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星宇的太極自然是真太極,讓張三豐親自使出來,也就是這種效果,而季常先的形意,毫不客氣地說,還差得遠,根本沒有練到家。
認真說起來,形意拳的來頭並不弱於太極拳,太極始創於武當老祖張三豐真人,而形意的源頭卻是少林的達摩祖師。
有詩曰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練功夫。
所以形意拳最初的時候並不叫形意拳,而是心意拳。
隻不過佛家比較傾向於唯心學說,喜歡故弄玄虛,很多事理都說得雲裡霧裡不明不白,需要自己去悟,在傳授武學之時,也是如此。
達摩在世時,隻是口述了拳意,並沒有傳下拳譜,所以這心意拳也就真看各人的心意,悟到了就能練成,是緣份,悟不了就不得其門而入,是有緣無份。
直到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叫姬際可的武人,年少時往終南山尋訪名師,得到了《嶽武穆王拳譜》,獲其真傳。
嶽武穆就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嶽飛,他槍法精湛,武藝高超,姬際可因為得到了嶽飛的傳承,所以在槍法上的造詣也很高,練出了槍法。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統治者禁止民間私藏兵器,姬際可便棄槍不用,把槍法經過轉換,變成了拳法。
姬際可還曾去過少林,學習了少林拳法,也就是看緣份的心意拳,最後領悟了拳意,再融入了拳法,最終演變為心意拳,這便是後世尊崇的形意拳。
心意,就是達摩祖師的拳意。
,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所以,形意拳是結合了達摩的拳意和嶽飛的槍法,最終由姬際可融會貫通,將其創出。
少林武學的特點是陽剛威猛,嶽飛的槍法用於沙場征戰,更以殺伐為主,也因此,形意拳是三大內家拳當中最剛猛的一種。
不過形意拳這個名字,卻是來自於清朝武人李洛能,他在心意拳的基礎上,吸收道家的養生觀點和哲學思想,結合平生武術實踐,取長補短,改革創新,將“心意”改為“形意”,正式定名為形意拳。
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共有五大拳式,即劈拳式、崩拳式、鑽拳式、炮拳式、橫拳式,分彆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
劈拳如斧,為砸勁,性屬金,拳勁自上而下,勢大力沉,威猛霸道,連砸帶劈,排山倒海。
崩拳如箭,為崩勁,性屬木,拳勁中平直入,出手迅速,發勁短促,式如連珠,崩山裂石。
鑽拳如錐,為旋勁,性屬水,拳勁自外而內,剛柔結合,迅猛輕靈,無孔不入,專攻弱點。
炮拳如炮,為炸勁,性屬火,拳勁自內而外,其勁最烈,其勢最猛,無堅不摧,威力極大。
橫拳如梁,為抖勁,性屬土,拳勁橫中有直,鈍而沉穩,橫向發力,可攻可守,攻守兼備。
而這季常先明顯隻擅長崩拳,十拳當中,少說有八拳是崩拳,其餘的四種拳式,似乎使得不太順手。
崩拳雖好,但他老是這樣來,就很容易被對手找準規律,並以此來針對。
當然,古武界之中也有“一招鮮,吃遍天”的說法,意思是練會全套,不如練精一招。
比如李洛能的徒弟郭雲深,就是走的專精路子,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獨創絕技半步崩拳,名震武林,幾近無敵。
季常先多半也是學的郭雲深,不過他不是半步崩拳,而是常規的一步崩拳。
這種苦練一招的方法在實戰中可能會有突出表現,但不利於成長提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偏科生”。
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是著名的木桶定律,也叫短板理論。
季常先這個木桶,隻有一根板子長,另外四根板子都短,欺負一下比他弱的小朋友還可以,遇到比他強的,那就完犢子。
撇開神魂力量不說,夜星宇的武道見解,自然要遠在季常先之上,隻要對方一出招,他就知道該怎麼破解。
所以季常先怎麼打都不順手,有一種從根本上被克製的感覺。
武道實力,可大略分為兩種,力是內,為根本,招是外,為技巧。
用現代話來講,一個是硬實力,一個是軟實力。
季常先的硬實力比夜星宇略強一些,因為他已練出暗勁多年,接近於丹勁。
但在軟實力上,他就差得太多,根本不足與夜星宇相提並論。
軟實力包含了很多東西,不隻是招法技巧,還有武學知識、深層理論、戰鬥智慧、搏殺經驗等等,很多都需要大量的實戰積累,不是埋頭苦練就能獲得。
現在是法製社會,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古武者,普遍缺乏實戰經驗,有些人練了一輩子武,真正的生死搏鬥連一次都沒有,那種沒有危機感的演練和切磋,很難從中收獲領悟。
而古代社會則不同,兵荒馬亂,法製不全,拳頭大的就是爸爸,生死搏命時而有之。
夜星宇從古至今與人交手無數次,鬥爭經驗豐富無比,絕對是史上第一,再加上登峰造極的武學理論和見解,在軟實力方麵就強得離譜,彆說季常先這個暗勁偏科生,就是趙成這種丹勁高手,他都能輕鬆應付。
所以季常先悲催了,越打越憋屈,越鬥越難受,強烈的自信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快速消磨,竟然生出有心無力之感。
嚴少澤的臉色也變了,心中的不妙預感越來越強烈。
他開始訂下了三個押注項,前提都是季常先取勝,時間分彆為一分以內,一分鐘至三分鐘,以及三分鐘以上。
一分鐘很快過去,季常先大喝連連,卻屢屢失手,沒有一拳打中夜星宇。
三分鐘也跟著過去,季常先滿頭大汗,嗓子已啞,依舊沒有碰到對方的一根頭發。
然後到了五分鐘,連續出拳的季常先氣勢已竭,體能開始支持不住,拳速變慢,連貫性變差,力量也隨之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