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沃爾瑪倉庫》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小青聽著穆晶晶把嵐山閣的前事娓娓道來,心中再次升起對穆晶晶的崇拜之情。
同時她也由衷的感歎道。
“當初那些先賢們在條件如此惡劣的天行山脈裡紮下了根了,為了知識的傳承甘願在這窮山惡水之間披荊斬棘,為了把文明的火種保留下來,就等有朝一日再放光芒。這些先賢都是英雄。”
穆晶晶也讚同的點了點頭:“是啊。無論在在哪個角度看。這些先賢都是英雄。你我雖是柔國人。但也不能否認這點。在這些先賢的眼中。恐怕早已沒有國家之間的區彆,他們心中隻有天下。”
“天下!!”小青默默念著這兩個字。仿佛這兩個字有魔力一般。
“那之後呢?他們這些人安定下來後就成立了嵐山閣嗎?”
穆晶晶搖了搖頭:“當時在這塊平原已經被他們開發的差不多後,工匠們便繼續向天行峰上開拓。”
“為什麼他們要向山上走?開拓山下不更方便嗎?”小青疑惑的問道,覺得這幫人做的事吃力不討好。
“誰都知道山下好,但你忽略了一個因素,那就是那個年代是什麼年代?那是個兵災天下的年代,雖然天行山脈一般不會有人進來。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山下無險可守,一旦出現兵禍,那將是大難臨頭。所以才選擇了吃力的向上鑿山開道。”穆晶晶解釋道。
小青聽完後恍然,是自己想差了,忘記那是什麼年代了。隻要在山上,來多少兵馬也沒用,工匠們做的機關在這樣的地形裡,來多少死多少。也完全不怕被包圍,隻要多開幾條支路,除了熟悉這裡的自己人,外人絕難摸清。有事發生也可隨時從其他方向撤退。
這是在特殊時代下迫不得已的做法,一切,都是為了自保而已。
“在能工巧匠和百姓們的齊心協力下,曆經數年終於把通往主峰天行峰的道路打通,後來陸續又把主峰四周的次峰也用山路相聯通。”
“形成了現在龐大又複雜的格局。主峰就是現在嵐山閣的所在地。而圍繞著主峰的六大次峰,就是聞名天下的嵐山六院。”
“做到這些,也不過隻用了區區十數年。就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裡,一群工匠,醫者,讀書人組成的團體,終於在這個人畜難行的天行山脈裡站穩了腳。”
“也就在那時,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賢宣布,要在天行峰上建立一書院,用以發展和傳承天下學問。嵐山閣就此成立。”
穆晶晶說到此處,仿佛也是眼中有光。仿佛她現在就身處當時那嵐山閣初創之時。看到了一群大毅力之人為了知識的傳承而付出的犧牲和努力。
小青也是感慨萬千,又問道:“原來嵐山閣還有這等往事。這也太不容易了。但是它又是憑借什麼?讓嵐山閣擁有現在這樣超然的地位呢?難道就是因為嵐山閣的那些典籍?”這個問題才是小青最大的疑惑。
“嵐山閣擁有現在的一切,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聚。天時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而造成的讀書人,工匠,醫者的一次大規模聚集型避難。”
“千萬不要忽略了這個關鍵,這一點反而加速的很多學派之間的交流,在此之前。各家各派都是敝帚自珍,家家的絕活都密不外傳。現在都在一起為了生存。也就沒那麼多規矩了。”
“各家都把自己的絕學和心得拿出來集體研究。這種事情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也間接的造就了嵐山閣的學問體係的井噴。比之外界,嵐山閣要高出太多了。”
“外界哪怕還有傳承沒有斷絕。那也是獨自發展,獨自研究,哪裡會有嵐山閣這樣開放融合的獨特學術風氣?”
“更何況外麵兵災不斷,能活下去就不錯了。哪還有心思研究學問?這一進一退之間,最後兩者差出的距離,不可以道裡計。”
小青訝然:“難怪這嵐山閣號稱文宗泰鬥。原來根源出在這?”
穆晶晶微微頷首,繼續說道:“接著是地利。因為天行山脈的獨特地勢。不但易守難攻,還沒有油水,對於當時的天下諸侯來說,誰也不會吃飽沒事把精力浪費在這個不毛之地上。這個都不用細說你能明白。”
“至於人和才是最最關鍵的。”穆晶晶頓了頓,本想要賣個關子,但看見小青那真摯而又求知的眼神便又放棄了這個念頭,轉而繼續說道。
“由於當時天下處於四處征戰的狀態,那些武夫隻知殺人,不知治理,由於這次大規模的避難,整個大恒朝在野的賢才不是被殺就是早已經跑上山了。導致天下人才凋零。雖然有一些諸侯也很重視文人工匠,但人數太少,質量太低,沒什麼太大作用。”
“等各大諸侯都反應過來時。嵐山閣已經在天行山脈站穩腳跟了。這時,這些諸侯才想起來文人與工匠的重要性。”
“否則打下了偌大的城池都沒人治理。兵器無人打造,傷者無人醫治,這就很尷尬了。”
“要怪就怪當今天下讀書人太少,百姓中一千人裡有一人識字都不錯了。於是各個諸侯才想到派人到天行山脈裡來找人。”
“起初各大諸侯還想靠武力用強。結果派出的大軍連人影都沒看到。就在大山裡死傷過半,不是半路被工匠們設置的機關殺的屁滾尿流。就是在山裡迷路導致全軍覆沒。”
“最後諸侯們實在沒辦法,隻能認栽。撤掉大軍,派出使者並用足禮節,請人出山相助。嵐山閣就是這樣崛起的。”
“此事說起來不過寥寥幾語,可換成當時嵐山閣的境遇,時刻都有著覆滅的危險。一旦被大軍尋到嵐山閣的具體位置,結局還真不好說啊。畢竟那時候的嵐山閣還太過弱小。遠不比現在的規模。”穆晶晶歎息道。
隻是不知道這聲歎息,是在感歎當時嵐山閣的不易,還是在歎息諸侯們當時沒有在嵐山閣最弱的時候滅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