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文豪1978 > 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

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1 / 1)

推荐阅读:

林朝陽看著他啼笑皆非,“為了這點醋包頓餃子,你也是煞費苦心了!”

李拓搖頭晃腦道:“你不懂!神來妙筆是那麼好得的嗎?以後人們也許不會記住我這篇文章,但一定會記住"許靈均年"。”

他越說越來勁,到最後連飯都顧不上吃了,急著趕回家去寫稿子。

生怕回去了慢了,靈感再拉半路上。

到了十號這天,周六下班,陶玉書回家就張羅著去看電影,今天是《高山下的花環》上映的日子。

首都電影院就在西長安街上,離著他們家不過三四百米,夫妻倆走著便過去了。

等夫妻倆走到電影院門口,這裡熱鬨非凡,每到周六、周日晚上,這裡總是如此。

電影院門口還擺著《高山下的花環》的油畫海報,草綠色的軍裝、剛毅的軍人臉龐還有海報背景裡的戰火紛飛,既精美又有質感。

陶玉書看了看售票口排的長龍,“人真多啊,都是來看《高山》的。”

她又擔憂道,“也不知道能不能買到票。”

“沒事,買紅票唄。”

林朝陽這樣說著,夫妻倆安安分分的排著隊。

隨著外麵天色越來越黑,休息大廳裡的人卻不減反增,幾乎到了摩肩擦踵的程度,他們夫妻倆後麵也排起了長龍。

眼看著還有**個人就排到他們夫妻倆了,結果售票員站起來,衝著大廳裡的隊伍喊道:

“各位影迷朋友,今天所有場次的電影票已經賣光了,大家明天請早吧!”

聽到這話,大廳內頓時喧鬨起來,為了買票,後麵的觀眾都排了半個多小時了,眼看著快到自己了,現在說沒票,這些人自然不樂意。

“沒票你讓我排什麼?”

“不會加場嗎?明知道今天《高山下的花環》上映,你們不加場是什麼意思?”

“就是啊,去年《牧馬人》上映都加場,《高山下的花環》你們不加場?”

“這電影院經理怎麼乾的?我看得撤他的職!”

“沒錯!不加場就撤他的職!”

……

觀眾們排隊沒買到票,怨氣不小,幾個年輕人一鬨騰,勾起了大家的火氣,大廳內一時間沸反盈天。

沒過幾分鐘,電影院經理被觀眾們給逼出來了,態度十分誠懇的接受了觀眾們的意見,決定今晚再加一場。

“……不過也請大家理解我們,我們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們也不是鐵打的,也得吃飯睡覺。

這樣,明天早上我們5點半開門,5點50開始放映第一場電影,一定讓各位看上電影。

大家說行不行?”

首都電影院曆來是燕京人氣最高的電影院之一,每當受歡迎的電影上映時,電影院都會加場,隻是那一般都是電影上映了幾天之後,形成了觀影浪潮才出現的情況。

《高山下的花環》小說發表至今四年多,光是單行本就賣出了**百萬冊,媒體轉載幾十次,讀者保守估計都得有大幾千萬。

電影上映這天又剛好趕上周六,老百姓下了班都有時間,一下子全都湧到了電影院來。

電影上映第一天,觀影狂潮便已經到來。

加了一場電影,儘管大廳裡還有一些人今天是看不成電影了,但大多數觀眾是能接受的,經理的態度又很誠懇,事態就這樣平息了下去。

林朝陽夫妻倆本來就差了幾個人,加場電影剛好買到票,而且還是好位置,隻是等的時間有點久,得晚上十點才能開場,等的林朝陽都犯困了。

好不容易進了放映廳,剛落座沒一會兒,燈光暗了下來。

大銀幕上出現了滬影廠的廠標,鏡頭從沂蒙山的遠景開始,演職人員名單不斷出現,林朝陽的名字排在了前列。

陶玉書看到了他的名字,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輕輕的握住了林朝陽的手。

電影正式開始,第一個鏡頭是戰士們裸著上身在河裡洗澡,健碩的肌肉散發著雄性荷爾蒙氣息,岸邊上還有一群戰士在玩著倒立遊戲。

梁三喜和靳開來與戰士們笑鬨著,毫無領導架子,幾個鏡頭便勾勒出八十年代的部隊生活。

謝靳在導演裡是越老越妖的代表,他的鏡頭語言談不上令人驚豔,但卻有種大巧不工,簡單幾個鏡頭便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之間進入了故事。

靳開來、梁三喜、趙蒙生、小燕京……

一個一個曾經依附在鉛字裡的人物,隻存在於觀眾們想象裡的角色一一登場,演員們的表現讓觀眾們毫無違和感,似乎這些角色就是小說裡的那些人物。

隨著劇情的不斷展開,開頭的歡快氣氛逐漸變得緊張,連電影院裡的觀眾們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

《高山下的花環》這部曾經感動億萬讀者的小說,今晚將以光影的形式再次感動億萬觀眾。

電影全片2小時20分鐘,時長超過了這個年代絕大多數的電影,如果放在後世,電影要上映首先麵對的第一關就是發行商的無情剪刀手。

好在現在是八十年代,謝靳用他的滿腔熱忱成就了這部電影。

兩個多小時的光影之旅走到了最後,銀幕上鋪滿了墳塋,這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一座座新墳裡,酣睡的是為保家衛國而九死無悔的烈士英魂。

沒有青鬆翠柏,也沒有花崗石碑。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銀幕上幸存的戰士們懷念著戰友,家屬哭慰著逝去的親人。

電影院寂靜無聲,隻有觀眾們的眼淚在肆意流淌著。

當無法抑製的第一聲哭泣響起,如同錢塘江上的潮信奔湧而來,放映廳內哭聲一片。

為了那成千上萬隕落在南疆的年輕生命。

曾幾何時,他們還是那麼的生龍活虎,那麼的朝氣蓬勃,就像南國旺盛繁茂的紅棉樹花一樣,是多麼的燦爛奪目。

而現在,他們卻長眠在了那裡。

也許,他們的妻子剛剛向他寄出了兒子滿月時拍的照片;

也許,他們的情人正在台燈下給他寫著含情脈脈的情書;

也許,他們的母親正倚在門框上,向著遠方的大路眺望,因為兒子來信說,他快要回家探親了。

放映廳成了一片淚海,電影也在觀眾們的眼淚中結束了。

也許剛才觀眾們的壓抑是怕驚動了那些英魂,當畫麵消失,放映廳內的哭聲忽然大了起來,許多人更是嚎啕大哭。

一些熱血青年邊哭著,嘴裡邊罵著“YN猴子”,有些女同誌更是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許多人坐在座位上,沉浸在電影之中,久久不願起身。

林朝陽身邊的陶玉書也哭成了淚人,眼淚流個不停。

好不容易平緩下來心情,她才站起身挽著林朝陽的手走出了放映廳。

夫妻倆向外走的時候,陸陸續續也有觀眾開始起身,一路上啜泣聲不停。

等到走出放映廳,來到休息大廳裡,觀眾們的哭聲逐漸止住,不少人開始誇獎起電影。

“這電影拍的太好了!”

“我看小說的時候就是邊看邊哭,現在拍成電影比小說更感人了,嗚嗚!”

“謝靳牛逼!拍的比《牧馬人》還好看!”

“都是許靈均的小說寫的好,他還是編劇呢,真厲害!這才叫大作家!”

……

緩了好幾分鐘,陶玉書終於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聽著周圍人的誇獎,她頂著一雙紅眼睛對林朝陽說:

“我看過這麼多電影,能讓我流淚的有不少。但看了《花環》眼淚卻根本止不住,我忍不住,戰士們太偉大了,他們都是中國真正的脊梁。”

林朝陽說道:“是啊!不僅是戰士們,還有劇組的同誌們,也很不容易。電影拍的這麼好,他們的功勞也不小……”

謝靳告訴他,早《高山下的花環》遠赴邊境拍攝之時,邊境的戰事仍沒有結束,甚至在拍攝到“無名高地”和“主峰”戰役的時候,邊境的形勢又吃緊起來。

劇組就是在這樣濃重的炮火味當中完成了電影的拍攝的,而且據情報顯示,HN的“YN之聲”廣播電台還在廣播裡報道了謝靳在邊境拍攝《高山下的花環》的新聞,措辭嚴厲,字裡行間充滿了威脅、恫嚇。

同時還有YN方麵特工人員潛入我境內企圖乾擾破壞電影拍攝的消息不斷傳出。

林朝陽的講述讓陶玉書心驚肉跳,她沒想到《高山下的花環》的拍攝竟然還麵對著如此嚴峻的考驗。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劇組的同誌們冒了這麼大的風險,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如果看到電影這麼受歡迎,他們應該也會很開心。”陶玉書感懷著說道。

“這是當然的。”

《高山下的花環》自上映第一日就展現出非同一般的氣勢,這其中導演謝靳和劇組全體工作人員們的努力和付出很關鍵,但更重要的當然是原著小說四年狂銷八百萬多冊的讀者基礎。

四年時間所累積的數以千萬計的讀者,讓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便呈現出現象級的火爆態勢。

短短兩三天時間裡,燕京各區的電影院幾乎場場爆滿,放映廳內不斷上演著林朝陽那天去看電影時的情景,賺足了觀眾們的眼淚。

也因為電影的火爆,讓許多電影院不得不臨時加場以滿足觀眾們熱切的觀影需求。

可即便是如此,也有很多觀眾為了看電影不得不大排長龍,起大早排隊買票看電影也變成了常態,佇立於西長安街上的首都電影院久違的又出現了觀眾排隊到電影院外的情況。

現在是寒冬臘月,在外麵排隊實在是遭罪,有許多人為了早點看上電影不惜拉人情、走關係,更有甚者還有人倒賣電影票,本來一毛錢的電影票加價到三五毛錢。

貴是貴了點,但能提早看到電影,還省去了排隊的麻煩,不少人都願意為這高昂的電影票買單,就為了一睹《高山下的花環》的風采。

這樣的情景不僅是在燕京,同樣也在國內的其他城市上演,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萬的電影觀眾湧入電影院。

這些觀眾裡有男女老少,也有工農官商,坐在電影院裡這些人沒有年齡、身份、文化背景的區彆,他們都是《高山下的花環》的忠實觀眾和影迷。

上映一周,《高山下的花環》展現出的統治力讓同期上映的國產電影黯然失色,即便是以大場麵著稱的《垂簾聽政》也難以抗衡。

如果說電影一上映便火爆依靠的是小說讀者們的追捧,那麼在電影上映一周之後的火上加火,靠的就是電影本身的故事和人物的魅力。

自上映第二天起,《高山下的花環》也成了國內各大媒體報道和關注的焦點。

《燕京日報》報道稱:《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謝靳導演再創輝煌。

《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l;高山下的花環&g;:一曲愛國主義讚歌》,文章中這樣寫道:

自12月10日上映以來,《高山下的花環》以其深刻的情感表達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贏得了電影行業和廣大電影觀眾廣泛的好評。

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視覺與情感的雙重盛宴,更是一曲獻給偉大祖國的讚歌。

《高山下的花環》講述的是南疆戰事和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故事,電影上映後《解放軍報》也盛讚這部電影:

百分之百的還原了原著小說的精髓,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了新時期我軍廣大指戰員敢於戰鬥、勇於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愛國影片。

《陝西日報》《湖南日報》《解放日報》《文彙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工人日報》……

報道《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媒體和新聞越來越多,級彆也越來越高,從地方媒體到中央媒體,《高山下的花環》所形成的觀影狂潮正在席卷中國。

普通觀眾喜愛,電影行業稱讚,官方媒體褒獎,政府層麵鼓勵……

一部《高山下的花環》調動了從下到上整個中國社會的愛國情緒,感染了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這個年代無法統計詳細的票房數據,但全國各個城市電影院的爆滿比之前幾年上映的《廬山戀》《少林寺》《牧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此同時,省市兩級發行公司不斷向中影公司發出的拷貝采購要求。

200份、250份、300份……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