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魏廣德已經注意到佛朗機炮的優點,若是大批量裝備佛朗機炮結合訓練有素的鳥銃手,再有這方麵使用經驗的將領來指揮,最起碼一支近現代化軍隊雛形就出來了。
實際上,不管是戚繼光還是俞大猷,都是意識到集中火器使用的火力優勢。
不止這兩位名將,就算明軍中許多總兵、參將其實也有這方麵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戚繼光奏疏中影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敵人更強,而想以此取勝”的原因。
遠程火力打擊,實際上從先秦時期戰爭中就已經開始使用。
弓弩一直都被視為一個國家軍隊的戰略力量,宋朝時期弓弩手發展更大,不僅裝備比例提高,弓弩技術、射程方麵而是提升飛快。
隻不過弓手難練,又因為政治原因,宋軍戰力一直不高。
而到了大明朝,明軍軍中大部分將來重視這種火力投送,但是他們的目光依舊盯在弓弩上,因為射擊頻率的關係。
而佛朗機炮的出現,終於讓他們對弓弩的信心有了重大的變化。
可惜,因為朝廷從上到下的潛規則,將領這個時候也沒心思練兵立功升職,他們更願意侵吞上麵撥下來的火藥而不是用來訓練士卒。
火器,這都是要用的,隻有大量使用提高熟練度才能提升戰鬥力。
也隻有戚繼光這樣的人,看不起那點銀子,他更願意通過首級賺銀子。
當然,空餉,戚繼光也沒少拿錢。
戚繼光既然不願意留在京營整頓,魏廣德也由他,反正他看不起那點功勞,有的是人眼熱。
半個月多後,譚綸的巡視也終於完成,回到京師。
譚綸進了京城,先去兵部交卸差事兒,還要在幾裡上奏這次巡邊的陳情,敘述邊防的情況。
不過離開兵部衙門以後,卻叫來長隨,耳語幾句,就把人打發走了。
晚上,魏廣德外出赴宴回來,剛進府門管家張吉就過來了。
“老爺,譚大人來了半盞茶時間了。”
張吉低聲報告府裡的情況。
魏廣德點點頭,道:“招待好,我回後院擦把臉,換身衣服就過去。”
下午,魏廣德就收到家裡的消息,譚綸晚上要見他。
第(1/3)頁
第(2/3)頁
雖然不知道什麼事兒,不過魏廣德還是往家裡寫了張條子,因為事前已經答應以為同年的宴請,所以兩人見麵時間就隻能往後拖一拖。
等魏廣德在後院洗漱一番,換上常服來到書房,進門就向譚綸抱拳道:“子理兄,你你也是,有什麼事兒寫個條子就行了。
你這在外麵風餐露宿一個月,回來就連夜過來,也不知道好好休息下。”
“善貸,這次薊鎮之行,我是越看越心驚,所以隻要連夜叨擾了。”
看到魏廣德進來,譚綸也急忙起身。
雖然魏廣德官職比譚綸高,可人家是科舉前輩,年歲長他太多了,所以在這些老鄉麵前,魏廣德也擺不出閣老的架子。
“薊鎮防務有什麼問題?”
聽到譚綸找自己是因為這次薊鎮之行,魏廣德心裡就是一驚。
前幾年他也是跟著兵部的人去看過薊鎮長城的,雖然有些地方年久失修,可以他的眼光來看,貌似問題不大。
那些邊牆受損的地方,大多是地勢險要之地。
雖然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地方雖然不利於敵人突襲,但邊牆損壞嚴重的情況下還是很容易潰邊而入的。
但實際上,真實情況是少量的韃子進來,根本就對明軍整條薊鎮防線毫無影響。
地勢險要,意味著不可能是大兵團進攻。
幾十百把個人對於兩個國家的交戰,有多大的作用?
而能夠調動大軍的地方,明廷的防務修建還是很完備的,所以並非一定要時刻保持邊牆完好。
“善貸,這薊、昌二鎮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城,延袤二千四十餘裡,這麼長的防線上,我走一圈下來,發現許多地方缺乏墩台駐軍守禦,大多都是靠一道牆攔住敵人。
可你也知道,雖然長城所建之地甚為險要,可許多地方還是可供千人進出,隻不過因為受地勢影響,以前沒人走過,而邊軍也不甚重視,都沒有安排多少兵馬防守,隻有少量巡邏軍卒。”
聽到譚綸這麼,魏廣德驚叫道:“子理兄,你不會以為明軍可以把長城鋪滿吧?
你也知道光薊鎮長城就有兩千裡,要是全部配備充足的軍士守禦,那要多少人手,這根本就辦不到。”
“善貸,我們當然不可能把整個長城沿線都嚴密防守起來,可是卻不能繼續現在這樣,虜騎隨便找個險要之地,就可以隨意進出邊牆。”
譚綸也是急道。
第(2/3)頁
第(3/3)頁
其實明軍所謂的長城,隻能防止平民出塞,也可以防止塞外部族入邊牆牧羊,至於要攔住蒙古的軍隊,那是比較難的。
所謂的關隘,都是在自古就有的通道上,擇一險要之地修建城防,避免蒙古大軍可以沿此長驅直入。
既如此,邊境上的明軍對股虜騎也不怎麼上心。
有機會,就伏擊一波,賺顆首級換取功勞和銀子。
沒有機會,就聽之任之。
對這樣的型衝突,地方上甚至連上報都懶得報。
魏廣德以前也知道這些,不過因為無礙大局,所以他權當不知道有這回事。
不過現在譚綸起,魏廣德眯眯眼望著他問道:“子理兄是有什麼想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我打算在長城沿線防守甚艱,宜擇要害,酌緩急,分十二路,每百步或三、五十步,築一墩台,共計三千座。
每座可費五十金,台高三丈,廣十二丈,內可容五十人。無事則守牆,有警則出擊,二麵設險,可保萬全。”
譚綸當即就把自己這些琢磨的東西了出來,不僅是因為他看到長城,在沿線實地走勘,又用地圖反複比對後做出的一個決定。
聽到修墩台,魏廣德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想想後世就有一個法,那就是孫承宗修築寧錦二百裡防線,最終拖垮了大明朝。
當時孫承宗就是在遼東大量修建城寨堡壘,以粗抗建奴的攻擊,耗儘萬曆、啟朝的財政儲備,而這條防線最終也沒能保住遼東,也沒能保住大明朝。
洪歹隻是向西,借道蒙古,很輕易就繞過了這條堅固的防線直達京畿。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