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就是那批新造的鳥船?”
此時,俞大猷帶著水師一眾將官,站在一條約摸三十米長的三桅大帆船旁。
相比俞大猷喜歡高大的大福船,鳥船船舷明顯低矮許多。
另外,因為這批鳥船為了適合遠航,船體比傳統船體長了十來米,所以整體也有些許改變,那就是借鑒蜈蚣船,為這批鳥船增加了四隻船槳。
原來的鳥船是四槳一櫓,所以在機動性上不如有二十隻船槳的蜈蚣船。
而這批大鳥船則已經是八槳一櫓,至少保持了鳥船原有的機動性不下降。
而更大的改變還是在船舷上,麵向碼頭一側的船舷,出現了十個窗口,那應該就是炮窗了。
“炮送來了嗎?”
俞大猷饒有興趣走到跳板前,邊走邊問道。
很快上了甲板,鄧子龍才站在俞大猷身側小聲說道:“火炮送來了一批,數量少了二十門,不過我讓他們從其他船上調了一些過來,這十條鳥船全部都裝載了好,一門不少。”
俞大猷在甲板上前後望了望,標準的明軍戰船配置,那就是隻要船體能夠承受,那就會在船頭和船尾安裝大型火炮。
而腳下的鳥船上,船體前後各有一門炮身細長的紅夷大炮。
這種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火炮,在大明使用的諸多火器中還算非常好辨認,太顯眼了。
而在體裡,挨著炮窗,還整體的擺放著二十門發熕。
發熕是明朝仿製並改進的西式火炮的一種,一般為銅製,所以也被叫做銅發熕,是正德年間大明獲得佛朗機火炮技術以後改進而來,最初被命名為佛朗機大銅銃。
實際上,佛朗機並不是炮的型號,而是表示來源,係佛郎機人技術製造。
而正德年間,大明獲得的佛朗機火炮技術不止有後裝佛朗機炮,還有這種前裝發熕。
因為發熕是一種前裝炮,和佛朗機炮不同是,不使用子炮進行快速裝填,為了便於區分,所以才把佛朗機大銅銃直接改名為發熕。
其實發熕可以看做是早期的紅夷大炮,隻不過此時在歐洲,發熕這種早期鷹炮已經被淘汰。
雖然射速慢了許多,但是發熕因為是全封閉,所以射程更遠,已經很接近紅夷大炮的原理。
唯一不同的是,紅夷大炮通體更加平滑修長,而發熕在炮身中間的藥室比較粗大,可以裝入更多的火藥,炮管也紅夷大炮短上一些,但也比明軍原有火器長不少。
相應的,因為火藥更多,所以發熕發射是的震動也不小,以前大明戰船上,也隻有大福船能在船頭船尾安裝發熕,根本沒法在船身上安裝。
實際上,在見識到西式戰船戰法的威力後,明朝這邊水師將官和工匠也在想辦法解決船身布置大炮的問題。
可是大明造船技術和西方造船術明顯不同,大明製造的戰船並不能簡單的把火炮搬到船身上使用。
因為在火炮齊射時,巨大的震動會對船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壞,所以現在大明戰船能在側舷布置的火器,隻有佛朗機炮。
但佛朗機炮糟糕的射程,自然是無法滿足水師戰術需要的。
而在這條鳥船的船身裡,卻擺放了二十門發熕,就不得不讓俞大猷驚歎了。
和以前看到的發熕明顯不同的時,眼前的發熕被放置在一個木筏上,而不是直接固定在船體。
俞大猷敏銳的意識到,發熕下麵的木筏,或許是解決船身放炮的關鍵。
指著發熕下麵的木筏,俞大猷開口問道:“這是何物,有什麼用?”
鄧子龍馬上笑道:“此木筏就是解決發炮時船體震動難題的。”
說著,鄧子龍帶著俞大猷走過去,指著發熕和木筏說道:“發熕至於木筏之上,用繩索連接在船舷而不是甲板上。
彼熕一發出去,勢必倒回,現有木筏上繩索牽製,再有發熕上繩索,若還不能坐絕,木筏後麵還有糯木,上有軟座可抵剛猛,有大纜可製餘威。
發熕射出去的後退之力,通過兩道繩索和最後的軟座,就可以基本抵消,而力是作用在船舷上,此處也有加固,可承受多次開炮。”
俞大猷彎腰仔細觀察了發熕和木筏與船舷連接的伸縮,也看到木筏後麵的軟木,這才點點頭。
“有沒有效,出海後一試便知。”
這次出海,其實並沒有什麼任務,主要就是測試這種鳥船開炮的威力,到底能不能做到他希望的那般。
“若是此番可行,將發熕換成紅夷大炮,又如何?”
第(1/3)頁
第(2/3)頁
俞大猷重新站直身體,想想又問道。
“紅夷大炮更長,裝填更占空間。”
鄧子龍比劃了下長度後,才繼續說道:“如果鳥船換上紅夷大炮的話,所載火器怕是要減半。
現在鳥船船頭船尾各置紅夷大炮一門,船身布置發熕二十門,全船共二十二門。
若是全部換裝紅夷大炮,船身怕隻能放下八到十門炮,多了怕是擺不開,裝填困難。”
因為是前裝炮,所以裝填時火炮是要拖回船體內進行裝填,而不是放在跑位上進行。
所以一但開始裝填,十門火炮拉進船體,還要騰出空間給炮手,船艙就顯得狹窄擁擠。
這時期的炮船講究的不止是炮擊精度,更是裝填速度,還有很重要的射程。
什麼發射速度快的佛朗機炮會被放棄,隻是在船甲板上放置幾門,用來阻擋敵人登船使用,可不就是因為射程太近,直接被加農炮,或者說這個時期的紅夷大炮給取代了。
當然,這次改裝的鳥船全船隻裝載二十多門火炮,相比此時西式戰艦那是真的沒法比,也隻是接近此時在東亞海麵上活動的西式武裝商船一個級彆。
這些武裝商船搭載的火炮,也就是二三十門,而西方標準戰船上,標配都在五十門以上,甚至出現載炮百門,三四層甲板的蓋倫船。
而在十餘年後,歐洲出現的大型蓋倫船,更是風帆時代的最巔峰傑作,排水量高達兩千噸,幾乎是明軍這種鳥船的十倍,船體七層甲板,搭載各式火炮上百門。
可以想象,七八十門火炮向一個方向同時開火,這種戰艦的齊射威力有多大。
當然,西式戰船上搭載的火炮並非一種型號,往往是四五種火炮,所以側舷齊射也並非是一個方向所有火炮一起開火。
蓋倫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
其中,對適航性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鬥時搶占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
幾十年後,也就是17世紀,英荷戰爭中的主力帆艦均為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的蓋倫船,多艘這樣的艦隻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通知下去,補給完成,船隊馬上出海,目標北港。”
俞大猷下令道。
停在碼頭上看船肯定是不行的,得拉出去在海上進行一番測試,讓十艘鳥船進行數輪炮擊測試,以確定可行性。
“遵令。”
鄧子龍立馬躬身道。
隨即他就扭頭,對著身後的將官下令,讓他們督促水兵儘快完成補給的搬運。
隨著所有物資搬運到船上,一陣炮響,百餘條戰船纜繩被揭開,隨著船槳劃動,一條接一條的戰船駛離碼頭,向著杭州灣駛去。
出了杭州灣,船隊立即南下,向著東番島北麵的北港前進。
“滿帆,試試這船的速度。”
這次,俞大猷並沒有回到他鐘愛的座船,大福船上,而是直接呆在鳥船上,他要親眼看看這種新式鳥船的速度,看看十餘門火炮發射時的威力。
隨著硬帆掛起,鳥船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快就超過了周圍其他戰船。
“不錯,速度還是這麼快。”
雖然沒有速度表,可是常年呆在海上,對船速有著非常強的敏感,俞大猷還是感覺到這船的速度絲毫不比過去那種十來米長的鳥船慢多少。
隨著進入航道,船擼輕搖,整條船向左側略微切斜,完美進行一次右轉彎,航向已經對準了北港的大致位置。
南洋水師現在開發東番島還處於初級階段,打的旗號也是剿倭,不過卻在東番島北麵找到適合良港建立了北港,又在南部建造了新港。
環島航行時發現林鳳海盜集團巢穴,一番圍剿過後,發現此處也是一個優良的海港,於是在魍港也建立了一個基地。
魍港位於東番島東南部,接近東番島中間位置,三個軍港的建立,倒是完美了。
隻是可惜,東番島東麵多山,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建立軍營,否則四麵都有軍港,建立營寨,整個東番島的防禦也就完善起來了。
雖然如此,但東麵的山地其實也是有利於防禦,至少不適合其他船隊靠岸,大規模人員登陸。
水師隻要定時派出船隊繞島巡邏,東番島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借助早年上過東番島的閩人的幫助,南海水師登上東番島並沒有遭遇到島上土人的敵視,雖然相互之間還保持著戒備。
第(2/3)頁
第(3/3)頁
反正,大明朝廷想要向這些土著收稅,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貌似也不歸他俞大猷管,他管的隻是島上那幾個軍營及周圍的土地。
以後遷移衛所過來之後,才會考慮要島上土著臣服的事兒。
不多時,是條鳥船已經脫離船隊,俞大猷借助千裡鏡看到右前方一個小礁盤露在海麵上,當即有了想法。
叫來鄧子龍,給他指出遠處幾裡外小礁盤的位置,下令道:“十條鳥船圍著那個礁石給我打炮,我要看看效果。”
其實,俞大猷是見識過幾十門火炮齊射的,不過那是陸戰,遠沒有在戰船上來的震撼。
畢竟二三十門火炮一字排開,要拉出多寬的距離。
可是在一條狹窄的戰船上,就可以布置如此之多的火炮,視覺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鄧子龍馬上讓旗手向前後鳥船發出其餘,讓他們調整航向,快速向著小礁盤靠過去。
此時大明鑄造的紅夷大炮,最大射程在兩裡左右,射程越遠,命中率自然越低。
而發熕的有效射程則更短一些,隻有一裡地。
這次主要是看側舷齊射的威力,自然要選擇發熕開火,所以船隊隻能降低速度緩緩靠近礁盤。
圍繞小礁盤連續航線數圈,水師船隊的主力已經趕到左近,鄧子龍過來稟報道:“提督大人,航線已經勘察妥當,四周並無暗礁,可以自由航行進行炮擊。”
過來的時候,鳥船是降低速度,唯恐附近海麵之下有暗礁存在。
幾圈下來,已經確定周圍都是安全水域,自然可以進行高速和慢速狀態下的炮擊演練。
“開始吧。”
先前鄧子龍的指揮,俞大猷都沒有出聲,隻是靜靜看著他下達命令,總算還讓他滿意,沒有莽撞的讓船隊直接靠過去就開始炮擊。
其實,他在下達命令的時候就有意考校於他,如果冒冒失失的下令船隊過去,他就會馬上下令阻止。
鄧子龍這次算是經過了他的考驗,以後可以讓他獨立帶領船隊出海了。
很快,在旗手旗語的指揮下,十條鳥船呈半圓包圍了小礁盤,而在船艙裡,炮手緊張而快速的進行開炮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完成,隨著鄧子龍喊出發炮,以這條座船起頭,十條鳥船漸次打出一輪炮擊。
“轟轟轟”
一時間,海麵上炮聲震天,小礁盤周圍蕩起團團水花。
此時船速並不快,先前已經降帆放慢了船速,所以這會兒命中率還算不錯。
雖然俞大猷從千裡鏡裡看不到有炮彈砸在礁石上,但是左近數米範圍內的水花清晰可見。
若是大船,當有數發炮彈命中船體。
鳥船依舊環繞礁盤航行,不多時,第二輪炮擊準備工作完成。
俞大猷估算了時間,在水師操典的時間內,這批炮手顯然不是新人,而是從其他船上調來的熟練炮手。
先前的炮擊效果,其實俞大猷還算滿意,隻是可惜不是紅夷大炮,而是發熕,相較射程還是短了點。
不過剛才他已經看到狹窄的船艙裡,二十門發熕擺放已是不易,自然不能要求太高。
這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大明造船技術的限製,除非采用西方造船的方法。
隨著船速提高,命中率自然下降,當鳥船達到高速時,隻剩下幾發炮彈落在礁盤附近。
(本章完)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