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諸天從吸功大法開始 > 第四百四十八章 那一聲楊戩式的,“謝太師!”

第四百四十八章 那一聲楊戩式的,“謝太師!”(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太師,諸王已經到了宮外。”

紫禁城,乾清宮,徐信正在為皇帝“祈福”,這時曹正淳來到殿外,稟告近親諸王入京的事情。

大明的藩王製度有很大的問題,準確點來說,朱元璋留下的一應製度,在當時還行,實際上全是問題,他就隻顧自己爽了,什麼衛所、藩王之類的,後麵不改,遲早會把朝廷給拖垮掉。

就像藩王製度,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就來個削藩,朱棣再來一個靖難奪位。

皇帝是會成長的,人心是會變的。

很快百官就將最近的一些大事上奏,徐信一一出言給出建議,皇帝基本都會允納。

徐信心中早有腹稿,麵對詢問講的很快也清楚。

朱佑杬為首的諸王向著靈堂前的皇後、太子和徐信等人見禮,一個個誠惶誠恐,心裡很慌。

徐信向著小皇帝點點頭,能看出現在的朱厚照確實是有些怯場並且依賴他,但以後可能就說不準了。

金鑾殿乃是皇權的象征,儀式感比實用性強,並非皇帝朝會常用的大殿,之所以今天的大朝會放在這裡,是因為這是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

這些事情其實早在大朝會之前,徐信這邊就已經定下了章程,所謂大事開小會,大會上……走個流程罷了。

曹正淳回身去宣召,很快就有一堆人走了進來,為首的一人大概三十出頭,比徐信還要小一點,是興王朱佑杬,成化帝宗譜上所記載的四皇子。

朱無視這些不入宗譜的皇子另算,在宗譜上給成化帝記著的共有十五個兒子,徐某人的臭小子排第十五。朱佑樘排第三,在他之後的就是興王朱佑杬,也是近親諸王之首。

這就讓回到京城的諸王很惶恐了,他們都知曉這位太師的本事,這些年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海、衛所、冗兵這些事情都給他搞掉了,剩下的大頭就是藩王和文官,關鍵是文官的問題是隱藏著,並不明顯。

這一次的大朝會,不僅是地方放到了新建好的金鑾殿,主持大朝會的人也換了,新皇帝坐在龍椅上,太後張氏垂簾聽政,但他們都不是大朝會的主角,主角是站在皇帝稍下一點的太師徐信。

弘治十八年七月的大朝會,從奉天殿放到了金鑾殿,成化二十三年打爛的金鑾殿早就重建好了。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封地遼東,循舊製,立藩國……”

就像朱佑樘信任徐信和朱無視一樣,朱厚照最信任自然是仁王,他很想像父親留下朱無視輔政一樣,等到以後他親政,讓仁王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皇室應該是要有自己的力量。

第(1/3)頁

第(2/3)頁

弘治帝朱佑樘子嗣不多,就朱厚照和雲羅公主,不過弘治元年還有個近親皇嗣仁王,所以皇帝和仁王那是從小就認識並且一直玩到大,皇帝的一身武功都還是他教的,自然不願玩伴離開。

一開始的大明藩王,是真的有實權和兵馬。然後一係列壓製削權的政策之後,藩王是被壓製到廢了,把人看顧管著,彆說入京,甚至都不允許離開藩地,關鍵是問題越發難以解決。

“那就打,犁庭之後再行移民,各地皆有兼並,流民不少,正好問題統一解決……”

大太監曹正淳站在稍下一點的位置,大聲的喊道。

朱棣靖難奪位的時候找的借口是朱允炆不循祖製削藩,那麼他自己為了法統,那就必定不能削,隻能壓。

張氏這邊的話,安慰他們不用心急,她對徐信要做的事情,也隻是有大概的了解,關鍵是並不能提前說。

大明分封這麼多代,幾十個親王,真正的好封地其實早就沒了,像是朱佑樘的親弟弟,最好的也就封個興王,和朱元璋時期的秦王、晉王、朱棣時期封的漢王、趙王這些,根本不能比。

徐信擺了擺手,走出乾清宮。

“有事啟稟,無事退朝。”

這樣的事情,當然是得借著機會才行,皇帝駕崩,諸王按例上表要奔喪,照著原本的規矩,基本都是不會被同意,但徐信這回同意了,讓近親諸王,也就是朱佑樘的兄弟們回京奔喪。

到了現在開國百年,承擔這些藩王的宗祿對朝廷財政就很有壓力了,關鍵是這類當豬養的宗室,後麵就隻會越來越多。

按照大明的規矩,親王離京就藩之後,基本就不會再有回京的機會,他們大哥駕崩,原本諸王隻是按慣例發個說要奔喪的奏折,誰知道徐信這個太師居然同意了。

皇帝朱厚照連忙看向徐信。

“仁王的年紀夠大了。”

大行皇帝朱佑樘的後事,到了將近兩個月後才勉強完成大半,然後又是新皇登基,也就是到了將近七月底的時候,朝廷又是才開始舉辦大朝會。

伴隨著曹正淳曹公公的高聲呼喊,停擺了多日的朝議,終於再次開始,胸前繡著各種禽獸的朝臣們,在大漢將軍的查驗之後,走進了金鑾殿內。

所以隻要有點心的都曉得,徐信下一步可能就要對藩王動手,他們這些被召喚進京的第一批親王,可能就是被殺雞儆猴的那一批“坤兒”。

“請諸王進來吧!”

徐信這一句定下了章程,朱厚照自然也是無奈,隻能出言說要選一個好一點的封地。

第(2/3)頁

第(3/3)頁

一件件事情被處理掉,很快就又有一位大臣上報,言稱皇帝的十五皇叔仁王已經成年,該是時候就藩了。

雖然說太後垂簾聽政,但按照皇帝的遺旨,她基本不能發表意見,包括皇帝也一樣,在親政之前,一切大事都交由太師決斷,相當於就是讓徐信攝政。

“上朝!上朝……”

諸臣俯首,山呼海嘯,聲浪很大,他們行禮的對象,龍椅上才十五歲的小皇帝,下意識看向了徐信這位太師。

“太師,遼東隻是羈靡之地……”

徐信平淡的幾個字,卻在朝堂上掀起驚天波瀾,尤其是興王等近親諸王。

“仁皇叔就藩,這事……太師……”

徐信對這些家夥看不上眼,自然是想要弄到大明之外去,一個個當豬養,總不是個事。

“先見見大行皇帝吧!”

朱佑杬為首的諸王在徐信離開之後頓時鬆了一口氣,一個個恭敬的為大行皇帝上香之後,又是和皇嫂張氏說話,都想打聽清楚朝廷這邊的章程。

“吾皇萬歲。”

“皇後!太子!太師!”

沒過多久,仁王走進殿中來謝恩。

他一身銀甲,屹立在金鑾寶殿之中,一聲,“謝太師!”頗有幾分二郎楊戩式的風采。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