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陸泉看向天空的雲朵,搜尋王教授所說的目標,但是遠方的雲朵鋪天蓋地,他一時間也沒找到王教授描述的雲彩。
於是他疑惑的看著三人。
王教授有些焦急:“就是那一朵……”
他抬頭看看天空,剛才的雲朵已經變換了形狀,長得無法形容,於是求助的扭頭看向年輕的研究員。
“翻車魚雲。”
王教授抬頭看了看天空,然後猛然狂點頭:“啊對對對,你看,就是那朵翻車魚雲。”
陸泉又忍不住抬頭看上麵的雲彩,他倒想看一看哪一朵雲能長的跟翻車魚似的。
然後,他還真發現了一朵神似翻車魚一樣的巨大塔雲。
他看了看,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總感覺這朵雲與其他的雲不一樣,上麵被陽光照耀的雲頂有些黯淡。
嗡——————————————
聲音還在持續,那朵雲像是在變化,但,奇怪的是,其它的雲始終在隨風而動,唯有這朵塔雲就像是釘死在了空中一樣。
陸泉神色有些凝重,他也感覺到了這朵雲彩的不同之處,去船長室拿出了一個望遠鏡後就迫不及待的看向了那朵雲彩。
隨後,他倒吸一口涼氣,盯著天空,緩緩的放下了望遠鏡。
王教授見狀,明白了他肯定是看到了那個東西
“你覺得,那東西跟這道聲音有關麼?”
王教授搖搖頭:“目前看來,還不清楚。”
“它有多大?”
“根據雲層相對高度與還未被遮擋部分的大小來推算,保守估計長度大致在3公裡左右。”
陸泉大吃一驚:“你在開什麼玩笑?你知道三公裡是啥概念嗎?”
第(1/3)頁
第(2/3)頁
無外乎陸泉這麼震驚,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是阿米瑞克的cvn-78,人類站在上麵無比渺小,但其長度也才不過隻有337米。
王教授神情嚴肅:“我可沒有開玩笑,7000米的高度,哪怕是機身長達70米的客機看起來也跟芝麻差不多大。
這個翻車魚塔雲垂直厚度大致在四公裡,寬度大致在五公裡左右,依靠其輪廓與外露部分的大小照比例計算的話,我還可能往少了算,更何況其相當一部分與其他的塔雲連在一起,根本看不到其具體輪廓。”
陸泉遲疑了一下,隨後搖搖頭:“問題是,剛才聲音響起的時候,艦隊就開啟了雷達,但是到現在艦隊,也沒有發出警報,也就是說可能雷達也沒發現這個家夥,會不會是幻象。”
“如果是海市蜃樓,這東西又是什麼東西的投影?或許那玩意兒雷達本來就無法看到呢?”
陸泉凝重:“你覺得這東西……”
他斟酌了一下,換了個描述:“這個類似生物一樣的活物究竟是什麼?對我們有害嗎?”
王教授嚴肅起來。
“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我猜測,那是可能是……大氣生物。”
大氣生物是一位英國動物學家,茲基碩德博士提出的一種假說,他長期研究水母和浮遊生物,發現水母的運動原理與熱氣球類似,均通過介質的相互作用產生動力。
他認為,若水母能在水中生存,大氣層也可能存在類似生物。
這類生物的身體一般是半透明凝膠狀,類似水母,靠雷電或捕食鳥類為生,並且死亡後易分解液化,並且導致了不少ufo目擊事件。
這種假說並非空穴來風,在1970年,科學家在研究雨水時,就發現雨水中含有微量的維生素b12。
他們開始以為是地表上的灰塵帶入雲層中,但是在檢查雲層中的灰塵後發現,這些維生素b12隻來源於雲層本身,和灰塵毫無關係。
科學家猜測,可能是雲層中有大量微生物存活,當時由於技術限製,無從研究,直到2017年,法國科學家在海拔1465米的氣象站中采集到乾淨無汙染的降水樣本,並進行了基因測序。
結果發現,這份樣本中有超過28000多種微生物的dna或rna,細菌和古菌有22000多種,真核生物有2600多種。
眾所周知,紫外線很容易就可以把微生物殺死,更彆提在雲層上的紫外線。
研究後發現,這些生物早已有了抗紫外線的功能,還有抗低溫,乾燥的保護外衣,科學家經過監測發現,雪花中在1/3的雪花核含有大量細菌,這證明大氣是有微生物活躍的。
1987年12月20日,菲律賓一艘渡輪與油輪相撞,導致1600人死亡,事故發生後,現場海麵上的散落的石油呈現出奇怪的龍形,並且有傳言是撞上了不明生物。
第(2/3)頁
第(3/3)頁
於是,事件不久,多國,共同組成了國際教授隊,可到了現場, 專家們卻無從下手,因為,現場有一種疑似生物的凝膠狀物質,蔓延了數百公裡。整個救援花費了69個小時。
並且日本科學家分析並繪製了一張大氣生物的解剖圖,以摩根的名字命名,傳言,美國軍方秘密地帶走了一份神秘的屍體結構,運往內華達州,而俄羅斯被懷疑保存有這隻“龍”的中心器官。
然而最終,隨著科技進步,大氣生物理論因為缺乏真實證據與生態環境而爭議不斷。
不過這種假說為後來的文學發展提供了許多靈感,其中就包括了洛老筆下的飛天水螅與無翼蠕蟲這兩種神奇的種族。
王教授翻開筆記本展示給陸泉自己剛才畫的東西:“我們看到的隻有雲層邊緣那些有規則蠕動的雲,雖然隻能看到局部,不過可以合理的猜測這個大氣生物應該是類似水母一樣,它可能是半透明的,也可能是類似雲朵一樣的白色,籠罩在雲層中央,或許是在進食。”
陸泉聞言,有些懵懵的看向了天空:“進食?”
王教授點點頭:“沒錯,大氣中也有很多漂浮的微生物,尤其是雲層中更甚,你可以把這些雲看做是充滿水汽的培養皿一樣……它的生態位很可能就跟海洋中的鯨魚一樣,以濾食大氣微生物為生。”
陸泉更為震驚:“既然如此,這東西是怎麼飛起來的?為什麼能這麼大?”
“這兩種都是同一個原因,並且還能解釋你的另一個疑問。”
王教授深吸一口氣。
“我覺得,它的密度恐怕非常低,就跟氣凝膠一樣,因此可以通過浮力來“漂浮”在空中,也不需要多少物質就可以存活,並且因為其密度可能跟雲朵一樣,它可能與周圍空氣的電磁特性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因此無法被識彆。”
旁邊的那些聲學研究員突然喧嘩起來,陸泉扭頭看過去。
“……有咩搞錯,聲音怎是來自天上?”
“數據就是這樣顯示的嘛,你問吾吾也不知嘛……”
陸泉神色無比凝重,收回目光:“看來的確如此,我現在立馬向上麵彙報,指揮艦那邊可能就有我們這一片的衛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