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皇帝的決定(1 / 1)

推荐阅读:

皇宮之內,金碧輝煌的大殿上掛滿了紅燈籠,映照著每張喜悅的臉龐。

樂師們奏響歡快的樂曲,絲竹之聲與人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舞姬們身著華麗的舞衣,輕盈旋轉,如同彩蝶紛飛,為這場盛宴增添了幾分柔美。

桌上的珍饈佳肴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賓客們舉杯相慶,酒香四溢,整個大殿仿佛被一片喜慶的海洋所包圍,每個人都沉浸在為大夏勝利而歡騰的喜悅之中。

皇帝喝得最多,臉頰已染上緋紅,目光迷離中透著幾分得意。

他掃視著大殿,見大臣們一個個畢恭畢敬,俯首稱臣,更是放聲大笑,那笑聲在大殿中回蕩,震得燭火都微微搖曳。

可這份得意並未持續太久,突然間,大殿的門被猛地撞開,一名探子跌跌撞撞地衝了進來,神色慌張,幾乎是跪爬到皇帝麵前,上氣不接下氣的低語。

“陛下……族老……族老他……失敗了!”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歡聲笑語瞬間凝固,連空氣都仿佛凝固了,皇帝的笑容僵在臉上,眼神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驚愕。

皇帝的臉色陰晴不定,手指不自覺地敲打著金邊酒盞,發出清脆而急促的聲響。

他心中五味雜陳,雖然暗自期盼著那固執的族老能在外遭遇不測,以減少對自己的威脅,可真當這消息如利刃般刺來時,他又不禁惋惜。

畢竟,那些隨族老出征的精銳,是大夏不可多得的勇士,如今折損大半,無疑是對國力的一次重創。

皇帝的目光穿過層層燭火,仿佛看到了戰場上血肉橫飛的畫麵,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煩躁與不安,大殿內的燭火似乎也感應到了這份沉重,跳動得更加劇烈。

這下子,大夏精銳也算是消耗殆儘了。

皇帝的心中如同被巨石壓住,沉甸甸的,連呼吸都變得困難。

他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星辰點點,卻仿佛黯淡無光,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邊疆防線空蕩蕩的畫麵,那些曾經英勇無畏的戰士,如今已成黃土,隻留下一片荒蕪。

皇帝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象,仿佛看到外族鐵騎如潮水般洶湧而來,而他自己,卻隻能無助地站在城牆上,望著那毀滅性的浪潮,束手無策,心中充滿了絕望與恐懼。

這下子,他再也沒有心情慶祝了。那位探子顫抖著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畏懼。

“陛下……還有一事,小狐狸二姐傳來消息,說若要贖回族老與殘部,就需付出……巨大的代價。”

皇帝聞言,眉頭緊鎖,仿佛聽到了世間最沉重的判決。

他腦海中浮現出二姐那狡黠而深邃的眼神,以及她背後所代表的神秘力量。

大殿內的燭火在那一刻仿佛也黯淡了,映照著皇帝愈發陰沉的臉龐。

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似乎在權衡著這未知的代價與國家的未來。

皇帝剛要開口拒絕,說出那句“讓他們自生自滅吧”,一股莫名的寒意卻猛然襲來,讓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

他緩緩轉身,目光穿透層層疊疊的大殿陰影,最終定格在那位端坐於角落的老嫗身上。

那老嫗麵容枯槁,雙眼卻如寒潭般深邃,正以一種近乎實質化的森冷目光緊緊鎖定著他。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詭異的弧度,沒有說話,但卻什麼都說了。

空氣在這一刻仿佛凝固,連呼吸都變得異常艱難。

皇帝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從四麵八方湧來,讓他動彈不得,隻能與那老嫗對視,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懼與不安。

皇帝猶豫半響,最終改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無論如何,都要贖回族老。”

他的話語仿佛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大殿內的燭火隨之劇烈跳動,似乎也在為這突如其來的決定感到震驚。

皇帝的眼中閃過一抹決絕,他站起身來,大步流星地走向那顫抖的探子,目光如炬,聲音低沉而有力。

“傳令下去,即刻籌備贖金,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將族老與殘部贖回。”

言罷,他轉身望向那端坐角落的老嫗,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似乎是在尋求某種默許。

老嫗依舊麵無表情,但那深邃的雙眼卻仿佛洞察了一切,緩緩點了點頭,仿佛是對皇帝決定的認可。

眾多大臣聞言,皆是麵色鐵青,怒目圓睜,仿佛一群被激怒的雄獅。

新丞相率先跨出一步,雙手緊握成拳,聲音顫抖卻堅定。

“陛下,此舉萬不可!我大夏正值風雨飄搖之際,若再耗巨資贖回敗軍,國庫將空,民心將散啊!”

話音未落,幾位武將也紛紛挺身而出,怒視著皇帝,其中一位更是激動地跪倒在地,聲淚俱下。

“陛下,戰士們的血不能白流,國家的尊嚴更不能丟!請陛下三思!”

大殿內,群臣的抗議聲如潮水般洶湧,燭火在他們的憤怒中搖曳得更加劇烈,仿佛連空氣都充滿了緊張與不安。

皇帝目光如炬,掃視著大殿內群情激憤的群臣,他的聲音在轟鳴中穿透而出,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朕意已決,勿須多言!族老乃我大夏之棟梁,其功績昭昭,豈能因一時之敗便棄之不顧?朕身為天下之主,自當以大局為重,以國家之利益為先。爾等身為臣子,當助朕分憂,而非在此爭執不休!”

言罷,他袖袍一揮,轉身大步流星地走向龍椅,背影顯得格外孤獨而堅定,仿佛一座不可動搖的山嶽,屹立在大夏的風雨之中。

大臣們知道勸阻不了皇帝,紛紛選擇沉默,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和不時傳來的沉重呼吸聲。

皇帝的背影在龍椅上顯得越發孤寂,他緩緩坐下,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著更為深遠的布局。

此時,一位年邁的大臣緩緩走出隊列,他顫巍巍地跪下,額頭觸地,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陛下聖明,臣等雖心有不甘,卻願誓死追隨陛下,共渡難關。”

他的身影在燭光下拉長,如同一幅悲壯的畫卷,映襯著大殿內每一位大臣複雜而凝重的神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