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照準。”
麵對近百份彈劾奏疏,嘉靖皇帝深思後還是做出了決定,嘴裡輕輕吐出兩字。
嘉靖皇帝沒來由的,再次感覺到一絲恐懼。
如果這些奏疏是罵他一心修道的話,他隻會很憤怒,可都是彈劾從朝堂到地方官員不法、不稱職的,這由不得他不多想,他治下的江山到底怎麼了,難道真有這些禦史說的這麼不堪嗎?
嘉靖皇帝一向很自負,他認為自己當皇帝的這些年已經把江山治理的很好,所以才會全身心投入到修煉之中。
是的,在嘉靖初期,因為他啟用張總、夏言等底層官員,這些人熟悉民間疾苦,所以往往能對症下藥,拿出解決大明頑疾的一些手段,讓大明在嘉靖朝初期顯示出一片萬象更新的樣子。
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後世也稱為“嘉靖新政”。
也因為嘉靖皇帝是以藩王入繼大統,所以初登帝位時通過清查勳戚強占的莊田,還田於民;對外戚世襲封爵的製度作了變革,甚至重新啟動了丈量土地和進行了小幅度的賦役改革,這一係列糾正時弊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已很緊張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讓大明朝猶如枯木逢春。
又因為堂兄正德皇帝的影響,讓他對宦官充滿了不信任,不管是真信了文官說的也好,還是因堂兄英年早逝的結果,他對宦官也是不假辭色,對他們在外行動下了諸多限製,讓民間對他的風評也是大好。
隻是在取得這些成績後,驕傲自滿逐漸左右了嘉靖皇帝的情緒,他開始醉心修煉,實在是權利的誘惑太大,他想要長生,永遠擁有這樣的權利。
在他看來,帝國已經被他治理好了,隻需要按部就班運行下去就可以了,直到嘉靖二十九年。
可儘管如此,因為自負,他依舊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
皇帝,是不會有錯的。
所以,即便在心裡,他也開始對於修煉產生了一點懷疑,可麵對朝野的反對,他拿出了當年硬鋼楊廷和的氣勢,依舊堅持修煉。
但是現在,一下子麵對近百份彈劾奏疏,都是彈劾他任命的官員,看著堆滿禦書桉的奏章,沒來由的心慌。
此時,他第一次對首輔嚴嵩的執政能力產生了懷疑。
官員,都是他點頭同意的,可內閣是做什麼用的,吏部又是乾什麼吃的。
看著奏疏,想著上滿的描述,想象下麵都被管理成這樣子,他又想到了福建的反賊,由此又想到魏廣德去年才說的,江南民間對於加派沸反盈天,最多扛一年的判斷。
對於皇帝來說,什麼是大事兒?
第(1/3)頁
第(2/3)頁
那自然是會影響王朝延續的事,其實對於倭寇,嘉靖皇帝更多的是覺得丟麵子,煌煌大明對倭寇都束手無策。
而對於北邊的蒙古人,還有國內興起的反賊,才是真正影響大統的敵人。
二月初日食,上天警示,吳山.....
“把吳山的致仕奏疏翻出來,批紅,讓他走。”
依舊不服輸的嘉靖皇帝選擇眼不見心不煩,直接放吳山離開。
之前隻是收回他的權利,可官職並未罷黜,他依舊是禮部尚書,但在這一刻起,他不是了。
等黃錦拿出吳山之前被留中的致仕奏疏,嘉靖皇帝讓黃錦直接批紅,隨即又吩咐道:“你跟他們去司禮監用印,全部都拿走,朕要靜靜。”
說話間,嘉靖皇帝的目光看向了垂垂老矣的嚴嵩。
“遵旨。”
黃錦恭敬答了一句後,喚來三名內侍抱著禦書桉上的奏疏,跟在他和嚴嵩、徐階身後出了永壽宮。
“首輔大人,這次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
黃錦小聲問出心中的疑問。
“老朽也是今日才知道,或許之前周大人不能理事的緣故吧。”
周延臥病的時候,對都察院的掌控肯定大減,禦史又大多是刺頭,容易極端。
周延為人自然是好的,所以他才能壓服手下禦史,可他不在部院,自然就無人還能做到。
“隻希望潘大人也能如周大人那樣。”
黃錦不經意看了眼徐階,嘴裡輕輕吐出一句話來。
這波彈劾風暴鬨得很大,也基本都滿足了科道言官們的訴求,消息傳到外廷自然讓禦史們彈冠相慶,這是他們的一次重大勝利。
而對於朝堂中官員來說,無疑感覺壓力山大,被這幫言官看著,誰都不會覺得輕鬆。
第(2/3)頁
第(3/3)頁
隻是,沒人知道,這次彈劾風暴直接拉開了嘉靖朝最後一次官員重大調整的序幕。
不過到這個時候,其實影響最大的衙門還是兵部。
江東被免職,讓兵部之前的一些打算徹底落空,他們必須重新尋找一個可信之人,承擔可能出現的清剿反賊的重任。
大明朝發展到現在,文官掌兵已經成了慣例,是絕對不可能任命一個武將執行此事的。
“許大人現在負責薊鎮,怎麼可以調往福建,開什麼玩笑。”
“李文進現在是宣大總督,也是不能調動的,其他還有誰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彆提譚綸,剿個倭寇現在都完不成,何況現在他的狀況也很難讓陛下同意下旨奪情,我知道他是你同鄉,這事兒可不能開玩笑。”
“我想說的是黃光升....”
聽著手下兩位侍郎你一言我一語曆數有資格的官員,楊博也是覺得頭大。
不過至少,現在兵部高官似乎都不看好胡宗憲,雖然嚴黨一係官員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可就這麼多年的實際成效來看,胡宗憲剿倭都艱難,現在讓他還要清剿張璉反賊,怕是不容易。
在江南征收那麼多的賦役和厘金,養著數十萬大軍,可是倭寇依舊猖獗,楊博都懷疑外麵的傳聞,那些收上來的銀子是不是大半都進了胡宗憲和嚴黨一係官員的腰包,否則就是用銀子砸也該砸死倭寇了。
楊博從沒想過胡宗憲能夠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但是眼看著江南可能釀出大患,也該收手了吧,不然就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
而他考慮的這些,其實胡宗憲也能想到,隻是他也有自己的顧忌。
手下大多是抽調各處衛所兵,這些軍士戰力不強,守城尚可,野戰殲敵卻頗難,唯一敢和倭寇野戰的也隻有戚繼光和譚綸新訓練出來的營兵,可沒有大規模實戰,胡宗憲也沒底氣說出必勝的話。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