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953章1042錢改
“請三位來此,主要是內閣想要知道兵部、工部和戶部的存銀情況。”
內閣首輔值房裡,在書吏送上茶水後,魏廣德就當先開口說道。
聽到內閣問三部的存銀,三位尚書雖然驚訝但也都先後說明了情況。
戶部最簡單,直接報的就是太倉庫存銀的數量。
就是,太倉存銀每月都會報送內閣,便於張居正掌握朝廷真實的財政狀況。
至於戶部衙門後麵的小庫房,王國光雞賊的沒有彙報,因為他搞不懂內閣詢問的目的。
小庫房的銀子是戶部的私庫,走一些內部賬務,內閣雖然多少知道一些,但也並不清楚具體情況。
之後,則是朱衡簡單說了工部的財政情況。
明代工部“掌天下百工營作、山澤采捕、冶、屯種、榷稅、河渠、織造之政令”,職能範圍相當廣泛,下轄四司:營繕司“典經營興作之事”,虞衡司“典山澤采捕、陶冶之事”,都水司“典川澤、陂池、橋道、舟車、織造、券契、量衡之事”,屯田司“典屯種、抽分、薪炭、夫役、墳塋之事”。
為了完成各種營建和成造項目,工部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料。
明代前期,各種工匠和物料基本上都是以力役和實物的形態提供給工部,其後隨著實物財政向貨幣財政的轉變,輪班匠逐漸納銀代役,形形色色的各種物料也漸次折納白銀。
主要收入“料銀”一項是四司共有的,其他項目則因四司職掌有異而各有差彆。
所謂料銀,也稱料價,既指官府派征的本色物料的折價銀兩,也指官府以購買物料為名直接派征的銀兩。
粗略歸納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有比較固定的品種、數量和辦納時間,當然既有每年都要辦納的,也有二三年辦納一次的,文獻中所說額辦、歲辦、歲派等等,基本上都屬此類;
第二類是根據需要臨時坐派的,品種、數量和辦納時間都不固定,文獻中所說派辦、坐辦、坐派、雜辦、雜派等等,基本上都屬此類。
其中第一類雖然前後也有變化,但相對比較固定;第二類則從少到多,與日俱增,有些品種甚至年年辦納,出現了固定化的趨勢。
第(1/3)頁
第(2/3)頁
四司料銀之外,營繕司的其他外解都歸在“雜料”項下,既有物料折銀,也有人力折銀,還有租賦性質的課銀。
其中數額最大、來源最廣的是匠班銀和磚料銀,其次為檾麻銀,此外順天、保定二府還有葦課銀、葦夫銀、皇木車價銀,以及河道樁木、子粒、賃基等銀。
虞衡司的其他外解,分為“軍裝”和“雜料”兩類,前者包括軍器、胖襖、弓、箭、弦、撒袋等,後者包括翎毛、虎皮、豹牛筋、牛角等。
此外順天、永平二府有山場地租銀、瘦地銀、鐵冶民夫銀、匠班銀,真定府有缸壇折價銀,安慶府以及浙江、江西、湖廣有各色榜紙,福建、浙江有課鐵、料鐵。
都水司的其他外解包括三類:一是“河泊額征”,包括黃麻、白麻、苧麻、銅、鐵、桐油、牛角、牛筋等;
二是“雜派額征”,品類十分瑣細,包括黃櫨木、榔桑木、胭脂木、花梨木、南棗木、紫榆木、焦炭、榜紙、書籍紙、銅絲、鐵絲鐵條、川二珠、廣膠,以及挑夫銀、閘夫銀、椿草銀、入官房地租銀、河灘籽粒賃基銀等,各布政司和直隸各府均隻辦納其中數項;
三是“織造額解”,包括絲、生絹、紗、羅、綾、綢等。
屯田司的其他外解最為簡單,隻有“柴夫折價”一項。
如此繁雜,朱衡但是估算和講解就說了好一陣子,最後才大致清理出實際存銀情況。
畢竟,現在已經不是明初,很多東西都已經折銀交到工部。
可以說,真較真的話,工部的收入雖然沒有戶部多,但複雜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兵部,看似就是個軍事而非財政管理機構,但實際上明代兵部也參與財政管理,其管理的收入主要包括馬差折銀、樁朋銀及班軍折銀、皂隸折銀、驛傳銀等。
魏廣德當初在翰林院問起自己的收入時,其實當時蘆布就是從兵部領餉,就是屬於兵部的收支項目。
當然,兵部主要的收入其實還是集中於其下轄機構太仆寺及常盈庫。
隻能說大明的馬政是真的來錢很快,而且數額巨大。
雖然關於驛傳、柴薪皂隸、柴炭供給等問題的研究也曾涉及兵部的這些收入,但其著眼點在於賦役征收,而不在政府財政管理。
武庫司既是兵部四司中最早開始擁有大規模白銀收入的部門,也是四司中白銀收入較多的部門。
第(2/3)頁
第(3/3)頁
明初,武庫司主要掌“軍政、武學及戎器、儀仗,辨其出入之數,並諸雜行冗務”,因當時的財政體製以實物勞力為主,故兵部並無白銀收入。
到明中期,其掌管的皂隸之役實現折銀,皂隸銀中的柴薪皂隸、直堂皂隸是較早折銀的徭役類項,其折銀大約始自宣德間。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官員們要增加個人收入。
比如轎夫,本該朝廷安排轎夫服徭役,但是折銀後由官員自己安排。
據估算,僅柴薪皂隸銀一項,宣德間便可達256萬兩,隨著官員人數的增加,明中後期的銀數肯定更多。
由此可見,明朝雖然名義稅賦很低,但雜稅之巨非常駭人。
不過,儘管皂隸折銀歸兵部武庫司掌管,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柴薪、直堂皂隸折銀都要解往京師兵部貯藏和統一發放。
兵部武庫司主要負責發放兩京文武官員的柴薪、直堂皂隸銀,而到地方任職的官員,布政司與按察司等官由布政司統一貯藏和發放,各府州縣官則由各府貯藏和發放。
宣德時期兩京官員4363人,取弘治八年人均撥給柴薪皂隸2.67名,每名額定折銀12兩,約有139791兩。
到了萬曆年間,人均柴薪、直堂皂隸3.57名計,那麼估算的總數可能更多,約計十九萬兩。
而兵部車駕司銀庫的收入也是兵部白銀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車駕司銀庫包括其下轄機構太仆寺常盈庫與車駕司本身的銀庫。
太仆寺本就是大明監管馬政的衙門,常盈庫存銀其實都是馬價折銀。
因南直隸地方所解馬匹“多矮小,不堪征操,今後江南該解馬匹,其不堪不敷之數,每匹征銀十兩,類解收貯,隨時官買,寄養給操”。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