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執中確定了。
顧道心中沒有國家大義,隻有狼子野心。
就因為自己主張談判,阻止了他進入箕子國,他現在就心懷怨恨,對危害視而不見?
“顧道,老夫要上書彈劾你。”孫執中指著顧道,顫聲怒吼道。
“那你快點,我彈劾你的奏折快到京城了。”顧道拍了拍手說道。
“彈劾老夫?老夫一片公心,你彈劾老夫什麼?”孫執中錯愕地問道。
“你或許是一片公心,但是不能掩蓋愚蠢,不能掩蓋你給國家帶來的損害。”
顧道毫不留情的說道。
孫執中氣得臉都白了,指著顧道的手直哆嗦,“老夫蠢,老夫怎麼蠢了,你給老夫說清楚!”
“送客!”
顧道一揮手,不客氣的說道。
“你……”孫執中大怒。
卻被如同一座小山一樣的關石頭,給擋住視線,顧道已經背著手離開這裡。
最後孫執中被請出鎮守府。
京城。
通政司收到了顧道的奏折,不敢耽擱,立即送到了太子的手上。
拆開奏折,太子快速地看了一遍。
臉上露出複雜的神情。
顧道在奏折彈劾孫執中三大罪。
第一罪,貽誤軍機。
大鬆江之戰,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孫執中一到,不問任何緣由停止進攻。且揚言要收回遼東軍的軍功。
打擊遼東軍士氣,讓箕子國有喘息之機。此消彼長,想要再戰無必勝之心。
第二罪,私縱反賊駱定遠。
夫與城內駱定遠本已經窮途末路,一戰可斬其首級,孫執中卻允這個曾經刺殺陛下的反賊投降。
無君無父,不忠不義,其中必有不可告人之交易。
第三罪,私自朝箕子國派遣使臣。
沒有跟任何人商議,私自派出陸端出使箕子國,致使陸端被扣,成了人質。
愚蠢至極,異想天開,資敵以人質。
三條大罪,句句彈劾孫執中。
但是太子感覺,句句都在抽自己的臉上,抽在朝廷臉上。
你們折騰出來的花樣,滿意了?
而且自己活該。
本來箕子國的事情,委托給了顧道,一鼓而下最完美不過,非要談判。
說到底是為了阻止顧道進入箕子國,防止他那根本不曾顯現的野心。
現在好了。
必死的駱定遠活了,必滅的箕子國還在蹦躂,現在還把陸端搭進去了。
太子喊來幾位尚書,把奏折傳閱。
“麻煩了。”
高岸捋著胡子歎息。
“箕子國雖小,但有十三州之地,多山城險隘,讓他喘息過來,再戰恐怕難了。”
他是兵部尚書,隻從再戰的角度思考問題。
“這不對啊,駱定遠二十萬人的時候顧侯都能打,為何現在難打了?”
刑部尚書李渠提出疑問。
“這就是顧侯戰略高明,他過江之後不動,同時派出偏師,直插箕子國都城。”
“如此,駱定遠分兵必敗,隻能集中全力決戰,賭一把。”
“大鬆江他敗了,箕子國的氣勢也就崩了,隻需要乘勝追擊,一戰而滅。”
高岸簡單地解釋著大鬆江之戰。
“不對啊。”
李渠繼續提出疑問,“夫與城外,顧侯還是停留了很久,這作何解釋?”
“這是顧侯的攻心之術,讓駱定遠身邊的遼東兵回家,讓他眾叛親離。”
“駱定遠投降的時候,身邊不足兩萬人,就是證明。”
高岸說道。
“還是不對,顧侯不進攻,也是讓箕子國喘息了,怎麼能怪罪孫大人?”
李渠把太子想問的都問了。
“不一樣,這完全不一樣。”這次開口的不是高岸,而是戶部尚書顧雲璋。
“如果不談判,箕子國風聲鶴唳,惶惶不可終日,可是突然間開始談判,箕子國會認為大乾無力進攻。”
“如果再戰,這會堅定他們的防守決心,他們會堅壁清野,誓死抵抗。”
聽著顧雲璋的話,李渠沒話說了。
總之一句話,現在要打,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機會,等於是啃硬骨頭。
“而且現在陸端還失陷在箕子國,投鼠忌器啊!”溫爾雅補充了一句。
陸冠死了,就留下陸端這個孫子,頂著陸家的門戶。
而且,陸端還跟太子一起死戰過。
太子歎了口氣。
他現在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群臣這是留著麵子,沒提駱定遠這個反賊活下來了,否則就真的是打他的臉了。
孫執中到底乾的什麼事情?
談判之前,為什麼不問問顧侯,夫與城到底什麼情況?
派出陸端的時候,為什麼不跟顧侯商議?
“諸位大人。”
太子沉重開口,“給你們看另外一樣東西。”
隨著他一揮手,一篇公文在幾位大人手中傳閱,隨即他們露出驚訝的神色。
“這是給顧侯的諭旨,但是內容不對啊。”溫爾雅一眼就看出問題。
“絕對不對,這諭旨大部分都是對的,但是就改動幾個字,意思完全跑偏了。”
顧雲璋也說道。
他們都是朝中老臣,精於公文處置,一眼就看出問題。
原文是,箕子國之事以談為主,而談判以二人商議為主。
可是這一篇的意思是,箕子國之事一切以談為主,而談判以欽差為主。
箕子國之事,包括談和打。
改動幾個字,就變成了,打要服從談,談要聽欽差的。
“這是暗示顧侯,讓遼東軍聽從孫大人節製?誰乾的,我怎麼不知道朝廷有這個意思?”
高岸冷冷地問道。
“有人偷改了文書,這幾個字改得妙啊!顧侯看到了會作何感想?”
溫爾雅眯著眼睛,掃視眾人說道。
“讓一個百戰百勝的軍侯,聽從一個級彆比自己低的文官節製?大乾什麼時候有這規矩了?”
“顧侯隻是稱病,已經給足朝廷麵子了,換了彆人……”
連一向不喜歡顧道的李渠,都不得不說一句公道話。
“殿下這是何人所為,陰險至極!”高岸氣的幾乎要咆哮了,這要是一個弄不好,會釀成大禍的。
“都水監已經查到了,是一個謄抄小吏所為,可惜已經自殺了。”
太子無奈地說道。
“孤已經下令,經手文書之人,皆斬。監管不力的,全部罷官。”
“此外,孤親自跟顧侯解釋清楚,一定要接著打,至於陸端,孤打算用李雲貴去換!”
太子說道。
“至於孫大人,下諭旨剝奪欽差頭銜,降為箕子國處置使,隨軍進入箕子國。”
眾臣相互對視一眼。
太子這是鐵了心要拿下箕子國。
而且對孫執中,也算是廢物利用,而且用得很玄妙。
箕子國處置使,顯然是處理戰後箕子國的,這是暗示顧道要拿下箕子國。
但是不希望他把箕子國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