈求紀王不要在自己的地盤停留,哪怕是那些親王郡王也是如此。
並且約束手下不得胡作非為。
王玄策也沒想到這次紀王還能起到肅清吏治的作用。
“報~~~~~”
就在此刻一名侍衛跑了過來。
“何時?”李慎躺在那裡詢問道。
“啟稟紀王殿下,涼州刺史李君羨攜子求見。”侍衛稟報道。
“誰?”李慎坐了起來。
“涼州刺史李君羨攜其子李義元。”侍衛重複了一遍。
這時,遠處的薛仁貴和王玄策也都走了過來。
“李君羨?他不是被罷官貶職了麼?”當初李慎救下李君羨,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終還是找了一個借口將李君羨給罷了官。
這怎麼又跑來涼州當刺史了。
“哎?不對呀,本王記得涼州刺史不是那個隴西的李李什麼來著?”李慎有些驚訝的問道。
他當初遇襲的時候見過一次涼州刺史,隻是現在忘記叫啥名字了。
“王爺,叫李襲譽。”王玄策提醒。
“對對對,叫李襲譽,怎麼涼州刺史現在換人了?”
李慎狂點頭。
王玄策趕緊解釋:
“啟稟王爺,李襲譽在涼州殺了人,他為了私怨,用杖刑打死番禾丞劉武而獲罪,後本該應處以死罪,廢為平民,
但陛下念及其功績從寬處理,流放泉州。
在我們出發前半月陛下下旨啟賦李君羨,任命李君羨為涼州刺史。”
“原來如此,來人,讓李君羨他們過來吧。”李慎恍然。
不過很快李慎又有了疑惑:
“不對啊,本王聽說這個李襲譽為人正直誠實,以威嚴聞名。
持家簡樸,對宗族親屬照顧十分優厚,按人口多少將俸祿散發給他們。用剩下的錢請人抄書。
這告訴本王這樣的人能為了一己私怨把人打死了?
若真如此,那還叫什麼為人正直?”
李襲譽的風評很好,從來不貪贓枉法,因為他把錢都分給了親戚,所以他的條件也並不是很好。
“回王爺,具體如何臣也不知,隻知道他打死了人,被流放了。”王玄策也不知道詳細情況,
他也隻不過是聽說的而已。
兩人聊天之際,侍衛帶著兩個人走了過來,一個是李君羨,另一個是他的兒子李義元。
兩人來到李慎身前躬身行禮:
“參見紀王殿下。”
“免禮,來人賜座。”李慎微微點頭。
“謝紀王殿下。”兩人行禮後坐了下來。
“李刺史,本王若是記得沒錯,這裡好像是會州地界,還沒到你涼州府,你來這裡見本王可是有什麼事情?”
李慎不免有些好奇的詢問道,說白了李君羨過界了。
李君羨起身行禮笑著回道:
“啟稟紀王殿下,這裡其實再走不遠就屬於我涼州府,下官本以為紀王殿下今日會達到涼州,下官已經準備好款待紀王殿下。
可紀王殿下遲遲未來,於是心中有些擔憂,派人查探才知紀王殿下在此安營紮寨,於是帶犬子特地過來拜見紀王殿下。”
李慎對他有救命之恩,李君羨打心眼裡感激。
“李刺史有心了,本王今日在此體察民情,所以耽擱了行程。正準備明日直接過涼州前往西州。”
李慎平靜的說道。
“紀王殿下體恤百姓,實乃是百姓之福,下官早已聽聞紀王殿下這一路肅清吏治,替百姓伸冤做主,令下官欽佩。”
李君羨很配合的奉承了幾句。
(李襲譽真的是這樣,流放的時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