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報信?”
朱威敲著桌子有些拿不準了,按理來說現在可沒有哪個勢力能夠突破朱威的眼線,也沒有哪個勢力能夠不經過朱威同意就可以和宮中聯係。
那麼朱熊說的報信是什麼意思?
給誰報信?給誰送信?怎麼能到朱芷手中?
“大人,要不要抓起來?”
秦成對朱二和朱熊的做法很不理解,在他看來,現在這日子好好過著比什麼都強,怎麼偏偏有人想要搞事情?
朱威沒有派人盯著朱二,可是那望春樓的掌櫃的能不留個心眼嗎?朱二他們說的話,那掌櫃的可是一五一十都記錄下來了。
朱威擺了擺手:“不用,讓人盯著就行了,另外給陳子義傳信,加強對各地商賈的滲透,最好能夠摸清楚有哪些人心中有怨。”
“是!”
“還有,給李牛說下,朱芷若是出宮,必須由我們的人保護。”
“是!”
秦成走後,朱威仔細想了想,最反對他的大勢力,其實就是東林黨了,可是東林黨已經投誠,現在分批去往日本任職。
按理來說,彆的鬆散勢力,其實都不太上得了台麵,朱威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給朱芷送信什麼的,朱威並不擔心,隻是信件而已,內外都在朱威的掌控中,翻不起什麼風浪的,但是朱鎮的死,是萬萬不能讓朱芷知道的,至少…在現在不能讓朱芷知道。
之後一段時間,朱二倒是沒有再來煩朱威,巴圖爾蓀已經準備好奔赴遼東,兩個部落的百姓,也都已經到了既定位置。
朱威的處理這些韃靼人的方式很簡單,派人先修建簡易住房,分給韃靼人,讓韃靼人摒棄傳統的蒙古包。
而後用重利吸引寧夏山西陝西等地的百姓,將他們與韃靼人混在一起,不論是住房,還是耕地,都由漢人人為分割韃靼原本的族群。
這般做法,不但能夠讓韃靼人不能輕易聚集,更能讓漢人去教授韃靼人農耕技巧。
而那所謂的重利也很簡單,原本分了地的,就按照比例置換土地,因為有熟地與荒地的區彆,一般兌換比例都在一比二以上,有些水田之類的,能兌換到一比三,原先一畝地,現在能換兩三畝,這個誘惑可不小啊。
另外除了一家人五十兩銀子的安家費與免賦稅的政策之外,其他的就是看他們負責的韃靼人所生產的糧食多少了。
全部按百分之一給予獎勵。
用當年糧價折算,可以給糧食,也可以折現。
彆小看這百分之一,一家漢人教授五到七家韃靼人耕種,每家每戶都分了不少於十畝的田地,百分之一在這時候,是能夠養活三五個人的。
當然也是有期限的,期限為十五年。
這時代的荒地想要真正變成熟地,所需時間至少三年,長則五年,其實到了最後算下來,漢人得到的利益不是很多。
大家大戶的,看不上這些,但是小門小戶的,能多賺點銀子,可就了不得了,日子隻要能比以前好一分,那就值得用命了。
這樣的政策一出,立馬讓天下矚目,這是一種新的安民方式,與以往的安民手段截然不同。
有遠見的人自然能看得出來,政策若是能夠好好落地,後續基本不需要太多公家力量去維持了,所有的一切都會由百姓自發完成。
這時代的人,可並不笨啊,這樣的手段要是沒人能想的出來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時代又是階級分明的時代,能想出這種手段的人,自然也能相出朱二那般的辦法,哪個方法對他們有利,他們自然會選擇哪個。
所以,朱威的這種政策,又是給天下人上了一課,也更讓天下人明白,朱威對於新政的決心。
新紀二年八月十五。
隨著朱缶與胡厲一齊下鋤,百年草場迎來了它們最後的時光,相信用不了多久,牧場就能變為良田。
宋應星作為朱威親封的安民使,入駐蒙明省,主管一切蒙漢事宜,也主管農事。
新紀二年九月初二,工部一行人,由徐光臨帶領抵達寧夏。
新紀二年十月初五。
一聲巨響,好似天崩地裂。
在煥土堡附近的賀蘭山脈餘脈,開始采石挖礦。
大基建計劃,正式開始。
新紀二年十一月十二。
第一批水泥,經寧夏水泥路,送往陝西,徐希帶領兵士五千,流民三十萬,開始沿著官道鋪設新的水泥路。
這條路,首先通往榆林,之後入鹹陽,而後到潼關入洛陽。
而第二條水泥路,則是從洛陽一路南下,經湖北入湘西,再連四川江西。
至於南方諸省,因為水路發達,通陸路的需求不太急切,放到了第三批。
同一時間,由京城通往寧夏的水泥路,也正式動工,一路往寧夏走,一路下河北入河南,在洛陽交彙。
之後在洛陽往東,入山東等地。
寧夏段的總指揮是徐光臨,京城段的總指揮,明麵上是左光鬥,實際上是朱常瀛。
朱常瀛的處置方案沒有公之於眾,但是因為朱由校的力保,加上朱常瀛自去王爵,也就留下了一條命,現在暗地裡,依舊主持研究院。
不過他在研究院中的權力大大受限,一切發明製造,都在朱威的監視下進行。
此時京城研究院中。
朱常瀛還是坐著輪椅,朱鎮那一刀,傷了朱常瀛腎臟,雖說性命無虞,但是傷了根本,現在已經無法長時間站立。
朱常瀛麵上是一張輿圖,非常大,長五米,寬三米五,各省份下屬的州府縣都標記的清清楚楚,各地的地形地勢,也有詳細標注。
現在這輿圖上麵,有三個明顯的點,分彆是寧夏,北京,洛陽。
這三地呈三角形相連,並且由這三點往外延伸出數條細線,沿著山河地勢彎曲纏繞,溝通著大明北方重要城市。
這些細線,就是大基建計劃中的水泥路計劃。
此項計劃能夠吸收流民七十萬之多。
由戶部核算,若是全部完成,花費物資人力合計銀兩兩千三百萬之多。
這等大手筆,在大明二百多年中,從未有過。
朱常瀛對著對麵的左光鬥笑道:“左閣老,咱們以前的那些工程,在這個工程上,有些小打小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