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賊天子 > 第九百三十一章 鎮壓一百年!

第九百三十一章 鎮壓一百年!(1 / 1)

推荐阅读:

這話一出,眾人包括杜相公在內,都微微變了臉色。

卓光瑞,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開國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公之一,而且這麼些年可以說是兢兢業業,少有懈怠過。

不管是當年做金陵尹,洛陽尹,還是後來負責工部,再到進入中書,這些年卓相公可能功勞不是特彆特彆大,但是苦勞,可以說是本朝之最。

哪怕是杜謙,恐怕也遠沒有卓光瑞辛苦。

更不要說,吳郡卓氏當初可以說是入了江東集團的“原始股”,卓家那位卓老爺,在李某人身上是下了血本的。

雖然吳郡卓氏被皇帝陛下處理的事情,現在已經傳到了洛陽城裡,但是洛陽城裡的所有人,都不認為皇帝陛下這一次,會重罰卓相公。

在大家心裡,這一次卓相公,最多就是罰俸罷相。

現在,李皇帝說出了這一句“依法嚴懲”,在場四個人,都變了臉色。

卓光瑞是章武七年的主考,不管那場弊案是怎麼產生的,誰去辦的,也不管他知情還是不知情,身為主考,就逃不脫最大的責任。

依法辦理,卓光瑞就必然是死罪,三法司也無從寬赦他。

而在場眾人,除了與姚仲一科的金陵文會首魁,大理寺卿徐坤之外,其餘三人俱是新朝的功臣,如果卓光瑞真的論罪處死,他們三人難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

杜相公猶豫了一下,上前低頭道:“陛下,此事三法司,已經翻來覆去折騰了大半年了,一切詳情,俱都已經審查明白,前麵那場弊案,卓相最多就是失察之罪…”

“臣請以失察之罪論罪。”

皇帝沉默了一會兒,還是微微搖頭:“科考,乃國朝最要緊的事情,是頭等大事,本朝開國至今,也不過八年時間,前年那場科考,更隻是開國之後的第三次常科。”

“第三場科考,就出了這樣的事情,如不從嚴治理,後世朝廷又該如何從嚴?”

“總不能,給後世留下一個寬縱的成例罷?”

章武朝,是李唐的初朝,這種事關科考的大事情,如果不是李皇帝開國初年就廢掉了株連,單單是這一個事情,恐怕就要掀起牽連數百人的大案。

而李雲一直壓著這個事沒有處理,就是要等著自己回來,親自處理這件事情,用來昭示後人。

兩個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沒有說話。

已經六十多歲的刑部尚書費宣,也看了看皇帝,然後歎了口氣:“陛下,若因為此事,使卓相公喪命,恐怕會朝野議論。”

李雲擺了擺手,淡淡的說道:“這個事情,朕已經考慮了好幾個月了,主意已定,不必多說。”

皇帝陛下私下裡,相對來說還是很親和的,基本上不會用“朕”這個自稱,依舊把自己當成當年的江東之主,當成江東集團的主心骨,跟這些臣子們對話。

但是當他以“朕”自稱的時候,就是在以皇帝的身份,跟他們說話了。

這一句話之後,哪怕是杜謙,也沉默不語了。

皇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之後,伸手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今年秋天,在洛陽補考一科科考,章武七年落榜的考生,俱可以重新參考,其餘符合條件的,也可以參考。”

“這一科科考,不影響明年的常科。”

今年是章武九年,明年章武十年,還有一場常科。

皇帝陛下說到這裡,看向杜謙,開口道:“為表公正,今秋的這場科考,受益兄你來主考罷。”

“這樣,也沒有人敢再亂來了。”

章武元年那一場科考的主考,就是杜謙,以杜謙的威望地位,的確沒有人敢在他手底下胡作非為。

杜相公默默低頭,應了聲是:“臣遵命。”

李皇帝想了想,又繼續說道:“還有一件事。”

“本朝雖然廢止了株連,但是這一次情事十分惡劣,朕心裡十分惱火,如不嚴懲,後人難免還要鋌而走險,以至於此種事端,屢禁不止。”

“這幾個月,朕也想到了一個法子。”

皇帝看向眾人,開口說道:“這一次,所有涉案之人,無論官吏,闔家上下,五代以內不得科考,不得入仕,乃至於不得進入官署衙門為吏員。”

這話一出,在場四人俱都愣在了原地,他們抬頭看著李雲,都有些震驚。

這個時代闔家上下,意思是說,隻要沒有分家,堂兄弟乃至於遠方堂兄弟,都算是一家!

一個人,可能就會牽連一家上下幾十個人!

再往下綿延五代…

哪怕這個時代成婚很早,算十五歲成婚,一代人至少也需要十七八年,五代人的時間,就是近百年了!

百年不得為官從政,意思就是,整個家族在整整一百年的時間裡,都完完全全的失去了上升通道,失去階層躍升的可能。

而且…這一次涉案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經在禮部為官的武周舊臣,基本上都是出身大族!

那些涉案的考生,能有這個渠道,家世也不會太差,說不定,都是前朝的世家大族!

這一個官本位的時代,不能做官,就等於家族生命走到了儘頭。

皇帝一句話,就把這些世家趕上了絕路!

杜相公呼吸,也變得急促了起來。

李皇帝看著四個人,頓了頓之後,繼續說道:“卓光瑞這些年,功勞不小,又是開國重臣,念在他多年辛苦,這一項株連,就特赦了卓氏,不禁止他家裡的人入仕從政。”

“其餘諸人,概莫能外。”

杜謙看了看李雲,在這一瞬間,這個老夥計已經明白了李雲的意思。

李唐的確已經廢除了株連政策,這意味著朝廷不能夠再通過個體的罪過,去抹除其他人的肉體生命。

但是不意味著,朝廷不能抹除彆的生命。

比如皇帝陛下這一句話,就等於是抹除了幾十戶人,可能是數千人的政治生命!

而且是百年的政治生命。

百年後,這些家族即便還在,那個時候,即便他們已經能夠考學入仕,但是還有沒有考學的能力以及資本,就很難說了。

這一招,雖然沒有直接株連夷三族震懾人心,但是對於官場中人,世族中人來說,未見得就比夷三族差到哪裡去!

這是消抹了一個家族,整整一百年的前程!

杜謙愣神了許久,才深深低頭行禮:“臣,遵命。”

其他三個人,也俱都對著李雲低頭行禮:“臣遵命…”

皇帝陛下滿意點頭。

“差點忘了,還有一件事,太子大婚之後,越王也要準備婚事了,你們幾個人,如有相宜的越王妃人選,可以推薦給朕。”

四個人再一次低頭行禮。

等到他們都要離開的時候,皇帝陛下叫住了大理寺卿徐坤,讓他留了一留。

這位徐卿正留在了甘露殿裡,對著皇帝陛下欠身行禮:“陛下。”

李雲看了看他,問道:“接手大理寺,感覺如何?”

兩三年前,薛嵩薛老爺年紀實在是太大了,就從大理寺卿的位置上退了下來,才由徐坤接任。

徐卿正低頭行禮道:“臣…還能勉強應對。”

李雲起身,“嗯”了一聲,默默說道:“拿進大理寺的官員,要儘快統計整理出來,交給中書留檔。”

徐坤深深低頭:“臣遵命。”

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抬頭看見李雲正在向外走去,他連忙跟了上去,問道:“陛下哪裡去?”

“去卓府,看一看故人。”

李皇帝一邊走,一邊說道:“三法司儘快擬定聖旨,明日大朝會,朕要當著滿朝文武,宣讀布告。”

說罷,他大踏步離開。

大理寺卿徐坤留在原地,看著李皇帝的背影,半天沒有說話,好一會兒,他才回過神來,急匆匆朝著中書走去,與兩位相公以及費尚書,一起擬製去了。

而李皇帝,則是一路離開了皇宮,來到了卓家。

卓家立刻中門大開,將皇帝陛下迎了進去,等李雲在卓家再一次見到卓光瑞的時候,這位卓相公,頭上的白頭發,比起幾個月前,已經不知道多了多少。

幾乎翻倍了。

他跪在地上,對著天子叩首行禮。

皇帝將他攙扶了起來,然後拉著他一起坐下,看了看他頭上的頭發,默默說道:“此時,非得正法不可,因此不得不這般辦。”

“明日朝會,你讓你家兒子,高捧丹書鐵券。”

“去太極殿大朝會消罪。”

卓光瑞看了看李雲,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忽然開口,喃喃道。

“陛下…臣…”

“臣願意一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