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貞觀小閒王 > 第1837章 商議新羅事

第1837章 商議新羅事(1 / 1)

推荐阅读:

王洪福走了,帶著李慎的命令走的。

雖然他知道裴明禮來了之後會影響到他的地位,可是他認為不會影響太多。

自己的忠心是裴明禮比擬不了的。

就算將來裴明禮來了,也取代不了他的位置。

況且,如今的紀王府家大業大,他一個人已經感覺到了吃力。

紀王給他的任務太多,很多時候他都分身乏術。

來一個人幫襯他也是好事。

王洪福走了之後,李慎也回了內宅,跟幾個婆姨研究造子數的項目。

第二日早朝,

新羅國使節金春秋和他的兒子金文王也在其列。

他們來的目的不言而喻,

“太子殿下,請看在我新羅對大唐忠心耿耿的情分上,救一救我新羅百萬百姓吧。

如今百濟狼子野心已經顯露,對我新羅虎視眈眈。

自上次之後,又開始對我新羅發起了掠奪,這幾年我們已經丟了二十多城。

還請大唐出手助我新羅鏟除賊寇,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金春秋語氣悲痛,聲音嘶啞,訴說著他們新羅現在的困苦。

他知道,隻要大唐出兵,新羅轉瞬可滅,高句麗那般強大,一年時間就被打到了江東。

小小百濟根本不在話下,現在主要看大唐願不願意幫他們。

“新羅使節,你的遭遇本宮自然能夠理解,你切不要著急,

諸位愛卿,你們對此如何看待?”

李承乾安撫了一句後,對著三省六部的官員問道。

今日是小朝會,來的都是決策層的人物。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應該幫助新羅國。

自我大唐建國以來,新羅國就一直尊我大唐為主,我們自然要幫襯屬國度過難關。

不然其他屬國會如何想?”禮部尚書許敬宗站出來躬身行禮說道。

許敬宗不但是禮部尚書,還是太子左庶子。

聽到許敬宗的話,金春秋對他拱了拱手以表感謝。

“臣有不同意見。”這時又有人站了出來。

刑部尚書張行成。

“啟稟太子殿下,正如許尚書所言,我大唐為天朝上國,要維護屬國不被欺辱。

可百濟一直以來也是年年納貢,歲歲稱臣。

臣想要問問許尚書,莫非百濟就不是番邦屬國了?”

張行成的話立刻讓金春秋臉色一變,他怕的就是這個,百濟跟大唐也是隸屬關係。

而且還曾經讓大唐駐軍過。

許敬宗聽到張行成的話,默不作聲的退回自己的位置。

“張尚書所言詫異,雖然百濟也是屬國,可我們還要顧及新羅國那百萬百姓。

如今新羅鬨饑荒,難道我們就看著他們都餓死不成?

我大唐一直以來都是禮儀之邦,不可做那見死不救的事情。”

工部尚書李大亮說道。

這句話讓金春秋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李大亮話音剛落,唐儉就迫不及待的站起:

“李尚書,你莫非是想要我大唐救濟新羅百萬百姓吧?”

“那有何不可?”李大亮回道。

“當然不可,今年我大唐關中大旱,很有可能今年兩季都顆粒無收。

關中人口密集,受災百姓何止百萬,我民部正在調集糧食準備抵禦饑荒?

哪來的多餘糧食給新羅?”唐儉大聲反駁,他作為大唐的管家,對於花錢是非常的敏感的。

此言一出金春秋就有種不好的預感,大唐今年大旱,去年到現在一直不雨。

大唐朝廷已經準備大赦,但一年無糧百姓便要鬨饑荒,朝廷肯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以免暴亂。

李大亮眉頭一皺大聲道:

“唐尚書,我聽聞紀王府不是願意出十萬擔糧食救助災民了麼?”

“李尚書,十萬擔糧食又能養活多少人?你應該知道朝廷這些年國庫空虛,

能夠挪動的糧食並不多,這幾年我朝年年有災害,很多義倉都不能動,

你以為誰都跟紀王府一樣,有數百萬擔糧食釀酒麼?”

唐儉大聲的反駁,說的李大亮默不作聲。

唐儉見此轉身看向金春秋說道:

“樂浪郡王,不是唐某不願,唐某也是讀書人。

學的也是周禮,禮記之學。

就算不是為了新羅,看在那百萬性命的份上,唐某也想伸出援手。

可不是唐某無情無義,實乃是無能為力,關中大旱,受災百姓何止百萬眾。

為此唐某已經準備請旨打開南方義倉,調來關中,以防出現饑荒。

對於新羅真的是無能為力,還望樂浪郡王能夠理解。”

說著唐儉對著金春秋深施一禮,一臉的遺憾之色。

“這”他沒有想到唐儉會直接把話說死了。

他本來還指望太子李承乾能夠給他們做主呢?

唐儉說的已經很明白了,我們自己家也受災了,有糧食也要先給自己家用。

大唐的糧食產量具體是多少他也不知道,這都是涉及到了國家機密。

他隻知道大唐現在產量很高,百姓吃穿不愁。

但到底朝廷有多少糧食他不得而知。

“太子殿下哪怕救濟一點也好,好讓我新羅少死一些人。”金春秋悲從心中來,

他的國家如今正在麵臨巨大的危機。

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強大,百姓得到安康。

“唉~~~~”李承乾歎息一聲,“馬愛卿,你覺得呢?”

李承乾看向馬周。

“啟稟太子殿下,其實老臣也支持對新羅出以援手,可剛剛唐尚書所言也不無道理。

可我大唐現在的確自顧不暇。

如今大唐有這等財力物力能夠拿出數百萬擔糧食的唯有紀王府。”

馬周起身行禮說道。

“太子殿下,老臣以為是不是可以讓紀王殿下調集一些糧食出來救濟新羅。”

於誌寧不等李承乾發問就站了起來建議道。

“於侍中,你的這個主意恐怕很難辦到啊。”長孫無忌也站了起來。

“為何?紀王府的糧食可不止百萬擔,紀王府在劍南道還有一個巨大的糧倉,專門收購糧食為了釀酒用。

隻要紀王殿下肯讓出一些,就足夠解新羅之禍。”

於誌寧皺眉不解。

金春秋聽後眼睛一亮,沒錯,紀王府有糧食,而且還很多。

所有到長安城的使節都會對紀王府進行調查,包括紀王府的各種產業和商業活動。

紀王府的糧倉在劍南道已經建立十來年了,這件事他們這些人都快忘記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