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賊天子 > 第七百三十六章 金陵之盟

第七百三十六章 金陵之盟(1 / 1)

推荐阅读: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了昭定七年的五月。

天氣慢慢變得燥熱起來。

這天,李雲牽著兒子李元的手,上了自己的車輦,王輦一路離開王宮,來到了金陵城的西城門,此時,西城門門口,同樣有幾輛馬車,正在做出門前的準備,王輦到了之後,城門口的一行人,齊刷刷跪了一地,都對著李雲磕頭行禮。

李雲跳下馬車,回頭把兒子也接了下來,然後環視眾人,開口笑道:“都起來,都起來。”

下跪眾人當中,為首的正是宰相杜謙,杜謙起身之後,他附近的人也都跟著他一起站了起來。

不過更遠的地方,那些跪地的百姓,卻依舊跪在地上,沒有起身。

李雲左右看了看,聲音大了一些,開口道:“諸位,都起身罷。”

這一下,場上寂靜無聲了。

同樣沒有人起身。

李雲有些好奇,他看了看杜謙,後者微微搖頭。

見杜謙表態之後,李雲靠近了這些百姓,然後看向跪在最前麵的一眾老者,笑著說道:“諸位鄉親父老,大熱天的,乾什麼跪在地上?都起身罷。”

他親自攙扶一個老者,將他扶了起來。

老者抬頭看著李雲,又低下了頭,他張口想說些什麼,卻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

或許是因為統治階層的壓迫,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都是如此…

在大人物麵前不善言辭。

這種不善言辭,並不是說他們個人就是這個性格,而是整個階級的天然性格。

在麵對一些大人物的時候,百姓們似乎天生就自帶一些畏懼,以及潛意識裡,難以名狀的莫名自卑感。

他低著頭半天不敢說話,李雲正要問下去的時候,一旁一個四五十歲的漢子,大著膽子看向李雲,又低下頭,開口道:“王上,鄉親們想求您。”

“不要離開金陵!”

他再一次以頭觸地,叩首道:“不要離開金陵!”

到這裡,終於有了個帶頭的,眾人都紛紛跟著大聲道:“求王上,不要離開金陵!”

這聲音漸漸齊整,漸漸成了潮水一般。

李雲站在原地,看著這些百姓,久久沒有說話。

不知道什麼時候,杜謙站在了他的身後,笑著說道:“上位在江南道百姓這裡,聲望之隆,已經無以複加了。”

李雲沉默了好一會兒,扭頭看了看杜謙,輕聲歎道:“誰走漏了風聲?”

“這個事瞞不住。”

杜謙苦笑道:“上個月,就有就有工部的官員先去了洛陽,如今卓府君跟我,都要離開金陵,去洛陽打打前站,這種情況,哪怕沒有人跟百姓們說,百姓們也能猜的出來。”

“更何況,這幾年,金陵聚攏了大量讀書人,他們讀了書,就能看明白事態,而這些人裡,大嘴巴太多。”

說到這裡,杜謙看向這些百姓,低聲道:“隻是,按照道理來說,哪怕百姓們知道這個事情,通常也不會聚攏在一塊,今天這種情況,多半有人在背後…組織了一番。”

李雲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掌,輕聲歎道:“咱們是在這裡起家的,用了許多江南道,尤其是金陵府的官員,這裡頭…不少人,不想要背井離鄉啊。”

杜謙目光閃爍:“王上,要不然,臣再留幾天,處理處理這件事。”

李雲想了想,微微搖頭道:“不必,還是按照咱們的計劃行事。”

李雲跟杜謙計劃,定都洛陽,已經是接近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這兩個月裡,他們一直在按部就班的推進這件事,期間派了不少官員,趕往洛陽。

而現在,到了要緊的時候,杜謙卓光瑞兩個人,都要趕往洛陽。

因為卓光瑞,是李雲欽點的洛陽尹。

或者說…京兆尹。

同時,他還兼著戶部尚書的差事,這個時候,新都城那裡,最需要的角色,就是工部,所以他非去不可。

杜謙想了想,點頭應了聲是,然後回頭看向不遠處的卓光瑞,兩個人商議去了。

而李雲,則是看向這些百姓,他往下按了按手,沉聲道:“鄉親們,都安靜下來,我有話說。”

江東地界,沒有人敢不給李雲麵子,很快,場上寂靜無聲。

不過,還是有個須發皆白的老者,也站了起來,他看向李雲,對著李雲深深低頭道:“王上,江東百姓,也有話想要跟您說。”

李雲看著這個老人家,神色平靜:“老丈你說。”

老人家左右看了看,然後才看著李雲,開口說道:“王上是昭定初年,到的金陵,那個時候,江東剛剛經曆大亂,各個地方盜匪四起,而大周朝廷,基本上不管不顧,派下來的官員,不是橫征暴斂,就是屍位素餐。”

“王上到了金陵之後,隻幾個月時間,金陵府風氣就為之一變,再往後,更是一年好過一年,至今日,已經整整七年時間了。”

“七年時間,我等交給衙門的賦稅,加在一起,甚至不及舊周朝廷時的一年。”

“不僅如此,王上在江南道募兵,從不強征,餉錢也是照足了給,彆的州郡小老兒不知道,但是咱們金陵的男丁要是陣亡了,金陵府的官差們,都是親自把撫恤送到家裡,有些上官,還會作揖賠禮。”

“這在武周二百多年,是聞所未聞的。”

他抬頭看著李雲,又跪了下來,垂淚道:“王上,我們這些小民百姓是最知恩的,七年時間,王上在金陵府,在整個江東的所作所為,大家夥都看在眼裡,瞧在眼裡。”

“這七年時間,中原大亂,關中大亂,河北河東道乃至於淮南道,俱都有亂象,甚至嶺南道,也經曆了幾年戰事,但是自王上到金陵之後,金陵以及整個江東,一直太平無事。”

“不僅無有兵禍,而且連天災也沒有了,金陵府上下百姓,俱都念著王上的恩德。”

這老人家跪地,垂淚道:“我們這些江東百姓,聽聞王上即將搬出金陵居住,心中俱皆不舍。”

他叩首道:“王上若有什麼難處,我們金陵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小民家裡還有三個兒子,俱可以投軍報效王上,不要王上半分糧餉,隻求王上,莫要離開金陵。”

他跪地垂淚道:“王上要是走得太遠,地方官員欺負咱們,王上也再看不見了。”

說罷,他跪地痛哭不止。

附近的百姓,也跪了一地,痛哭不止。

一時間,金陵城外哭聲一片。

李雲也怔在原地,半天沒有說話。

他到金陵,的確已經六七年時間了,這六七年時間,他的的確確做了不少事情。

但是在他的視角中,這都是應當做的事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沒有想到,在金陵百姓眼裡…

自己竟然已經是這樣的角色了。

李某人站在原地,感慨良多,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看向跪在自己麵前的老丈,將他扶了起來,然後開口問道:“老丈說話,條理清晰,文理通暢,是…”

老人家連忙說道:“老漢是這金陵城西陳家村的族長。”

他看著李雲,老老實實的說道:“一個月前,就有人說王上要離開金陵,老漢就一直想跟王上說說這番話了…”

他握緊拳頭說道:“王上如果缺兵,陳家村青壯,都可以…”

李雲擺了擺手,笑著示意他不要說下去了,然後他退後了幾步,看著圍在附近的百姓,深呼吸了一口氣,開口道:“諸位,我是李雲,宣州人士。”

“宣州是江南西道的州郡,但是離金陵不遠,離江南東道也不遠,我可以算是江南道人士。”

“承蒙各位父老抬愛,幾年下來,如今外人稱我為吳王,這個王號,我厚臉皮應下來了。”

李某人身材本就高大,聲音也很洪亮,這個時候場上無人敢說話,他說話的聲音自然更加響亮。

“但是,不管我做到了什麼位置,咱們江南的父老哪天見了我,稱我一聲二郎,我李雲絕沒有不應的道理。”

他看向眾人,繼續說道:“我生於江南道,起於江南道,更準確來說,我是起於江東。”

“如今,咱們江東軍的名聲,已經響徹天下。”

李雲笑著說道:“既然名頭打出來了,該做的事情自然就要去做,要是一輩子蝸居江東,將來難免為人恥笑。”

“不過有一件事,各位家鄉父老可以放心。”

李某人聲音洪亮:“不管什麼時候,我李雲永遠是江南人,金陵府,也永遠會是都城!”

“諸位,也永遠會是我的家鄉父老。”

說到這裡,李雲回頭看了看站在遠處還有些畏縮的李元,朗聲笑道:“小子,過來。”

李元年紀畢竟太小,還有些害怕,杜謙輕輕推了他一推,他才大著膽子上前,走到了李雲旁邊。

李雲牽著自己兒子的手,將他的手舉了起來,笑著說道:“各位鄉親父老,這是我的大兒子,也是我的嫡長子。”

“將來,他多半是要繼承我這個攤子的。”

“我們父子二人,在這裡向江東父老許諾。”

李雲低頭看了看李元,李元深呼吸了一口氣,緩緩點頭。

“金陵府。”

李元鼓足勇氣,用脆生生的聲音說道。

“必為李氏都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