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偉大的設想(1 / 1)

推荐阅读:

簡進忠在曾棨帶領之下,沒有首先進入大寧這座縣城,而是直接去巡視治水。

主要巡視的,也是植樹造林的情況。

造林,是治水中的一個重點,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植樹造林,保水保土,才不會有泥沙被衝走,而河流的河床,才不會提高,從而導致缺堤,另外水也不會流失,增加河流的流量等等。

這是一個,比較長遠的,對治水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路之上,曾棨還擔心簡進忠聽不懂,隻好詳細地把這個計劃、做法等,都說了一遍,說得很是細致,哪怕是剛剛入門的人,都能聽得懂。

“曾大人不用遷就我。”

簡進忠聽了差不多,哈哈笑道:“你的治水方法,我在來之前,已經了解得差不多,好像還是史書上傳下來的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效果。”

“既然簡大人知道,那麼我就方便解釋很多。”

曾棨對此,完全不意外。

既然簡進忠能來巡視,肯定做足功課,不會沒有任何準備,就這樣來了,這也不是簡進忠的風格。

朝中官員誰不知道,簡進忠人如其名,儘忠儘責。

隻要是他要負責的事情,一定會把這件事了解得最好最清楚,用最正直的態度,完成整件事,絕對不會敷衍了事,這就是他的個人風格。

曾棨說道:“看來我剛才,都是白說了,哈哈……”

這樣就是開玩笑,簡進忠也聽得出來是開玩笑,但又說道:“也不是白說,至少曾大人說出來的,比其他都要直觀很多,我能聽懂的也更多。”

道理是這個道理,曾棨也就不計較這個。

接下來,他帶領簡進忠,前去看看治水的現場,也就是種植樹木的現場。

不過除了種樹,加固河堤等,他們都在做。

這個加固河堤,不是為了防止缺堤,而是防止泥沙的流失,總體來看,需要加固的地方不多,隻是在一些特彆惡劣的地形之下,需要安排水泥鋼筋加固。

曾棨還和簡進忠講解了,應該如何治水,怎樣去視察當地,考慮哪些地方需要退耕還林,哪些地方不需要,哪些地方需要重點處理等等。

這些專業知識,聽得簡進忠連連點頭,豁然開朗。

聽了簡進忠最專業的介紹,確實要比一路上,道聽途說,或者各地知縣的解說,要好太多。

同時他又佩服得不行,換做是自己,真的做不到這一步,曾棨能在這些地方,做了那麼多,不是沒有理由,主要也是實力比較強。

也怪不得那些地主豪強,對曾棨如此反對。

因為曾棨的治水,真的會破壞他們的利益,完全不需要考慮他們是誰,不在乎權勢有多大,隻要是妨礙了治水,並且他們還是不乾淨的,那麼不好意思了。

如果他們是乾淨的,曾棨還願意和他們談一談。

但是,大部分都不乾淨,那麼搞了的人,越來越多,曾棨在這裡遭到的反對更多,算得上聲名狼藉。

可是,在普通百姓眼中,曾棨又是名聲好得不能再好。

他是百姓眼裡的英雄,是真正能為民的好官。

這種兩極分化的名聲,讓簡進忠不知道如何評價,不過作為最普通百姓的一員,科舉之前,他也是大明最底層的人,本能地要站在百姓那一邊。

地主豪強,不值得同情。

“我的想法,不隻是這些。”

曾棨走上一個高坡,往遠處看去,續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不過是沿河的土地,種植樹木,但這樣遠遠不夠,需要做到真正沒有後顧之憂,還需要把這些……”

他伸手指了指,眼前那些因為過度砍伐樹木,開墾種地,導致的一片荒蕪,溝壑縱橫的土地,道:“如果有可能,我還想把這裡,全部退耕還林,還大地一片綠色。”

簡進忠聽著,搖頭道:“曾大人這一步,隻怕很難做到,也很難走下去,如果全部變成林地,那麼當地的百姓,如何耕種生存呢?這一點得不到解決,其他的永遠不用想。”

糧食、耕地,是百姓的命根子。

哪怕現在大明不缺糧了,可以做到少部分人耕種,養活大部分人的程度,但耕地依舊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部分,還是很多人的命根子。

你這是把他們的命根子奪走,他們願意給你?

絕對不願意!

那些百姓,會拚命了。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經商,更多老實本分的人,還是願意在家裡種地、種糧,這是普通百姓的本分了。

“對啊!”

曾棨承認道:“目前隻是個構想,能不能變為現實,暫時還不清楚,不過未來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就得極限地調配林地資源,安排好一切,我決定了,下半生為此而努力。”

他在這裡治水,其實還治出了感覺,以及感情。

認為治水,可以滿足了自己,也能滿足了百姓。

這是為國為民,極大的好事,願意一直做下去,也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看到下遊的百姓,因為治水而滿臉歡喜,再也不用遭受水患,更不用擔心,隨時會被洪水淹沒家園、莊稼等,這一份成就感還是很滿足的。

簡進忠看著曾棨滿臉期盼的樣子,好像能理解,並且明白他為何要這樣想。

這為的就是是百姓,是為民!

簡進忠曾幾何時,所想的也是全心全意為民,全心全意為大明,儘到自己最後一份努力,春蟬到死絲方儘,但是現在的境界和覺悟,距離曾棨的,其實還是差太遠了。

曾棨的境界,遠超出了自己。

“未來要做到我所想的,真的很不容易。”

“我要尋求更好的辦法,來調配好一切,或者請求科學閣那些科學家,儘可能地研究更加高產的作物。”

“在糧食得到暴漲的前提下,對耕地的要求,就不算特彆高,或許這樣能實現我心裡所想的一切。”

曾棨還在說著,自己心裡的願望。

其實都是最簡單的想法,能不能實現,他也不知道,但想法總得要有的,不能連想都不敢去想。

這些他還是第一次說,簡進忠算是,第一個知道這些的人。

簡進忠佩服道:“我自詡儘忠儘責,為國為民,但今天和曾大人一比,我遠不如曾大人!”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