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都是被名利驅使,要麼為名,要麼為利,要麼就是想要名利雙收。
兩者相輔相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了名,則可用名來賺錢,這個李慎在前世見的多了,先以大義入局,大力凜然,
博得世人讚歎認可,後再謀求利益,手段雖然層出不窮,可基本都是那些招式。
而有了利者,則可用利來出名,這個李慎在前世也是一樣的見過,不知道多少有錢人以產業入局,出現在公共視野當中。
博得世人認知好感,後再揚名立萬,再謀求利益,手段招數無獨有偶,不外乎還是那幾種。
所以李慎被問到如何能夠讓這些醫學世家拿出自己家族中的藥方時,李慎胸有成竹。
無外乎威逼利誘罷了。
這件事李慎在數年前就已經有此想法,奈何那時李慎也是麻煩纏身,正與世家士族糾纏,無暇他顧,一時作罷。
如今李慎被勾起了當初的想法,才提了出來。
至於說醫學世家的問題,以李慎如今的地位和勢力,他有很多種辦法。
隻不過就看李慎的心情罷了。
“王爺,不知有何計劃,需要我等做什麼?”看到紀王那個表情就讓李修為不寒而栗。
孫思邈與世無爭,可他不一樣,李修為可是曾經做過太醫令的,對於外界頗為熟悉。
他深知紀王可不是什麼善類,甚至懷疑紀王會不會上門去搶。
李慎搖了搖頭笑著回道:
“這個不需要你們做什麼,你們的任務就是在將來辨彆每一張藥方的真實度和藥效準確性。
並且一字不差的記錄在案。
而且還要分門彆類,就跟就跟醫學院那邊一樣,分什麼內科,外科,婦科等等。
說實話,本王覺得人力有時窮,與其博而泛,不如精而專,唯有匠心獨運,方能致遠。”
“王爺說的好,與其博而泛,不如精而專,老道其實也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那些少年郎,老道想要他們一科學期,等學有所成之後,再去研究其他的科目。
這樣就可以學而精,精益求精。
不會博而不精。
醫學院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病患多,能夠讓大夫們積累大量的經驗,
醫者需要的就是經驗。”聽到李慎的話,孫思邈拍手叫好。
他自幼學醫,對醫之一道非常的癡迷,為此遊曆四方,四處給人看病,為的就是增長見識,積累經驗。
他明白李慎所言是快速培養一名醫者的辦法。
“可是王爺,讓那些人拿出配方可不是容易得事情。這裡麵有很大的利益衝突。
尤其是一些獨家秘方,就算是用錢也買不來。”李修為其實也是醫學世家。
這個時候的醫者大部分都是醫學世家出身,講究的是,傳裡不傳外,傳男不傳女。
“這個自然是有很多辦法,比如等價交換,我們醫學院也記載了很多疑難雜症的藥方,
論價值也不比他們這些醫學世家的藥方差。
我們可以給他們下帖子,說是學術交流,給他們看目錄,他們若是感興趣呢,我們就允許他們拿同等的藥方交換。
哪怕是二換一也行,不怕吃虧。”李慎解釋道,這是他想出來的第一個辦法,等價交換。
醫學院的藥方可不是醫學世家可比的,裡麵收錄了許許多多的藥方,不少都是前來進修的人在治病的時候提供的。
免費學習進修可不是真的免費。
“王爺,醫學院進修的大夫中也有不少的醫學世家人,他們無需交換也知道不少的藥方。
而且現在很多醫學世家的人都到醫學院來學習,主要是學習我們的新醫術,手術的治療,順便也學習治療一些疑難雜症。
他們付出的代價也不過是效力五年而已。”
李修為提出了問題,學醫院是開放式的,為的就是要為大唐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
醫學院根本無法服務到全國各地,隻能通過這個方法來讓其他地方的人也能接受更好的醫療。
所以醫學世家的人過來學習也無法阻止。
李慎聽後卻是嘿嘿一笑:
“嘿嘿,這個就需要本大王出馬了,我們可沒有同意他們可以將醫學院學到的東西在外麵施展。
我們教的東西都是為了在醫學院救人用的。
出去救人必須要經過我們的同意才可以,不然就是搶本王的飯碗。
搶本王飯碗的人必須死,到時候要麼交出等價藥方,要麼他就是謀反,滿門抄斬,家破人亡。
本王相信他們知道怎麼選擇。”
李慎臉上露出了陰險的笑容,自己乾的可是一次壯舉,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慎不介意用點非常手段來達成目的。
醫學世家而已,自己可是堂堂親王,隻要占一點理就可以為所欲為。
“謀反?王爺,這未免有些牽強了吧?”李修為驚訝的說道,不給你藥方就謀反,朝廷也不會同意的啊。
“牽強?修為啊,你也在官場待過,怎麼還如此死板呢。
本王不嚇一嚇他們,他們怎麼可能就番。
這世間除了黑和白,還有灰色,而本王就代表灰色,就像剛剛你們說的。
縱使千萬人,我往矣,本王願意為此壯舉背上罵名。”
李慎仰頭四十五度,一臉的剛毅。
“王爺大義,讓老道敬佩。”孫思邈躬身行禮讚歎一聲。
隻有一旁的李修為有些不寒而栗,這紀王真的是魔鬼,竟然將栽贓陷害,草菅人命說的這麼大義凜然。
他已經心中決定,回頭立刻回族裡將此事告知族長,讓族長主動上交藥方。
可莫要讓紀王找上門去,到時候不但藥方要交,還被其他人恥笑就犯不上了。
“孫神醫不必多禮,一切為了天下蒼生。”李慎搖頭謙虛。
“不錯,一切為了天下蒼生。”孫思邈點頭。
這個借口太強大了,天下蒼生啊,也就神仙敢這麼說。
“郎君,膳食已經備好,不如跟孫神醫用膳吧。
你們邊吃邊聊。”這時陸定娘進來說道。
“好,孫神醫,我們去用膳吧,今天大喜的日子,跟本王多喝幾杯。”
(我看評論有人說孫行的事,回複一下,孫行是有史料記載的,並且已經發現了孫行的誌銘。
孫行為孫思邈的長子,調露年間,進士及第,武則天對其非常賞識,做過中書侍郎,門下侍郎,禦史大夫。
是武則天政權的重臣。
孫思邈三個兒子當中唯一有記載的。
對於年齡,記載其是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卒,時年六十歲。也就是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生人。
孫思邈是682年死的,所以大家覺得孫思邈是多大歲數有的孫行?
不是作者瞎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