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希孝進宮,自然是因為今日鬨得滿朝風雨的遼王府事來的。
現在通政司那邊已經忙瘋了,越來越多的官員到了那裡,遞上自己的奏疏,無一不是彈劾遼王不臣。
即便最初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大臣,在聽聞許多同僚都跑去通政司遞奏疏以後,都紛紛臨時寫了一份彈劾奏疏送過去。
就算遼王本來不會有事兒,有這麼多官員參與彈劾,事也會變成大事,所以他們也來了。
京城這麼大動靜,錦衣衛第一時間就有探子注意到了,然後上報到指揮使那裡。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鬨出親王意圖謀反的消息,把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嚇了一跳,急忙查閱湖廣卷宗,並沒有發現遼王有謀反的文書,不過涉及遼王不法事倒是不少。
作為鷹犬,群臣鬨出這麼大動靜,錦衣衛必須第一時間報告皇帝,所以他這就來了。
此時,朱希孝就趴伏在大殿中央,一動也不敢動。
臨時書寫的便簽已經遞送給皇帝,但是禦座上的隆慶皇帝卻遲遲沒有給出回應。
朱希孝清楚,這件事兒透著邪乎,貌似是湖廣那邊官員搞出來的,目的就是要扳倒遼王。
所謂謀反之心,根本就是子虛烏櫻
看了卷宗,知道遼王在江陵乾過的那些事兒,來皇宮的路上朱希孝就已經想明白了。
他想明白了,卻不能對皇帝直,隻能讓皇帝自己想明白。
“知道那些券劾的理由嗎?隻是人雲亦雲還是有什麼依據?”
良久,隆慶皇帝才開口問道。
“陛下,臣隻看了幾份奏疏,大多都是以遼王擅自豎立大纛對抗朝廷欽差,所以認為其行為已經意圖謀反。”
朱希孝立即抬頭答道,同時也仔細觀察了隆慶皇帝的臉色,發現既沒有驚慌也沒有憤怒,倒是奇怪的很。
按理,傳出藩王謀反,皇帝應該是驚恐然後憤怒才是。
驚恐,是大明立國以來分封的藩王眾多,有一個傳出謀反言論,其實也代表其他藩王或許也有此心,由此帶來皇位不穩。
雖然那些藩王看似被當豬一樣圈養起來,可這麼多年了,暗中是否有所準備,誰又的準。
當初寧王造反,可不是那一代寧王才有的心思,而是按照準備數代,隻是到了那一代的寧王認為正德皇帝失德,君臣不和,下不穩,才悍然舉起反旗。
第(1/3)頁
第(2/3)頁
憤怒,自然就是針對造反的藩王,也有對司禮監、對廠衛的不滿。
不過就朱希孝知道的情報,遼王本就沒有反意,下麵的人自然也發現不了,可就怕禦座上那位見風是雨。
“錦衣要加強對其他藩王府的暗查,京裡的事兒,以後也要及時稟報。”
隆慶皇帝並沒有打算對朱希孝做什麼恩威並施,他對成國公家人還是很信任的。
“遵旨。”
朱希孝心頭一鬆。
雖然換了皇帝後,貌似新皇對他們家還是信任有加,可畢竟一朝子一朝臣,他們也弄不清楚隆慶皇帝對成國公府是什麼態度。
現在看來,皇帝還真沒有削減自家權利的意思。
“下去吧,繼續嚴密監視在京官員動向,特彆是他們和湖廣方麵的往來,都給朕查一查。”
隆慶皇帝又吩咐道。
等朱希孝退出大殿後,一旁的孟衝才彎腰低聲道:“皇爺,遼王那邊鬨出這麼大事兒,看要不要招內閣閣臣商議一下。”
“不用了,他們的意思,其實奏疏裡都櫻”
這份奏疏是經過內閣閣議的結果,那麼內閣的態度其實就是要處罰遼王。
從奏疏內容看,內閣傾向於重處,但這並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為什麼曆代皇帝對於藩王犯錯,除非十惡不赦,一般都不會重罰,那就是因為要維護皇室的權威,高高在上的地位。
先前,隆慶皇帝雖然生氣,可並沒有打算對遼王施加重罰,根本原因還是他繼承皇位時間太短,還需要施恩。
可現在的情況有些麻煩,京官這幫見風使舵的主兒動起來了,要求嚴懲遼王。
文官爭了名聲,皇室丟了麵子,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隻是現在朝堂風向讓他有些舉棋不定,擔心因此在隆慶二年就引發一場大的風波出來。
他父皇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倒是敢對朝臣大規模施以廷杖,可他現在還沒這個膽子,擔心鬨出君臣不和的情況。
若是再有潛伏的如寧王一類的人,這江山就要不穩當了。
第(2/3)頁
第(3/3)頁
所以在這個時候,隆慶皇帝其實心中已經有了大致方向,那就是要順著百官的意思,嚴懲遼王。
隻不過這個度有些不好把握,內閣是看出來了,知道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建議重處,但是到底怎麼處罰才算合理,隆慶皇帝還得想想。
不由得,他想到嘉靖皇帝對棘手問題的處理辦法,那就是拖,拖幾看看再。
而此時文淵閣裡,通政司送進宮來的奏疏已經在司禮監登記後送到這裡,看著比往日翻倍的奏疏,所有閣臣都是皺眉。
這些東西,他們可都是要看的。
彆認為凡是彈劾遼王的奏疏,內容偏偏一律就可以忽略,然後弄幾個模板直接票擬。
這樣混日子,一旦有官員起奏疏,自己答不上來,後果不敢想。
“還是要儘快解決遼王府事才行,否則今日的奏疏就這樣,明後兩日隻會更多。”
張居正開口道。
對他來,當然是希望快刀斬亂麻,儘快了解此事。
不管皇帝最後怎麼決定,反正都這樣。
他希望隆慶皇帝嚴懲遼王,可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就隻能聽由命。
“也是湊巧,湖廣上報,今年湖廣旱災嚴重,各地賦稅大減,給宗室發放俸祿以後怕是連本省官員的俸祿都發放不出來了。”
殷士譫這時候開口道。
這篇奏疏是今早分到他手裡來的,他也不笨,聯係到遼王府案,他就知道湖廣那邊的希望了。
其實,削藩是文官集團的共同利益,隻不過他們也知道,沒有真正具備雄心壯誌的皇帝,削藩基本上不可行,還會掉腦袋。
當然,文官集團也不是什麼都不做,比如這一代遼王在江陵鬨得太不像話,湖廣的官員就抱團,聯合起來遼王謀反,希望隆慶皇帝以此名義除國,這樣湖廣就會少了遼王的俸祿,剩下的那些郡王什麼的俸祿雖然也很多,但是最起碼在湖廣不會再有親王和郡王產生。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