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個未來的快遞 > 第72章 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第72章 十戶百姓,九戶無田(1 / 1)

推荐阅读:

“因為這條政令的存在,讀書人利用這份優待,開始接受彆人的投效。”

“那些富戶商賈,還有交不起稅和不願意交稅的人,就將田產投效在他們名下。”

“這樣他們就不需要繳納田稅,隻需要繳納人丁稅,可人丁稅又能收多少呢?”

確實,魏武說的這些,朱元璋心中也明白。

田稅才是國家賦稅之中最重要的一項。

隻是他沒想到,自己對讀書人的優待,卻成了導致國家亡國的導火索之一。

正當朱元璋沉思之時,耳邊再次傳來魏武的聲音。

“陛下您也知道南方富碩,江南更是產糧和納稅重地,讀書人多為南方學子。”

“朝中多數文官都是南方出來的,與江南各地士紳關係密切,多有書信往來。”

“現在他們隻是師生或好友關係,可發展到後期就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派係。”

說到這裡,魏武神色嚴肅的看著朱元璋。

“朱老伯,您開國之君的威勢,老鼠隻敢躲在陰溝,無人敢亂來,未來可就不一定了。”

“大明朝中期到晚期,士紳和文官糾纏在一起,他們的影響力甚至在皇權之上。”

“當這些利益集合體壯大之後,或許不能影響會試和殿試,但院試和鄉試卻是他們說了算。”

聽到文官的勢力大到皇權之上,朱元璋眼中的殺意就開始翻湧了。

他為什麼要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製度,就是為了皇權高度集中。

為此他哪怕是再累也沒有怨言。

然而在魏武的描述中,將來文官集團居然將皇權壓製。

那他現在做的這些不都是白做了嗎?

文官勢大的結果是什麼,從那無能的趙宋就能看出來了。

朱元璋心中正想著,一旁再次傳來了魏武的聲音。

“朱老伯,您可知為何崇禎帝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嗎?因為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天下十戶百姓,九戶無田!!

聽到這裡朱元璋麵色更加凝重了,他自己是挨過餓的。

他比誰都清楚沒有田產的後果是什麼,當初他就是差點被餓死才選擇造反。

如果大明晚期真如魏武說的這樣,那麼亡國幾乎是必然!

“百姓連耕地都沒有,國家上哪去征收田稅,那些擁有大量田地的人又根本不需要交稅。”

“一開始他們隻是捧出來大量有功名的書生,將自己的田產變成投效田,無需交稅。”

“可接下來他們就不滿足於不交稅,而是在不交稅的同時,想儘辦法霸占彆人的田地。”

說到這裡,魏武有些口渴,直接取出兩瓶雪碧,其中一瓶遞給朱元璋。

然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哪裡還有心情喝飲料。

他現在隻想知道那些畜生,是怎麼禍害他這大明王朝的。

好在魏武也沒有讓他多等,一口氣乾掉半瓶之後就繼續開口說道:

“那些士紳富商手中掌控大量財富,有些人直接勾結當地官員,低價強買百姓手中田產。”

“再或者聯手屯糧操控糧價,隨便一倒手就能逼的百姓沒有生路,隻能抵押田產求活。”

“等到來年再用同樣的方式,那些田產就成他們的了,更有甚者直接強搶,百姓無處伸冤。”

為何無處伸冤,朱元璋心知肚明,俗話說民不與官鬥。

當年他自己未曾發跡之時,同樣被前元官員逼的走投無路。

這也是他對官員那般苛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中已經開始琢磨,自己要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

自己必須要讓百姓有個伸冤的出路才行,而且官員還不能阻攔。

如果魏武能聽到朱元璋心中的想法,那麼一定會說確實想到辦法了。

洪武十八年編寫出大誥,百姓頭頂大誥進京告官,沿途不得阻攔。

甚至百姓可以衝進府衙之中,直接將貪官綁了帶到京城來告狀。

隻可惜這玩意隻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有用,死了它連廢紙都不如。

百官不願意頭頂懸著一把刀,朱允炆剛上位,就攛掇著將其束之高閣。

朱元璋心中沉思之時,魏武這邊也還在繼續。

“一開始還隻是那些官紳侵占良田,隨後皇莊,王莊,勳貴也全都參與進來。”

“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小冰河影響,各地百姓隻能吃樹皮,觀音土,乃至…易子而食!”

“朱老伯,行將餓死的人是什麼樣的,想必這大明朝文武百官,沒有一人比您更清楚了。”

朱元璋沉默,他一家十口活生生被餓死,誰能比他感觸更深?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吐出一句話。

“行將餓死之人,連畜生都不如,隻要能活……”

朱元璋的話隻說到一半,但魏武卻沒有追問,而是繼續開口說道:

“草根,泥土,樹皮什麼都能吃,甚至有人餓極了吃觀音土,吃到將自己活活撐死!”

“那易子而食不是書上的幾個字,而是活生生放在鍋裡煮熟的一堆肉,用以果腹……”

砰!

“夠了!!!”

魏武話才剛說到一半,朱元璋卻猛地一拍桌麵,低聲大喝了一聲。

其實魏武心裡也明白,老朱不是對他發火,而是被勾起了過往的痛苦回憶。

當年老朱當乞丐的時候,為了活命吃過什麼沒人知道,也不會有任何記載。

這些東西隻會存在記憶之中,人肉應該是不會但其他東西說不準。

但這就是魏武的目的,否則一句餓殍遍野就能概括,沒必要說的這麼細。

因為隻有讓朱元璋回憶起家人被餓死的切膚之痛,才能讓他的刀更鋒利。

平緩了一段時間之後,朱元璋調整好情緒,看著魏武緩緩開口詢問。

“土地兼並之事,在曆朝曆代都不可避免,小武,後世是否有可行之策?”

聽到朱元璋的話,魏武緩緩搖了搖頭。

“即使是六百年後的世界,也沒有一個完美的辦法能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隻是我們那個年代,百姓已經不需要靠種地才能活著,更著重於發展經濟。”

“土地兼並源於人的貪心,不管出台什麼政令都是一時的,將來還是會被鑽空子。”

說到這裡,魏武停頓了一會,才繼續開口說道:

“不過倒是有個辦法,短期可以讓國庫豐盈,長遠也能讓國庫收到稅,不至於虧空。”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