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珍回頭,看到一個女人在拉打人的女人(聽旁邊人議論,那個女人應該就是袁啟文老婆鄭靜),邊拉邊說:“有什麼事情好好說,不要打人,真打出問題來,派出所要管的。”
“滾開!關你屁事?”鄭靜一把推開那個女人,大聲吼道。
“哎,你這人怎麼這樣?人家隻是個小姑娘……”
“小姑娘?小姑娘會勾引人家老公?這哪是小姑娘?就是隻騷狐狸!jianhuo”鄭靜依然將女孩壓住,一隻手扯著她的頭發,一隻手指著她,抬頭大聲說:“大家評評理,這個騷狐狸勾引我老公,到底該不該打?”
這樣的熱鬨看的人多,也有準備去勸的,但聽說是原配打小三,就都退回來了。
大家站在旁邊指指點點:
“該打!就是該打!”
“年紀輕輕的,做什麼小三哦,這父母不得急死?”
“急死?要是我孩子,我直接打死!”
“太不知廉恥了!”
各種議論,各種指責,鄧秀珍聽著沒有作聲。
她不拉架,也不阻止大家議論,因為她前世就聽說了事情真相。
她不拉架,是因為她覺得這女孩該打,應該長點教訓。
這女孩子被打得有點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女孩的可恨之處就是放棄自尊,用自己的身體去換取進城的機會。
鄧秀珍是個女人,也是人妻,還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公會有這種背棄家庭的行為。
更希望這些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放棄底線的女孩,受到深刻的教訓,起到警示其他女孩的作用,讓孩子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你說得對,但是不能打了,真的打出問題你還要負法律責任,劃不來。”那個女人沒有再拉鄭靜,而是站在一邊苦口婆心地勸。
鄭靜可能聽進去了一點,稍微鬆了力,女孩趁機爬起來,彎著腰低著頭跑走了。
女孩跑走,看熱鬨的人慢慢散去。鄧秀珍也打算離開。
“嫂子!”
鄧秀珍回頭,看到齊國民,剛才拉架的女人站在他身邊,手上牽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是他們!鄧秀珍想起齊國民是誰了!
前世她在網上看過一個拐賣兒童案,一個看著普通,非常有親和力的女人夥同自己的姘頭,拐賣了十幾個兒童。
其中有一家四口原本幸福美滿,後來一雙兒女被人販子拐賣,兩人從此踏上尋子之路。
在尋子途中,男子病逝,女子無力尋找,在孩子丟失的地方苦守二十多年。
直至人販子被抓,孩子才被找到,可物是人非,孩子與她已然陌生……
因為同情,她多看了幾眼,記住了那幾個人的樣貌,特彆是那家人的全家福,她看了好多遍,看一次流一次淚。
“嫂子,你不記得我了?我是國民,彥林的朋友。咱們開始見過麵的。”看鄧秀珍看著他們不說話,以為她沒有認出自己。
“哦,國民呀,你好你好!”鄧秀珍連忙打招呼。
“這是我老婆方梅,孩子齊穎、齊白。”齊國民熱情地介紹。
“妹子,見到你真高興。”方梅淺笑著打招呼。
“阿姨!”兩個孩子笑著喊,笑得眼睛如月牙兒彎彎。
鄧秀珍心一軟,有些著急,按前世的新聞報道,他們的孩子好像就是這個時段被拐走的。
“走走走,到我家去坐坐”鄧秀珍熱情邀請他們。她想找個機會跟他們提一提,引起他們警覺,避免前世的悲劇再次上演。
“不了,我們……”方梅想說我們還有事。
被齊國民打斷了,齊國民爽朗地說:“好好,那就麻煩嫂子了。”
方梅偷偷碰了碰齊國民。
齊國民小聲說:“她家孩子是學霸。”
輕輕的一句話就拿捏住了方梅,不僅屁顛屁顛地跟著跑,神情間更是親熱不知多少倍。
鄧秀珍權當沒注意到他們夫妻之間的互動,跟他們攀談。
這才得知方梅之所以勸鄭靜,不是她覺得那個女孩是對的,而是她認識那個女孩,她沒法看到當沒看到。而且人家女孩也不壞,隻是一時糊塗,被袁啟文他們坑騙了。
一路上鄧秀珍沒有提及人販子的事情。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想好怎麼提。
若她還是前世的性格,她肯定會直接跟她們說人販子的事,會直接提醒他們注意。
但現在她不會,她會注意方式方法。因為前世她也曾好心提醒彆人,結果人家說她是咒他們,不僅不聽她的,還把她臭罵一頓。
把齊國民他們帶回家,說出去有點事,讓文靜陪著方梅他們說話,讓文欣文煜跟方梅的兩個孩子玩。
她出門拐到趙春燕家裡,跟她說了人販子的事情,讓趙春燕裝串門去她家轉轉,然後說起現在有一批人販子在蒲城活動,有孩子被拐了之類的,讓鄧秀珍注意。齊國民他們聽見了,自然就會注意了。
兩人商量好後,鄧秀珍先回去,讓趙春燕等會兒再過去。
鄧秀珍到家跟方梅說了幾句話,趙春梅還沒到,田國強卻來了,幾人剛剛打過招呼,還沒說正事兒,趙春燕就進來了。
趙春燕看到鄧秀珍就說:“秀珍,你最近要注意啊,蒲城來了一幫人販子,跟人混熟後就把孩子拐跑。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都被拐跑了!”
鄧秀珍裝作擔心的樣子連忙問詳細:“那個孩子是怎麼拐走的?”
“那幫人販子挺狡猾的,他們首先租住在我親戚隔壁,每天正常進出,熱情攀談,跟我那個親戚的女兒混熟,熟到我親戚有時候還請他們過來照看孩子,然後有一天孩子就這麼被帶跑了。”
田國強聽著,心裡有些疑問:最近蒲城和附近的鄉鎮都沒有聽說孩子被拐呀?難道是自己調到局裡沒有聽到?
但是他沒有打斷,他總覺得鄧秀珍提起的事情,十有八九事出有因,隨後都會出現一些相應的問題。有些邪門,但他不得不信,因為最後總能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