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章 還有三年(1 / 1)

推荐阅读:

崔萌萌低垂著眼簾,聲音裡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落寞與釋懷,緩緩說道:“從現在起,我放下了,釋懷了,我會開始我自己的新生活。但祝你們幸福的話我不會說,因為,我還沒有幸福。”

她頓了頓,像是陷入了一段久遠而又複雜的回憶之中,喃喃低語,“在我的夢裡,周副團長還有三年”

容媚靜靜地坐在對麵,認真的聽著崔萌萌將話給說完。

崔萌萌在吃完自己所點的東西後,起身,“今天謝謝容同誌你的招待,就此彆過,再見。”

說完後便出門離開,留下容媚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反複的拆析著崔萌萌留給她的話。

三年?

這時長還真是,說短吧,還有三年呢,說長吧,留給她的時間隻有三年。

三年後,周南敘二十八歲。

所以,上輩子的他隻活到了二十八歲麼。

想到這裡,容媚又是沒來由的一陣鼻酸。

又在座位上坐了好一會兒,周圍的喧囂與熱鬨似乎都與她無關。直到服務員過來輕聲詢問是否還需要什麼,她才如夢初醒,機械地提起包,走向收銀台結賬,而後腳步沉重地離開。

離開後的她並沒有急著回去,而是直接去了許國棟家裡。

許國棟在年三十那天就已經正式從單位離了職。

年三十那天,闔家團圓,他坐在溫暖的家中,四周彌漫著飯菜的香氣和喜慶的氛圍。

他深吸一口氣,神色鄭重地將自己要辭去事業單位工作、前往深市發展的消息正式通知了家中所有人。

話一出口,瞬間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

除了許老爹和早已知道此事的媳婦兒,其他人的反應幾乎如出一轍,個個都像看瘋子一樣看著他。

他的母親瞪大了眼睛,手裡的筷子都忘了放下,滿是不可置信地說道,“你是不是糊塗啦?好好的事業單位,端得穩穩當當的鐵飯碗,多少人羨慕都來不及,你說砸就砸了,連塊碎片兒都沒留。去深市發展,自己搞個體,那能穩定嗎?這不是瞎鬨嘛,你可彆犯傻啊!”

兄弟姊妹們也紛紛附和,你一言我一語,皆是反對與質疑。

然而,許老爹卻和眾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他不僅不反對,反而還滿臉笑意,一個勁兒地支持。

他嘿嘿笑著,臉上的皺紋都透著歡喜,拍著許國棟的肩膀說道,“你跟洋丫頭合夥的啊,那你可得和人好好合作。先去深市站穩腳跟兒,將來再把那生意給做到國外去,也好帶著你爹我去看看那外國的月亮它究竟圓不圓。”

在許老爹的心裡,兒子在事業單位的工作也就是個在工地天天跑腿兒的泥瓦匠,又辛苦又沒太大前途。

如今能有機會去深市發展,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特彆有麵兒的事。他每天都認真看報紙,對國家的發展趨勢心裡有數。現在國家大力搞建設,深市作為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到處都在大興土木,活兒肯定多得做不完。在他看來,兒子要是去了,那指定有刷不完的牆,賺錢的機會多著呢。

而且這次還是和那洋丫頭合夥,在許老爹眼中,那洋丫頭機靈聰慧得很。

就瞧她把自家店鋪搞得多紅火,租了他家店鋪才沒多久,又接連開了好幾家分店。賺錢的速度比他這個房東老板還快,許老爹堅信,兒子跟著這樣能乾的丫頭,那可不就是等著發財嘛。

他還想著,那丫頭指定是去過外國,見多識廣,兒子以後跟著她,保不準也能出國開開眼界。兒子能出國,那他以後跟著兒子,說不定也能實現出國的願望,去看看外麵不一樣的世界,想到這兒,許老爹的眼神裡滿是期待。

說完更是激動的手一拍,“我就說爹當初介紹那洋丫頭給你沒介紹錯吧,你瞧,好人這就是有好報的。”

許老爹越說越激動,猛地一拍手,聲音都提高了幾分,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神情,大聲說道,“我就說爹當初介紹那洋丫頭給你沒介紹錯吧,你瞧,好人這就是有好報的。”

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讓許國棟的娘以及在座的兄弟姊妹們都聽得一頭霧水,大家麵麵相覷,臉上寫滿了疑惑。

“楊丫頭,什麼楊丫頭?”許國棟的娘率先發問,她皺著眉頭,眼神裡滿是不解,目光在許老爹和許國棟之間來回打量。

其他兄弟姊妹也紛紛投來詢問的目光,一時間,飯桌上充滿了疑惑的氣息。

“國棟,你可彆聽你爹的,咱們家可不能亂來這些。”

許國棟的娘反應過來後,第一個站出來警醒反對。

她神色嚴肅,語氣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在她心中,雖然平日裡和兒媳婦相處時有不少磕磕碰碰,但家裡一直秉持著傳統的家風,絕不能在外邊做出任何違背道德原則的事情,這種原則性的錯誤,是絕對不能犯的。

她緊緊盯著許國棟,生怕兒子真做出什麼糊塗事。

許國棟聽到這話,隻覺得對許老爹無語至極,可又拿他沒辦法。

他無奈地歎了口氣,趕忙解釋道,“娘,想什麼呢,爹說的洋丫頭就是租咱們店麵的劉蓉嬸子她兒媳婦,人是少數民族的,長了一張和咱們不一樣的臉,有些像外國人罷了。”

此話一出,眾人懸著的心稍微落了地,但新的好奇又湧上心頭。不僅是許國棟,就連許老爹也被拉著接受了一番盤問。

許國棟的兄弟姊妹們你一言我一語,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拋出來。“這少數民族的姑娘咋就和她合夥做生意啦?靠譜不?”“她有啥本事啊,能把生意做大做強?”

麵對這些問題,許國棟耐心地一一解答,講述著自己和劉蓉嬸子兒媳婦相識合作的經過,以及對未來生意的規劃。

而許老爹也在一旁時不時插上幾句,補充一些他所知道的細節,原本充滿誤解與疑惑的飯桌上,漸漸變成了一場關於未來發展的熱烈討論 。

容媚對這些小戲劇並不知情,她此番來找許國棟,純粹是為了詢問籌備工作的進展。

她抵達時,許國棟恰好在家。

“妹子,快屋裡坐。”許國棟滿臉熱忱,一邊側身讓出進門的空間,一邊笑著招呼容媚。待容媚進屋後,他又趕忙轉身,手腳麻利地為她沏了一壺熱氣騰騰的茶。

兩人很快便切入正題,開始仔細地對接公司裡的各項事務。許國棟條理清晰地彙報說,公司的保證金早在年前就已順利交了上去,相關資質也都辦了下來。

此外,他還租下了一處廢棄的小廠房。經過他日夜構思與精心設計改造,原本破舊不堪的小廠房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小單位。

既然是正兒八經的公司,那自然要劃分不同的部門。

在人員招聘上,最先聘請的是專業會計,畢竟財務工作至關重要,不容有失。其次,考慮到日常辦公環境的整潔,還招了一位負責打雜掃地的大姐。

另外,還有幾個和許國棟一塊兒從原單位毅然跳槽出來的同事,他們都是業務上的熟手,對新公司的起步有著不小的助力。

至於底層的工人,工作地點不在公司,所以暫時無需過多安排。算下來,現目前加上容媚,在公司裡辦公的一共有八人,這裡麵就包含那位專門打掃衛生的大姐。

容媚認真聽完,微微點頭,接著又神色關切地問道:“郭剛那邊如何了,可有消息?”

許國棟神色篤定,語氣輕鬆地回答,“問題不是很大,咱們心心念念的那塊地,想來再過一個月應該就能批下來。”

“那就好。”聽到許國棟關於公司籌備進展的彙報,容媚心裡總算是落下了一件事,原本微微蹙起的眉頭也隨之舒展開來,臉上浮現出一絲輕鬆的神情。

不過,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和許國棟好好商量一下。

她微微坐直身子,神色認真地開口說道,“等到那塊地下來,我想”

話還沒說完,許國棟就笑著把她的話接了過去,那笑容裡帶著幾分胸有成竹,仿佛早就料到容媚要說什麼。

“我知道的,周大哥的事,放心吧,現在周大哥在項目組學得挺好的,再熟悉一個月,直接過來接手這裡沒問題的。”

容媚聞言,臉上閃過一絲詫異,她疑惑地看向許國棟,不太明白他怎麼會如此篤定地說出這番話,眼神裡滿是不解。

許國棟瞧出了她的疑惑,也不著急,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緩緩解釋道,“這不你年前和我提過這事麼,等到周大哥年後再到工地上時,我就自作主張地跟熟人打了聲招呼,讓他先進了項目組,帶著他乾些項目上的一些雜活兒事,先熟悉下項目。他已經去學了幾天了,學得挺快挺好的,依我看啊,等到咱們把那地給拿到手了,他應該也就能完全接手這邊的事務了。”

容媚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周正付年過完後去工地上班時,就被許國棟托人直接把人給安排進了項目組。這件事她此前毫不知情,而她剛想說的,也正是關於周正付未來工作安排的事,沒想到許國棟竟然已經提前做了如此周全的安排。

她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意,對許國棟的辦事能力和貼心程度又多了幾分認可,“許大哥,你可真是想得太周到了,我都還沒來得及操心,你就已經辦好了。”

容媚由衷地感歎道,語氣裡滿是感激。

“都是自家兄弟,又都是為了公司的事,這都是我該做的。”許國棟擺了擺手,臉上帶著謙遜的笑容,兩人又就去深市的事情展開了討論。

容媚神色關切,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詢問道,“在十五之前能走麼?”對於這次前往深市開展項目,時間緊迫,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至關重要。

許國棟微微皺起眉頭,略作思索後回答,“項目上的人都沒問題,工人的話,這暫時還不能完全的確定。”提到工人的問題,他的臉上露出一絲擔憂。在他看來,工人的不確定性的確是個棘手的難題。

畢竟,一旦帶過去,至少得好幾十個人。

關鍵是沒有合同約束,有的人今天答應得好好的,明天就可能反悔回絕。

畢竟這是要遠走他鄉,而且短時間內無法回來,一去至少就是好幾個月,更甚者可能長達一年。

誰也不知道在這段時間裡會發生什麼變故,家中突發急事、對陌生環境的擔憂,這些都可能成為工人臨陣退縮的理由。

容媚聽後,不自覺地蹙眉,陷入沉思。

片刻後,她果斷地說道,“工人你這邊先聯係聯係,我在深市那邊也聯係聯係。”

其實,關於工人這個問題,容媚目前手裡倒是有一些人脈資源。

周南敘以前認識的不少戰友,現在有好多都在深市。

要知道,早在1980年,深市經濟特區設立的消息一經下達,就如同一聲激昂的號角,響徹全國大地。

許多工程兵部隊積極響應號召,拉了一火車皮又一火車皮的工程兵南下搞基礎建設。

那些日子裡,火車的轟鳴聲仿佛是建設的前奏,無數熱血青年懷揣著夢想與使命奔赴深市。

他們風餐露宿,不畏艱難,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揮灑著汗水。

正是因為有這些工程兵夜以繼日地拚搏,才有了如今深市的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的道路縱橫交錯,讓這座曾經的小漁村蛻變成了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都市。

而周南敘的那些戰友,大多都是當年參與建設的其中一員,他們熟悉深市的環境,也有著豐富的建設經驗,這可比冀省的工人更熟悉。

隻是帶上冀省的工人,也算是組建屬於公司的長期合作團隊,人手方麵更充足,現在對於項目是完全不缺的,缺的是工人,人手越多,她才能接更多的活,賺更多的錢。

三年,留給她的時間隻有三年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