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七十八章:四次抗旨·首戰跳水

第七百七十八章:四次抗旨·首戰跳水(1 / 1)

推荐阅读:

天幕上。

曾國藩一臉愁容,他看著桌子上的諭旨歎了口氣。

“發兵發兵……”

“上下不同心啊。”

幾名書生坐在下首也都一臉愁思,紛紛討論道:

“新軍現在雖已有了一些規模,但這練兵才練到一半。”

“作戰技能還處於半生不熟的狀態,與一般的小股逆賊戰鬥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如果要與身經百戰的幾十萬發逆作戰……這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水師,現在船才造了一半,威力強大的洋炮還沒安上,怎麼出兵?”

“但是皇帝的旨意,又不能不從……這可如何是好?”

眾人一籌莫展之際。

一名信使從外走進。

……

【鹹豐三年九月二十七(1853年10月29日)因武昌危急,鹹豐命曾國藩“選派”練勇,隨同湖南的綠營兵赴鄂。】

【十月初三、初五(11月3日和5日)又兩次下旨命曾國藩出動】

【此時湘軍剛剛開到湘南整訓,根本不具備遠征作戰的能力,數日之內的三道金牌著實使曾國藩犯難。好在此時太平軍解圍東歸,武昌軍情稍解。曾國藩便以形勢有變為由而拒不從命。】

【但是鹹豐並不同意,堅持要曾國藩親帶湘軍前去,他怕曾國藩再次拒絕,先給曾國藩戴了個高帽,說“曾國藩團練鄉勇,甚為得力,剿平土匪,業經著有成效,著即酌帶練勇,馳赴湖北,合力圍攻,以助兵力之不足”。】

【諭旨中還有“兩湖唇齒相依……自應不分畛域,一體統籌”之語,意思是曾國藩如果不出兵,就是不顧大局。】

……

大漢。

“這皇帝,是真一點不懂軍事啊。”

劉邦摸著呂雉的小手,一邊摸一邊吐槽著:

“招兵編營就得一個月,曾國藩再快也得九月份才開始練軍。”

“犬入的,人家女兒還沒生呢,就要人家出嫁呢?”

“真就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呂雉抽了半天抽不出來,閉上眼睛任由施為了。

劉邦自得的拍了拍滑嫩小手。

……

大漢·武帝時期

“所以說,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者不為罪?大錯!”

“不知就是最大的罪!”

“你不知,你憑什麼擔當這責任管這事呢?”

劉徹對小劉據進行填鴨式再教育。

“所謂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你……”

劉徹看著一臉迷茫的小劉據,想了想,換個說法。

“安史之亂,哥舒翰守潼關。”

“李隆基不知道不可以出戰,非逼他出戰,結果全軍覆沒,丟了潼關,長安失守,南逃四川。”

“哦~”

衛子夫與小劉據俱都恍然大悟!

這麼一說就懂了!

霍去病眼角抽搐著。

李隆基啊……

你可真是好案例!

……

某個遙遠的大唐。

“阿嚏!”

身穿白袍的皇帝揉了揉鼻子。

“誰在念叨朕?”

……

【曾國藩沒有辦法,隻好以“拖”字訣來解決。於是他精心上了一道奏折,說我積極準備出兵,現在正在籌集餉銀和購買洋炮,等大炮安上,軍餉到手,就馬上出發。】

【“拖”字訣發揮了作用。這道奏折上了沒多久,形勢發生了變化,太平軍離開湖北,開赴安徽。】

【曾國藩便以形勢有變為由而拒不從命。】

【曾國藩的一番遁詞也不知為何,使鹹豐很滿意,朱批道:“汝能斟酌緩急,甚屬可嘉。”】

【曾國藩這才放下心來。】

……

{拖字訣是李鴻章告訴曾國藩的,這件事當時把曾國藩急得要死,於是曾經作為曾國藩幕僚的李鴻章(在曾的幫助下也去練兵去了)寫信告訴曾國藩拖字訣。}

{不得不說李鴻章的是真有急智膽也真大,換我被頂頭上司催,我也想不出來這辦法。}

{在以後自己麵臨左右為難的時候,也可以參考拖字決,但是要表現出積極的解決事情的態度,不能讓人覺得你在故意拖。}

{那時候通信、距離都是問題,所以拖一下,問題還是能得到緩解的。就是鹹豐被忽悠瘸了。}

{不過歪打正著辦了好事,曆史也是挺黑色幽默的。}

(倒也不一定是被騙了,可能就是覺得現在這些手下能哄著就哄著吧,大家湊合過日子唄。}

{湊活過唄,還能離咋滴。}

……

【十一月十二日(12月12日)太平軍進攻安徽廬州,兵勢凶猛,安徽不支。鹹豐第三次下令曾國藩火速率兵救援,與安徽巡撫江忠源會合,收複安徽失地。】

【和上次一樣,鹹豐怕說不動曾國藩,在上諭結尾又加了幾句:“該侍郎忠誠素著,兼有膽識,朕所素知,諒必能統籌全局,不負委任也。”】

【曾國藩仍然不為所動。他在十一月二十三(12月23日)收到此諭,正值湘軍水師編練的關鍵時刻,船未造齊,炮未運到,若倉促輕試,難逃失敗結局。】

【於是他橫下心來抗旨不遵,十一月二十六(12月26日),給皇帝上了封奏折,在奏折中強調若非船、炮、水勇一並辦齊,所部無法開動。】

【他還在奏折中大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合防之道,及以堵為“剿”之策,意思是讓鹹豐統籌規劃,把這四省組成一個軍區統一指揮,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曾國藩的這一篇奏折惹惱了鹹豐帝,朱批中充滿刻薄挖苦之語。】

……

天幕上

一道卡通的微信界麵展開。

中間的名字欄寫著備注。

『啥也不懂大皇帝』

此時,『鹹豐』發來長長的一條小文章。

白底黑字。

『現在安徽多麼緊急,你不知道嗎!』

『再固執己見,拒不出兵,那時間肯定來不及了!』

『朕還以為你算有良心,所以讓你出兵,救救燃眉之急。沒想到你在奏折裡,替我統籌起幾省的軍務來了!』

『我問你!你的才力,能統籌得了幾省的兵力嗎?!』

『平時你丫的就能吹牛!覺得誰也不如你,把彆的官員罵得夠嗆!怎麼現在真有事又不敢出兵了?!』

『你彆說彆的了,早點兒出兵!早一天就能早兒事!』

『雖然你的兵雖然少,但多少也能放屁添風發揮點作用。』

『你和我吹過那麼多牛,關鍵時刻,你快點兒給我辦出成效來!』

……

大唐·玄宗時期

“哈哈哈!鹹豐真急了!”

李隆基看的呲牙直樂。

“看來在鹹豐眼裡,曾國藩不過是一個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書生啊。”

“不過太急於解燃眉之急,卻忽略了軍隊的長遠發展。”

“這點不好。”

楊玉環捧著臉,悠悠道:

“某人也是不斷催促哥舒翰出兵,最終導致兵敗啊……”

李隆基嘻嘻,李隆基不嘻嘻。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的第一反應就是擁兵自重。

第二反應是崇禎催孫傳庭。

“真是多事之秋。”

康熙喃喃自語。

這兩個可都不是什麼好兆頭。

……

【奉到如此嚴苛之旨,曾國藩毫不害怕,他於十二月二十一(1854年1月19日)上了一封表麵上誠懇、實則強硬非常的回奏。】

【詳細說明了五條不能出戰的理由。】

【鹹豐看著曾國藩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沒奈何。】

【知道曾國藩是不可能讓步了,隻好自己給自己找台階,反過來說曾國藩說得有理,讓步撫慰,還說“汝之心可質天日,非獨朕知”】

……

{不得不說,就清朝那個執政體係,鹹豐能容得下曾國藩也是個奇跡了。}

{曾國藩四次抗旨真的給我極大的震撼。}

{在我的認知裡,清朝皇帝就是集權的象征,如果不聽皇帝的話,往往都沒有好下場,即使你是二品大員。}

{結果曾國藩四次抗旨,還能讓皇帝認輸!}

{感覺就是欺軟怕硬,現在怕極了太平天國,需要曾國藩,不敢得罪到底。}

{崇禎:所以,朕不怕!}

{好在鹹豐不是崇禎,曾國藩也不是孫傳庭。}

……

大明。

“彼其娘之!”

朱元璋看著“崇禎”的我不怕三字,再對比一下鹹豐的態度。

破防了。

破大防!

“國家已經呈現搖搖欲墜之勢!”

“為了國家可以三番四次的對臣下低頭!”

“崇禎為什麼就不行!”

“為什麼!”

“咱當初過去了就該打死他!”

朱標看著天幕裡鹹豐說出的軟話,感慨著:

“隻此舉,已是明君了。”

可惜時事已變了。

……

【鹹豐四年正月二十八(1854年2月25日)武昌危急,鹹豐再次想到曾國藩的湘軍,下旨“刻日開行”。】

【為了堵住曾國藩的口,諭旨中稱:現在已逾正月下旬(陰曆),船、勇當早齊備,廣東所購洋炮諒已陸續解到。】

【以此不讓曾國藩再強調客觀困難。】

【但,也就在這一天,曾國藩的湘軍練成!】

【共有陸師十營、水師十營,各類船艘四百餘隻,火炮四百餘位,官兵長夫水手共計一萬七千人。】

【水師以褚汝航為總統,陸師以塔齊布為先鋒。】

【其編製以將領為中心,一營士兵為其上司哨官、營官所屬,營官又為統領私人所屬,全軍隻服從曾國藩一人。】

【湘軍組成,他未待旨命,便率部離開衡州向北開進。】

……

天幕上。

一支軍容整齊的部隊向武昌進軍。

馬蹄下煙塵揚散。

鹹豐帝調其出援的諭旨由北向南。

曾國藩率軍出征的奏折從南而北。

身背公文的兩騎折差交錯而過。

……

【雙方各自收到文書的場景,今已無人知曉。】

【時間上的湊巧或許會讓他們驚愕不已,也或許會心一笑。】

【但是,曾國藩這一次又違旨了。】

【他沒有能救湖北,因為太平軍已經攻入湖南。】

【二月二十九日(3月27日)太平軍西征軍由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率三萬餘人,自漢口上駛,入湖南。】

【三月十日(4月7日)太平軍克嶽州,接著乘勝進至喬口、靖港,留石祥禎率部在此扼守,林紹璋率主力近二萬人由陸路繞經寧鄉,疾趨湘潭,南北夾擊,奪取長沙。】

【長沙周圍的湘陰、寧鄉、靖港、湘潭一帶,儘為太平軍所據。】

【曾國藩一麵派遣湘軍陸師進攻湘潭,一麵自率水師及陸師一部進攻靖港。】

……

天幕上。

四十艘載著大炮的船艦緩緩行駛著。

將士衣甲鮮明,軍威雄壯。

桅杆上掛著一麵杏黃旗,旗上繡著鬥大的一個“曾”字。

而陸地上,二十裡連營結寨,戰鼓如雷。

下一瞬。

杏黃旗亂皺般躺在甲板上。

『曾』字上還有一個腳印。

甲板處。

衣甲臟亂官兵們拉著曾國藩的衣服、抱著曾國藩的腰。

“放開我!放開!”

“我還有何麵目苟活於世啊!”

……

【四月初二日(公曆4月28日)清晨,曾國藩率領水師大小戰船四十隻、陸勇八百人,從長沙出發,很快到達了距靖港二十裡的白沙洲。】

【曾國藩在這裡駐紮下來建立指揮部,命水師五營順流而下,直攻靖港。】

【長沙本就是曾國藩的逆旅,所以他決心用勝利來洗刷一切。】

【但戰鬥的進程遠遠不如曾國藩所想的那樣。】

【靖港太平軍準備非常充分。他們一見湘軍水師到來,立即以岸上的密集火炮發炮射擊。】

【此時恰逢南風驟起,水流迅急。將湘軍的戰船全都吹到了太平軍炮火兵營前麵。】

【水師哨船首先中炮起火,後麵的船亂成一片。無奈之下,隻能連忙降下風帆,然後派人到岸上,用人力牽著纖繩拉船逃跑。】

【太平軍陸上出動人馬,襲擊牽著纜繩的湘軍,水裡出動了二百隻小劃船,向湘軍船隻拋送火球。】

【很多湘軍水師船隻或者首領被俘,或者被燒。】

……

大明·嘉靖時期

朱厚熜白期待了半天。

“這合著……真就吹牛啊?”

他想著鹹豐看人的眼光還挺準。

但又一想,這也不對啊?

天幕裡對湘軍的關照可是實打實的。

“莫不是還能逆風翻盤?”

“不過……”

朱厚熜看著投水的曾國藩,嘴角抽搐。

萬事開頭難,中間也挺難。

這曾國藩還挺勉為其難。

……

【駐在白沙洲的曾國藩聽說水師失利,急忙率領陸師向靖港方向增援。】

【誰知陸軍得知水師大敗後,軍心已亂,與太平軍交鋒,一觸即潰。】

【敗兵爭逃活命,搶渡浮橋,浮橋被擠塌了,溺死者無數。】

【曾國藩一看,勃然大怒,在岸上豎起“曾”字大旗,親自拿著利劍,大喊:“過旗者斬!”然而也無濟於事,敗兵紛紛從他身邊繞過,砍也砍不過來。】

【這一戰徹底失敗,湘軍戰艦損失三分之一,炮械損失四分之一。】

【一心想首戰必勝的曾國藩,迎來了首戰慘敗。】

【眼看幾年來的心血,平生的指望,轉瞬之間化為烏有。】

【心冷至極的曾國藩在水師船隻經過銅官渡時,他一步跨出船艙,撲通跳進水中。】

【但被幕僚們救護回長沙。】

【一時長沙官員極儘譏諷之事,曾國藩心灰意冷。】

……

天幕上。

一身濕衣的曾國藩呆坐在椅子上。

看著眼前紙張出著神。

眼淚順著臉頰滴落。

長歎了口氣,拿起墨筆開始書寫。

『為臣力已竭,謹以身殉……』

『……屢次喪師失律,獲罪甚重……』

『恭折闕廷,即日殉難。』

……

北齊·文宣時期

“勝負乃兵家常事。”

高洋抱著一陶罐,從裡麵掏出一顆蜜餞扔嘴裡。

“首次兵敗不可怕,可怕的是首戰前的急功近利的心態。”

“打輸了,再打回來就是了。”

李祖娥拿著帕子,給他擦了擦嘴,輕聲道:

“接連抗旨就為一戰揚威。”

“雙重打擊下有逃避之心也在所難免。”

高洋不置可否,又扔了一顆蜜餞到嘴裡,笑道:

“要朕看,就是沒用的負累太多了。”

“什麼這學那學的。”

“高皇帝也沒學哪家,我阿耶更沒學過。”

“哪那麼多破事啊。”

“乾就得了。”

……

天幕裡的曾國藩迭好書信,站起身,解下腰帶。

此時一道帶著狂喜的聲音自門外響起。

“大哥,塔齊布來信了!”

……

【就在曾國藩打算尋找自裁機會的時候,一條救命的消息傳來。】

【湘潭大勝!】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