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508二楊之爭

508二楊之爭(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第509章508二楊之爭

出了正月,京城的各大衙門已經恢複了正常的辦公,來自兩京十三省的各種奏疏公文送入京師,再分派到各個衙門裡處理,最後再由各部把決議上奏皇帝知曉,緊急奏疏除外,那是要直接麵聖的,處理完後再發出。

這就是京城官場的運轉模式。

大明的天下已經一百餘年,按理說應該是天下太平無事,即便有些地方小打小鬨,天災**不斷,可事務卻不見減少。

每天依舊是流水一樣的公文入京再發還,管理著整個大明帝國疆域內發生的大小事兒。

這麼多年下來,雖然明初由太祖朱元璋定下了朝廷的框架,可是各部不時出現大量公務堆積,為了運轉順暢,所以不得不一次次擴充人手。

到了地方,類似情形也不顯見,各省三司及地方官署職位更是膨脹數倍。

明朝官場有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朱元璋定下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官製,但是卻同時出現官冗和官缺的問題。

冗官,指無專職而備執行臨時使命的官吏,亦指閒散無事的官員。

在中國古代,人浮於事、機構臃腫常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北宋時期尤為嚴重,曆史教科書上就有北宋的“冗兵、冗官、冗費”的記載。

曆北宋一朝,官員泛濫成災始終困擾朝廷。

明代官製分為三個部分,即中樞、地方和軍事,那時在選用官員上有一種說法叫做“三途並用“,在《明史選舉史》中也記載“進士為一途,舉貢等為一途,吏員等為一途,所謂三途並用也。”也就是通過這三種途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為官。

朱元璋在設置官製時,充分考慮了官員之間相互牽製的職能,分散官員權力,不僅增加了一些官位出來,還因為要拉攏人心,實行蔭庇製度。

對有功勞的官員,往往都能得到蔭庇,子孫就可以享受到特權,有資格當官。

官員多了,處理的事務分散了,結果在遇到事兒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相互扯皮、推諉的現象,於是往往又隻能新設置一個官職來管理扯皮事務。

當形成循環後就造成了人浮於事,互相推脫責任,使官場越來越臃腫,幾乎成為了災難,而且對於國家的財政負擔也非常大。

而官缺問題的原因,則主要是因為黨爭和正常的官員致仕以及都察院言官的肆意彈劾。

官員年老致仕很正常,黨爭引發官員落馬也很正常,言官風聞奏事也很正常,隻是當空缺出官職後,因為各種原因,往往在官位空缺後卻不能找到合適官員去接替。

不是沒人,而是因為空出來的位置太多人去爭取,結果往往無法達成一致,最後官位就一直空缺。

第(1/3)頁

第(2/3)頁

明初時期,國家建立伊始,還處於建章立製的探索時期,曆經戰亂的士人多隱居不出,加之朱元璋對官員要求極高,願意入仕讀書人太少,所以開始執行有利於讀書人的優免條例。

而到了中後期,則基本和黨爭有關,一些重要職位的爭鬥往往會引發巨大的朝堂風波。

缺官的消極影響也非常顯而易見,它帶來的辦事效率過低,比如在需要解決一件事時卻找不到相應的官員去辦,這時對於這件事情的解決就會非常滯緩,也會引起怠政的出現。

偶然的官缺,在一些崗位上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是正常的,但是明朝時的官缺卻是長期的,這是非常不利於朝政發展的一種情況。

可以說,從洪武朝到正德朝,大明的官員都是不斷增長的,而在嘉靖朝初期,嘉靖皇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精簡,但是到了嘉靖皇帝執政的中後期,麵對國內層出不窮的事務,官員群體很快就出現反彈。

不過這些變化,嘉靖皇帝或許都已經看不到,畢竟在他眼裡的朝廷,現在似乎隻剩下六部的尚書和侍郎,以及其他的五寺二監二院一府的官員。

“前兩日,楊尚書才去了密雲見楊選,沒想到兵部就發生了那檔子事兒。”

京城,裕王府一間書房內,裕王坐在座位上,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楊尚書應該也沒想到,興化那邊局勢會變成那樣,看軍報上說,俞大猷和戚繼光可都已經趕到了興化府城外。”

殷士譫也是搖頭歎氣道。

“人到了,兵還沒到,自然也隻能在一邊乾看著,卻沒有絲毫辦法。”

裕王苦笑搖頭。

最近這兩年,他的日子過得是越發舒心起來了,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朝堂政務,可是到現在他要發現,這朝廷裡,似乎一天到晚就沒多少好消息,儘都是些糟心事兒。

兩人正有一句每一句說話的功夫,門外有腳步聲響起,走到門外才停了下來。

“殿下,魏大人、張大人到了。”

門外侍向裡麵通稟道。

“快請他們進來。”

裕王聽到魏廣德和張居正來了,急忙喊道。

隨著門簾掀起,魏廣德和張居正相互謙讓後就快步走進屋裡。

第(2/3)頁

第(3/3)頁

“善貸,叔大,今日天氣還冷,快先烤烤火,暖和暖和。”

裕王看他們進屋,急忙讓他們先烤火取暖。

“謝殿下。”

“多謝殿下。”

魏廣德和張居正急忙謝道,隨即在火盆邊搓手取暖。

嘉靖四十二年的到來,一開始似乎挺順利,還沒什麼事兒,可是沒想到卻似乎是個倒春寒,二月了天氣突然就再一次降溫,人在戶外感覺寒冬還要冷。

而伴隨著寒冷到來的,還有興化府那邊不利的戰報。

“殿下,興化那邊到底吃了多大的敗仗?”

取暖之際,魏廣德也沒有忘記他們被召來的原由。

在路上,他們就已經聽了傳話侍的說法,知道是因為打聽到兵部那邊流傳出來的消息,似乎明軍在興化又一次損兵折將。

“哎。”

裕王先是長歎一聲,之後才說道:“據說上月二十九日,倭寇突然撤出了興化府城,退往崎頭方向,那裡地勢據說不錯,三麵環海,易守難攻。”

“哦。”

魏廣德聞言,點頭附和一聲。

“都指揮歐陽深以為有機可趁,遂在倭寇撤離途中率部突進,想要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沒成想卻遭遇到埋伏,全軍覆沒,自己也死在那裡了。”

d qq

qq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