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紫嵐,你自己在這兒傻笑什麼呢?”阿宛扯了扯方紫嵐的衣袖,她這才回過神來,“沒什麼,感謝皇後娘娘,讓兵符得來全不費工夫。”
阿宛抬手就要摸她的額頭,“你莫不是發燒了?”
“彆鬨。”方紫嵐抓住她的手腕,“我好得很,就是很高興。”
阿宛猛地搖了搖頭,似是不能理解,“你高興就好。我是來和你說一聲,外麵的府兵都按你的吩咐,打發回衛氏了。”
方紫嵐應了一聲好,阿宛疑惑道:“我不明白,抓住了衛氏逾製這麼大一個把柄,為何不用?”
“適才皇後娘娘的懿旨你可聽清楚了?”方紫嵐不答反問,阿宛小聲重複了一遍,也沒發現任何端倪。
“皇後娘娘都知道兵部不太平,特意下了懿旨。”方紫嵐提醒道:“你覺得她會不知道衛氏府兵逾製?”
阿宛恍然大悟,“懿旨中隻說衛翼私用兵符,既沒有說私用兵符做了什麼,更沒有一句提及府兵,難道皇後娘娘不是要幫你,而是有心回護衛氏?”
“皇後娘娘不是回護衛氏,而是提點我,府兵逾製的事還不能揭露出來。”方紫嵐冷了神色,阿宛皺眉問道:“為什麼?”
“我本就是世家大族的眼中釘,若是再揭露府兵逾製這樣一件世家大族皆有的罪過……”方紫嵐頓了一頓,拖腔拉調道:“豈不是要徹底成為所有世家大族的公敵?”
“可錯的人不是你,分明是那些世家大族……”阿宛話還未說完,就被方紫嵐打斷了,“世上不是所有事都能論對錯,我一人如何敵得過那麼多的世家大族?”
阿宛神色不甘,悶悶不樂道:“那就這麼算了嗎?”
“不會。”方紫嵐篤定道:“一時做不到的事,一世未必做不到。”
阿宛看著她,她的臉上沒什麼表情,眸光卻異常堅定,連帶著自己的心,也安定了許多。
“我相信你。”阿宛聽到自己的聲音,這樣說道。
方紫嵐眼中閃過一抹訝異,然而阿宛移開了目光,看向陰沉的天空,“當初你說你要成為天下第一的時候,我不相信,但你做到了。”
“後來嫵青說你要躋身朝堂之時,我也不相信,但你又做到了。”阿宛長舒一口氣,自顧自道:“再之後北境陷阱,西關劫匪,東南瘟疫,綺羅守城,每次你都能做出讓我意外的事。因此我覺得,隻要有你,便沒有絕境。化險為夷,變不可能為可能,是你所長。”
“原來小阿宛是這麼看我的。”方紫嵐的聲音透著笑,“既然如此,那便借你吉言。願大京終有一日,能如我所願。”
“真是自大啊。”阿宛忍俊不禁,方紫嵐伸手揉了揉她的頭發,“沒辦法,誰讓小阿宛相信我呢?”
阿宛無奈地撥開了她的手,“我都多大了,你還揉我頭發?說認真的,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
“兵符到手,自然要去京郊大營了。”方紫嵐理所當然道:“衛常泰見了兵符,隻能束手就擒了。”
阿宛潑冷水道:“若是這般容易,衛昴大人為何不自己拿了兵符去京郊大營,反而要你來跑一趟?”
方紫嵐沉默不語,在見到衛翼之前,她以為衛昴是為了避免與其衝突,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可見到衛翼之後,她覺得自己想錯了。
衛翼這樣的,便是有十個百個衛昴也不會放在眼中,根本不需要以兵符為理由,讓她特意走一趟。也就是說,衛昴隻是不想她去京郊大營,這才找事讓她做而已。
京郊大營究竟發生了什麼?上官敏還在其中……
“方紫嵐……”阿宛的聲音扯回了她的思緒,她斂了神色,道:“罷了,我們先回府再說。”
方紫嵐愣了一瞬,心道李晟軒竟然派了諸葛鈺過來。她忙起身打開了門,隻見阿宛和諸葛鈺站在院中。
兩人正待寒暄,聽到開門的吱呀聲響都不約而同地看了過來。
諸葛鈺淡淡一笑道:“多日不見,嵐姐姐可還安好?”
“我一切都好。”方紫嵐微微頷首示意,走到了兩人麵前,“陛下遣了阿鈺過來?”
“陛下本是要我來的,誰知玉成王主動請纓,就遣了我們兩人一起過來。”諸葛鈺回複了一句,方紫嵐笑道:“我遷府能請動你們二位來幫忙,真是好大的麵子。”
阿宛則是疑惑地打量了四周,“王爺人呢,怎麼沒有見到?”
“王爺先行一步,去了新宅等候。”諸葛鈺主動解惑,詢問道:“嵐姐姐可都收拾妥當了?若是一切妥當,我們現在便可啟程去新宅。”
“好。”方紫嵐點了點頭,吩咐阿宛去找曹副將準備出發。
諸葛鈺隨方紫嵐一起從前院離開,阿宛和曹副將喊人抬了行裝從後院離開了驛館。
一路上諸葛鈺和方紫嵐說起了北境之事,“陛下有意,擢王全治大人接替你的位置,讓我先來與你打個招呼,問問你的意見。”
“官員任命這種事,陛下決定就好,我能有什麼意見。”方紫嵐好整以暇地看向諸葛鈺,“隻怕王家上來了,皇甫家又要不甘心了。”
“燕州文武分治向來是涇渭分明,當年上官敬文武雙全是唯一的異數。如今皇甫家執武,與其分庭抗禮的公卿世家自是要書香大族。”諸葛鈺條理分明,“放眼整個北境,最合適的莫過於王家。”
“確實,燕州城中居高位的文官共三位,一位是王全治大人,一位是鐘堯大人,還有一位是陸知章大人。可惜鐘大人布衣出身沒有家族依憑,而陸大人又受陸唐牽連難以翻身……”方紫嵐話說了一半猛地轉了話音,“當初我走馬上任之時,憑的是武將戰功……”
見她不由自主地怔住了,諸葛鈺笑得清淺,“嵐姐姐不是已經猜到了?當初北境亂局剛平,各中勢力錯綜複雜,陛下不敢輕易任命文官上任,隻得讓你以武將的雷霆手段去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