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孫執中離開京城,太子嚴密關注著箕子國的每一個動向。
他內心十分矛盾。
覺得這樣做,對不起顧道。
可是又覺得,作為大乾未來的君王,應該從國家安危的角度考慮,扼殺一切萌芽。
衝突的想法不斷糾結,讓他寢食難安。
孫執中每一步行程,陸端都會飛鴿傳書告知,尤其是過了遼東之後。
幾乎每一天一次傳信。
每天太子都心神不寧,就等著那邊的傳信。
“你在遼東的時候,見過顧侯,覺得他是什麼樣的人?”太子拉著朱逢真的手,問道。
朱逢真已經成為太子侍妾,她安靜小意的性格,讓太子極其喜歡。
不過太子有病亂投醫,這話問得有點冒昧。
朱逢真心中驚恐忐忑,太子這是懷疑自己在遼東,跟顧侯有什麼嗎?
如此懷疑,還不如死了算了。
太子突然驚覺,自己問的話可能是造成誤會,假裝捏了捏眉心,歎了口氣。
“最近顧侯在征伐箕子國,孤讓他停下來,不知道他會不會生氣。”
“問你也是有病亂投醫,你怎麼能知道呢?”
朱逢真一聽,放下心來。
其實太子寬厚仁慈,不會有不好的心思,是自己想得太多了,立即展顏一笑。
“殿下,我的確不了解顧侯,唯一一次近距離看到他,還是出去打獵,顧侯竟然親自做菜。”
朱逢真柔聲說道。
“嗯,那你是不知道,顧侯以前住在袁師祖家裡,他做的菜譜,從來都要禦膳房抄一份的。”
太子也順勢轉移話題。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走進來。
“殿下,都水監劉監正求見。”小太監稟報。
“好,帶他去書房等候,我隨後就來。”太子說道,他知道一定是陸端來消息了。
“殿下忙著,我先去了。”朱逢真起身告辭。
太子這才來到書房,從劉鐵柱手裡,拿到了一張紙條,隻見上麵寫著。
“顧侯怒,稱病,棄印而去,軍原地屯駐。”
太子心中深吸一口氣。
顧道還是發火了,竟然稱病之後,棄印而去,把大軍留在了原地。
“不應該啊,他收到孤的信了,並沒有過激反應,怎麼命令到了就發火了?”
太子拿著紙條,八字眉塌了,喃喃自語。
“還有彆的消息麼?”太子看到劉鐵柱沒走,又繼續問道。
“回殿下,南越魏無極最近跟斯隆國互通使者,恐怕有所勾連。”劉鐵柱說著,又送上一份檔案。
太子歎了口氣。
南越被顧道殲滅船隊之後,就老實了一陣子,現在又開始活動起來,真是不死心啊。
“你說他們折騰什麼?”太子問道。
劉鐵柱一如既往,不該自己回答的問題,一律保持緘默。
“如果有箕子國的消息,第一時間通知孤,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
太子跟劉鐵柱下令。
又過了兩天。
太子在皇城處理政務,剛告彆六部尚書喝口茶,劉鐵柱悄無聲息地找到了他。
又是陸端傳來的字條。
“駱定遠降,一切順遂。”
看到這幾個字,太子興奮的八字眉都翹起來了,倒吸一口涼氣,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駱定遠投降了,箕子國的事情解決了,孤為大乾開疆拓土了。”
高興之餘,他想到了顧道。
打了一仗,滅國功勞沒了,而此時大乾納入箕子國,他一定不甘心。
“你放心,孤不會少了你的功勞,雖然這次沒有滅國之功,但是功勞上不會虧待。”
“孤這就命人給你們考功,讓你們早點拿到爵位和賞賜。”
太子嘟嘟囔囔地,對著字條說話。
好像那個字條,就是顧道本人,他在輕聲的安撫。
他也是打過仗的,知道的任憑誰,被彆人搶了功勞,這心裡終究會不太好受。
“不過妹夫,你要理解,孤現在不是牛雜皇子了,是大乾的儲君,有些事也隻能委屈你了。”
當天晚上,
太子府燈籠高掛,太子請了幾個屬官。
他們飲酒慶祝,恭賀太子監國以來,完成了如此開疆拓土的大功績。
這一下沒人敢質疑他不會監國,質疑他年紀小,無法控製朝中大事走向。
他沒當上皇帝,就給國家開疆拓土,以後的威望必然會節節高。
飲酒到了深夜,太子倒頭就睡。
第二天早上,朱逢真在他身邊醒來,沒有叫醒他,躡手躡腳地下床。
“夫人,都水監劉監正來了,神色匆匆,要告訴殿下麼?”
一個宮女走進來,低聲跟朱逢真說道。
“馬上叫醒殿下,這件事殿下吩咐過,不能耽擱。”朱逢真說著,起身去叫醒太子。
可是太子已經做起來了。
“我聽到了,侍奉我穿衣,快……”太子大聲說道,劉鐵柱不合時宜的時間來,定然是箕子國急事。
太子披著衣服,來到了書房,就看到了臉色難看的劉鐵柱,他心裡咯噔一下。
從劉鐵柱手中接過字條,慢慢打開。
“駱定遠雖降,李清源重掌箕子國,準備談判勸降。”
這一次的字數少比較多,顯然陸端想要表達更多的東西,隻不過寫不下。
“駱定遠無法控製箕子國,他投降了,但是箕子國無法頭銜個,還需要勸降李清源!”
太子很透徹地理解了紙條上的話。
一層細密的汗水,在他寬廣的額頭上滲出來,這張紙條的信息,讓他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次談判,到底跟誰談?
如果駱定遠不掌控箕子國,那跟他談判有何意義?
他是不是投降已經不重要。
而且駱定遠是背刺過皇帝的反賊,作為太子監國,竟然命人跟叛賊談判?
如果獲得箕子國國土,無傷大雅。
可現在啥也沒獲得,反而赦免了駱定遠的罪過。
彆人會怎麼看自己?
“萬一跟李清源談判不成,還要兵戎相見。那到時候誰去打?顧侯會怎麼想?”
太子痛苦地發現,如果李清源真就算願意談判,但沒有實質性的讓步。
那還要打。
既然打是唯一的選擇,又為什麼叫停?
監國,沒有搞出開疆拓土,反而弄成了瞎指揮?讓國家靡費糧餉。
關鍵是,箕子國那個地方,除了遼東打得方便以外,沒有調彆的兵過去的可能。
國家浪費不起。
太子揉了揉腦袋,他感覺自己在轉著圈地丟人,這叫什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