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句話的前提,實際上是“環境”塑造了生命,改造了生命無法適應環境的生命,理論上就應該死去,如果它能存續下去,那麼,往往它已經發生了改變。
在生命係之中,兩大分類的園丁和馴獸師/醫者,實際上就是“環境”和“個體”的區彆。
某種意義上,園丁比馴獸師殘酷的很多.
“全部死了嗎?下一批.”
路平安的手段,如果用道德來形容的話.大概是真的沒有什麼道德可言。
既然要出成果的話,路平安這樣的行為,恐怕才是效率最高的。
“.猿猴類的適應性,是最高的,甚至比人類還高。”
“呃,彆亂說話,我可沒有拿人類做實驗品,是數據看起來比之前存檔的人類標準值還高,誰做的試驗?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有些事還是要遵守的,至少,不能給彆人以口舌。
第一批試驗動物已經死的乾乾淨淨,幸好這個世界並沒有自然動物保護法也沒有動保當然,考慮到現在地球上大部分動保組織都是馴獸途徑的教會下屬,他們搞動保的動機和方式也很微妙。
而伴隨著時代的演變,野外的動物出現了大規模魔化,而城市之中的魔化動物傷人事件也此起彼伏的當下,他們的主張也更加微妙和極端消耗最大動物儲備的教會是他們的主要紅供應商的當下,他們自身或許更像是被馴養的動物。
“加大猿類的供給吧,給那些動物公司下單,對了,和他們報我的名字的,應該有優惠。還有,聯係秀一閣下的勢力,讓她幫我落點魔猿過來”
路平安毫不猶豫的動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他發現比起武鬥之神聯絡到的那些供貨渠道,林女教會內部的不僅更加優惠,且種類、上限都更佳。
“來吧,第321次試驗,猴子你是‘人’。”
在絕大多數物種基礎條件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生存競爭的優勝者往往是各種類人生物,這主要是因為“智慧”在這個時候的確相當有用,社會化、工具、分工等耳熟人詳的基礎能力,在自然界甚至是人類物種的優勢特性。
路平安思考的結果,是讓其擁有更多的智慧和“人性”。
但是,當路平安將“人”賦予了本地的生物之後,得到的卻是“猴子”,當其賦予了“猴子”之後,結果卻是類人猿。
結果非常微妙,路平安思來想去,大概隻能將“猿猴”視作人類的前置形態,需要一定的演化,才能再進一步。
“果然,又全死了”
智慧的猴子,在路平安能力消耗完畢之前,是擁有不低的智慧,但在這見鬼的自然環境之下,短短數個小時就死的乾乾淨淨。
路平安賦予了它們的超凡特性,毫無意外,它們的“地球因子”並無法適應本地的環境。…。。
“.需要從根基上進行調整嗎?”
路平安的“賦予地球動物超凡特性,讓其逐步本土化”從一開始就失敗了.這並不是增大樣本的問題,而是地球生物缺乏這方麵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