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身後李家父子和王杲的想法,前麵的眾人自然不會知道。
實際上,對於站在這裡的所有人來說,獻俘大典都是陌生的。
其實在嘉靖朝的時候,嚴嵩及黨羽就曾攛掇嘉靖皇帝辦獻俘禮,讓浙閩將抓捕的倭寇送到京城誇功。
當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此時負責江南剿倭事務的總督是胡宗憲。
奈何,他們遇上的是無心政事專心修煉的嘉靖皇帝。
他們的建議,自然而然是被皇帝否了。
“陛下應該到了皇極門了吧。”
張居正抬頭看了眼天色,小聲對左邊靠後位置的魏廣德問道。
“起鐘鼓有段時間了,陛下身邊的人應該明白規矩,按儀注應該是在皇極門上等鴻臚寺的人去迎接。”
魏廣德小聲說道。
禮部上的獻俘禮儀注,魏廣德一開始並沒有仔細看,也就是昨晚臨時抱佛腳,在家裡翻了翻。
嚴格說,帶奏疏回家其實也是違製。
不過他身為次輔,天下又有幾個人會沒事找事兒拿他說事的。
當初高拱被人說過這茬,不過你其實也是涉及政治鬥爭,並非是科道一心為公。
要知道,帶奏疏或者其他東西出宮,都是私密事兒,哪裡能讓科道風言奏事去。
若不是在高拱身邊安排人盯著,也抓不到他的痛腳。
正說話間,城門下兩個鴻臚寺禮讚管前後腳回頭,從午門兩側便門入宮。
顯然,他們是去皇極門奏請陛下禦午門的。
而此時,皇極門城樓上,十二歲的萬曆皇帝端坐禦座之上看著城門下空蕩蕩的廣場。
往天他到這裡時,下麵已經黑壓壓站滿了朝中百官,在他坐下時就會給他行禮的。
遠處午門的角門處走進來兩個青色官服的官員,他們快步到了皇極門下向城樓上的萬曆皇帝行叩頭禮。
萬曆皇帝隻是輕輕抬手,身邊的太監就對著城樓下中氣十足的喊道:“陛下有旨,平身。”
能站在這個位置,代替皇帝發號施令的,那也不是隨便安排的,都是千挑萬選過的,要求說話聲音洪亮,有穿透性。
兩個官員其實後,其中一人向前邁出一步,躬身奏道:“啟稟陛下,獻俘大典,請陛下禦午門。”
毫無營業的對話,可這就是儀程,萬曆皇帝是不能直接上午門的,而得朝臣來請。
一般來說,皇帝不會走出皇極門,所以必須是朝中奏請出宮。
是的,這皇極門嚴格說起來,其實才是宮門,內外宮,前後宮的界限就是在這裡。
萬曆皇帝也想看看獻俘大典到底是什麼樣子,特彆是他還想看看居然膽敢造他反的王杲,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的,在官員奏請後當即點頭說道:“準。”
很快,一乘肩與便被抬了上來,萬曆皇帝站起,走下禦座,坐進肩與裡。
四個孔武有力的太監在旁邊主事的口號聲中同時抬起肩與,前麵一群太監手拿拂塵等東西在前麵開路,身後還跟著一大群太監宮女,下了皇極門城樓,在鴻臚寺官員引導下到了午門。
上城樓,徑直把肩與抬到午門禦座旁。
萬曆皇帝下了肩與,並沒有直接坐上禦座,而是先走到城牆邊張望一眼,入目儘是人頭。
小皇帝眼尖,自然一眼就認出了人群前麵的張居正、魏廣德等三個內閣閣臣。
畢竟,無論何時何地,閣臣都會站在最靠近皇帝的位置。
視線向後看去,人頭密集,認不出來了,不過當他的目光看到端門的時候,端門下那一群人再次吸引了小皇帝朱翊鈞的注意。
雖然有些遠,可小皇帝視力不錯,還是看出一些人身穿明軍甲胄,如他平時看到的禁軍一般無二的穿戴。
而被他們圍住的,則是近百個渾身臟兮兮的囚犯。
他們全部都跪在那裡,有幾個或許堅持不住想要倒下,就會遭到身後士卒一頓腳踹,然後隻能乖乖跪好,才會停止毆打。
小皇帝朱翊鈞當然知道這些跪著的是什麼人,都是女真那些不服王化要造反的,所以他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好感,不會因為看到他們遭到士卒毆打就泛起同情之心。
想到魏廣德曾經告訴他的,天下最苦的其實是百姓,皇帝除了可以同情他們,其他人,不須同情。
想到這裡,小皇帝覺得自己應該鐵石心腸一些。
就好像今日出寢宮時,陳太後還在宮門送他出來,告誡他今日該怎麼做,切勿忘了。
第(1/3)頁
第(2/3)頁
其實為什麼,他心裡清楚的很,就是怕他同情心泛濫,饒了這幫反賊。
今日押進來的,身份地位最低都是女真部族中的小頭領,手裡更是沾著漢人的血。
而他,是天下漢人之主,他要代替那些死在這些人手裡的漢人懲罰他們。
收回視線,小皇帝朱翊鈞坐上禦座。
在他坐下時,也不知道宮裡布置了什麼關竅,奏樂之聲幾乎瞬間停止下來,讓本來顯得有些喧鬨的午門外廣場聲音一下子小了許多。
“啪啪啪”
午門廣場上,四個太監揮舞著淨鞭抽打著地麵,發出刺耳的聲響。
隻是片刻,偌大的廣場上鴉雀無聲,幾近落針可聞。
鳴鞭靜場,全場肅穆。
這時,先前去請皇帝禦午門的讚禮官高聲讚唱:“進“!”
隨著他話音落下,兵部尚書譚綸走出文官隊列,向著午門走上幾步。
與此同時,旁邊兩個青袍官員抬著一麵巨大的露布跟在他身後到了午門城樓之下行禮。
隨著譚綸的跪下,奏樂之聲再起,眾人熟悉的《朝天子》樂章響徹廣場,兵部尚書譚綸帶進獻露布的官員麵向午門行四拜禮。
“愛卿平身。”
小皇帝朱翊鈞略顯稚嫩的童聲響起,譚綸平身後樂止。
“啟奏陛下,萬曆二年八月,我遼東巡撫張學顏奉旨捉拿叛逆王杲大獲全勝.”
接下來,譚綸將遼東捷報奏上。
遼東捷報其實早已傳開,稍微上心就能從通政使司拿到抄本。
不過這份捷報檄文,則是到了兵部後再進行潤色的,和原版略有不同。
年長官員還好,並沒有因捷報檄文受到什麼影響,而年輕的官員們,不少已經滿臉興奮的躍躍欲試。
勝利的戰報,是最容易刺激人腎上腺素分泌的,許多人情不自已亢奮起來,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待譚綸奏報完畢,禮讚管再次讚唱:“進露布。”
隨著他的喊聲,樂師們再次奏響《太平令》,在樂曲聲中,兩個兵部官員展開露布,供城樓上的萬曆皇帝禦覽。
一段樂曲完畢,樂止。
們樓下讚禮官再次讚唱:“宣露布”。
宣展官員跪,禮部宣製官走到露布錢,跪宣露布。
魏廣德側耳侵聽後就點點頭,此檄文正是前兩天奏上,昨日才從宮中發還兵部的奏報。
宣讀完畢後宣展官和宣製官捧著露布走出人群,來到午門旁早已布置的大案前將露布置於上。
退回就位後俯伏,興樂作,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
按照朱元璋製定的規矩,朝廷的各種典禮活動中,都少不了奏樂助興。
為此,明代宮廷有專門的祭祀樂隊、朝賀樂隊、宴饗樂舞等,分彆用在不同場合,都有各自的樂曲。
明代祭祀樂舞“大抵集漢、唐、宋、元人之舊,而稍更易其名。”
明代帝王極為重視祭祀樂舞,曾多次修改樂舞製度,如:洪武元年,命朱升、範權撰寫圜丘、方丘樂章;洪武十二年,定合祀天地樂章;嘉靖九年定《夕月樂章》等。
所謂合祀天地樂章,是指明代才開始出現的合祀天地或合祀社稷樂章,因明初時繼承儒家傳統,原將天地、社稷分祀,而明太祖朱元璋堅持將二者合祀方才產生。
朝賀樂隊所奏曲目很多,應用場合分為朝賀儀、朝會儀、視學儀及傳臚儀。
洪武四年製定《朝會樂章》,升座、公卿入門、上壽、舉酒、還宮儀式中五個環節皆有用樂,總共26首曲目。
其中“升座”時所奏《萬歲樂》《朝天子》與《萬壽聖節朝賀儀》中“百官行禮”步驟時所奏樂曲,可以用在朝賀儀、朝會儀、視學儀及傳臚儀等場合,所用樂隊為丹陛大樂。
此外就是宮廷舉行酒宴,還會準備宴饗樂舞。
宴饗音樂中的舞蹈樂隊包括文武二舞、四夷舞及隊舞四種。
宴饗九奏樂章最開始確立也是九奏三舞之製,武舞即《平定天下之舞》;文舞即《車書會同之舞》;四夷舞即《撫安四夷之舞》。
到了永樂十八年,樂舞數量有所增加,隊舞數量卻與之前不同,增加了《表正萬邦舞曲》和《天命有德舞曲》等。
再到嘉靖年間,文武二舞、四夷舞不變,但僅保留一支隊舞,即《纓鞭得勝隊舞》還在使用。
第(2/3)頁
第(3/3)頁
可以說明朝的各種典禮活動,都少不了樂師的參與,在整個典禮活動中不斷演奏各自不同曲目。
搞了這麼半天,終於還是來到正題上,真正的獻俘儀式開始。
隨著鴻臚寺讚禮官再次讚唱:“獻俘”。
“獻俘。”
“獻俘。”
這次,讚禮官喊出一句後,後麵錦衣儀仗、大漢將軍就開始接力,從十人到百人,將“獻俘”之聲傳出。
“快點,跟上來。”
端門下的引禮官回頭對著李成梁低聲說了句,隨後頭也不回帶著他們就往午門走。
兩名校尉左右押解一個戰俘向前,戰俘們步履維艱,若是以往早就被身後士卒一通推搡。
不過到了這裡,自然沒人會這麼做,隻管押著走就是了。
這些被帶到京城來的,其實也算是命大。
要知道當初李成梁可是留下數百人以備獻俘,不過一路行來,死了不少人,抵達京城的不過剩餘百餘人。
又從中挑選,最後就是這幾十人得以入宮“送死”。
古往今來,每有大戰,三軍凱旋之時,多向君王敬獻戰俘,謂之“奏凱獻俘”。
此古製可溯至周朝,《禮記·王製第五》有載:“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祃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
即周天子出征前,須祭天、祭地、告祖;得勝後,又將戰俘送至學宮祭祀,以此振奮將士士氣,並宣言君權神授等,可稱“獻俘禮”之濫觴。
及至明朝,獻俘禮則甚為隆重,程序嚴謹,規模浩大。
《明史·禮誌之軍禮》有載:“凡親征,師還,皇帝率諸將陳凱樂俘馘於廟南門外,社北門外。告祭廟社,行三獻禮,同出師儀。祭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
此次獻俘儀式,在京文武官員悉數到場。
從前麵官員儘是緋服到後麵青袍和綠袍,也難怪萬曆皇帝從城裡往下看,隻看到儘是人頭。
此外,會同館裡暫居京城的外藩使臣,也都被帶到這裡觀禮。
不過此時會同館居住的外藩朝臣,也僅有朝鮮和琉球兩國使者。
由於多年不對外乾預,使得大明朝對外的威懾力大降,過去周邊番邦趨之若鶩來大明朝覲,可如今大多已經不再,若不是還有市舶司下的封貢,怕都沒有其他番邦派人來大明。
不過魏廣德也聽說了,朝鮮和琉球使者一是來大明朝覲天子,二就是兩國之間也會有一些貿易和往來。
要知道,琉球和朝鮮雖然隻是隔海,可中間還有個倭國,兩國直接貿易不便,所以大多都會先到大明交易,再各自返回國去。
終於,獻俘將校押解王杲等人到了午門下,李成梁出列,率遼東將官向門樓上的萬曆皇帝行四叩頭禮,平身後讓到一側,讓皇帝能夠看到他們帶來的俘虜。
“誰是王杲?”
朱翊鈞在龍椅上,身體前傾,用稚嫩童音問道。
王杲聞言抬頭,和萬曆皇帝四目相對。
看到禦座上的小皇帝,王杲心情是崩潰的,他不能接受輸在這麼一個小娃娃手裡。
實際上彆說是他,遼東將官都有些驚異的偷眼看了禦座上的小皇帝。
李成梁雖然知道隆慶皇帝英年早逝,現在黃位上是個十來歲小孩,可真正看到,又是另一種感覺。
“你就是王杲。”
俘虜裡就一個人抬頭,所以小皇帝很容易就知道人是誰,隨即追問道:“就是你不斷發兵侵擾我遼東邊鎮,屠戮大明子民,為什麼?
當年我大明好心接納爾等在關外居住,想不到儘是一群狼子野心之輩。
伱也彆說我大明對爾等薄待,若是不服王化大可回到北方家鄉去,我看你們就是一群不知禮教之輩。”
(本章完)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