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 第四百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

第四百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1 / 1)

推荐阅读:

【公元1351年四月初四。】

【脫脫沒有聽從成遵等人的意見】

【元順帝也正式批準治河。】

【下詔中外,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夫十五萬人,廬州等地戍軍十八翼兩萬人供役。】

【四月二十二日開工,七月完成疏鑿工程,八月二十九日放水入故道,九月舟楫通行,並開始堵口工程。】

【十一月十一日,木土工畢,諸埽堵堤建成。整個工期不過一百九十天,賈魯便完成了自己疏塞並舉、先疏後塞的方案,成功地完成了治河工程。】

【工期短,效果好,為害七年之久的河患被消除。】

【後世更評價他“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

……

大漢·武帝時期

“唉……”

劉徹仰天長歎!

“朕急需這等人才啊!”

水利大師啊。

這比丞相都珍貴!

僅此於諸葛孔明!

……

【然而,治河花費甚巨】

【所用的木樁、蒲葦、竹竿等大小物資,總計用去中統鈔一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錠。】

【這幾乎耗儘了元朝原本就不夠充盈的國庫。】

……

{冷知識,元朝一錠等於五十貫}

{冷知識,據統計,此次治河所用的木樁大約兩萬七千根}

{榆柳雜梢六十六萬六千根,蒲葦雜草七百三十三萬五千餘束}

{竹竿六十二萬五千根,碎石兩千船,繩索五萬七千根,所沉大船一百二十七艘,其餘葦席、竹蔑、鐵線、鐵錨、大針等等物資不計其數}

……

【而就在賈魯治河之時,白蓮教教主韓山童等抓住時機】

【鑿好獨眼石人一個,預先埋於黃陵崗,散布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五月初一,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率三千白蓮教眾斬白馬烏牛起事。】

【他們宣稱教首韓山童是宋徽宗的第九世孫,應做皇帝。】

【劉福通是天上派下來輔佐韓山童的大將。】

【起義軍頭裹紅巾,身穿赤衣,被稱為“紅巾軍”。】

【大元王朝已經成了一個爛透的梨子,隻等一聲震動就會掉落下來。】

【劉福通一呼百應,各地無數底層豪傑應聲起事,大半個中國沸騰起來】

【公元1352年正月十一日,安徽定遠豪強郭子興、孫德崖等五人借白蓮教聲勢起兵,也以紅巾為號,“衣巾皆絳”。】

【附近農民幾萬人,“棄農業,執刀器”,紛紛前往投奔。】

【二月二十七日,郭子興等五位“節製元帥”率領這支隊伍,一舉攻占了濠州,一所名為皇覺寺所在地區,也被納入紅巾軍的勢力範圍。】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

天幕上。

樹枝籬笆所圍繞的院落裡。

三間低矮的茅草房坐落在此。

右邊的房前有一小塊地備上了壟

而左邊的房頂有一處已經塌了。

“哇啊”的一聲嬰啼響起。

一名乾巴巴、光著上身的老頭從正中間的屋內抱著一名光溜溜的嬰孩走出。

“老二!去外邊看看,能不能撿條布來!不能讓你弟總光著。”

蹲在牆根的除草的少年應了一聲,光著腳跑了出去。

不多時,手裡拿著一塊濕答答的破布跑了回來。

“哪找的?”

“河裡漂著的。”

老頭也不講究什麼,將嬰孩往少年懷裡一揣,開始擠著破布上的水。

少年熟練的抱好嬰孩,低頭看著那張還帶著些許紅漬濕痕的小皺臉上。

扭頭問道:

“爹啊,四弟叫什麼啊?”

老頭手腳麻利的將濕布擰乾淨。

然後又從少年懷裡抱過嬰孩,又皺巴巴的破布其包好。

“重八。”

“朱重八。”

……

【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擠在濠州鐘離東鄉破落草屋內的朱五四,得到了他的第四個兒子】

【大明的開國之君·明太祖·洪武皇帝·朱重八】

【朱元璋。】

……

{來了。}

{不是,咱直接跳過這一趴不行嗎?有點慘啊。}

{九月十八叫什麼重八,應叫九八。}

{叫重八是因為他同輩還有七個哥哥,包括四個堂哥和三個親哥。}

{跟數碼寶貝一樣,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和重七。朱元璋是老幺,排下來就是重八。}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還真就這麼簡單粗暴?}

��正兒八經的貧民中的貧民!你以為呢}

{我就一句話,再nb的也不敢給主角開局一個碗。}

{不多說彆的,把丟失了四百多年的幽雲十六州拿了回來還把元朝趕回漠北這一點就夠流芳百世了}

{得國之正,無出其右!}

……

大秦

嬴政一時之間接收的信息量有點過大。

個呼吸後才反應過來……

就這個家庭環境他還能成了開國之君?!

你李世民轉世嗎?

那麼能打?

不對……

嬴政回想了一下。

劉邦是個不事生產的流氓。

劉備是個織席小販。

劉裕家本寒微,好賭破家。

這三人家庭環境也不好……結果……

他抬頭狐疑的看著天幕。

你彆說他也是劉邦後裔?

……

大漢。

劉邦看著天幕,有點明白了什麼。

他希望是自己猜錯了。

但理智告訴他。

事情可能會像他想的那樣發生。

“若真是如此……你可我慘多了。”

……

大唐。

李世民看著這說辭有點迷惑。

除了晉、宋,誰得國不正啊?

他為什麼就是無出其右?

怎麼樣當上皇帝叫作得國最正?

最粗淺的說,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在天下人心裡產生巨大的震懾,大家直覺判斷都是和你對抗就是死。

這麼取得天下,得國最正。

但還有另一個說法……

“吊民伐罪嗎?”

李世民參考了一下漢高祖,最後得出這個結論。

隻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稱得上是得國最正吧?

……

大宋

鬱鬱寡歡的趙匡胤一下就精神了!

“趕走蒙元了?”

“沒錯!你就是得國最正的皇帝!”

“誰若嘴裡崩半個不字!”

他一腳勾起腳下的蟠龍棍,挽了個棍花。

“哥哥讓他見識一下什麼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小小的重八開始逐漸長大。

沒穿過新衣服,沒穿過新鞋。

大人出去乾活,就拿一條索子把他係在桌腿上。

小小的孩童在地上哭、坐、爬、吃泥土、玩自己的腳趾頭。

眨眼間,小重八會走了,開始乾活了。

早起拾糞,白天放牛,晚上編草席。

但等到月光高升,父親從外回來,家裡人齊聚之時,小重八開始捧著臉。

借著月光看著父親。

眼裡透出期盼。

老父親像獻寶一樣從身後拿出一個油紙包裹的東西。

大人孩童期盼著。

油紙打開。

那是幾塊有著牙印,明顯啃食過後的鹵肉。

孩子們在歡呼!

小重八拿著分來的榆錢大小的肉塊仔細舔著。

身旁的姐姐與哥哥對視暗笑,分出手裡的肉塊給小重八。

小重八高興的歡呼著!

兩位老人笑嗬嗬的看著他們。

歡聲在月光下回蕩著。

……

大明。

朱元璋從看到一開頭時,就捂著嘴。

眼睛雖紅彤彤的,卻不舍得離開天幕半分。

“吭,嗯……”

肩膀抽動。

淚花湧出。

陣陣不成聲的抽泣自掌心下發出。

他奮力睜大眼睛。

不想讓淚水模糊眼睛。

他不敢擦拭眼睛。

他怕隻是那刹那間,就再也看不到了。

……

【從一開始,沒有人知曉這個新出生的生命會給天下帶來什麼】

【這孩子在世上就像野地裡的一棵草,多他一棵不多,少他一棵也不少。】

【他老爹朱五四靠著租種地主家的土地勉強為生。】

【但這份工作毫無前途,更沒法讓全家人吃飽。】

【每當一家子圍在桌前吃飯時,桌上隻有可憐兮兮的一點點吃的。】

【隻有從地主家乞來點不要了的鹵肉時,家裡算是吃了一次好的】

【長到十六歲的朱重八,最大的夢想就是娶了地主劉家的女兒】

【這樣,他就能給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逸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但這終究隻能是個夢想,隻能是個夢了。】

……

天幕上。

鳳陽。

行走在土路上的人搖搖晃晃。

不少坐在牆腳的年輕人都瘦得渾身皮膚打褶。

一群呆坐在樹蔭下的孩子們關節突出,麵黃肌瘦,眼睛越發顯得大。

但無一例外的,這些人都是隻有小肚子鼓鼓的。

順著散落的行人往北邊尋去。

一座熟悉的院落映入眼簾。

但此時,那副溫馨的場麵已然不在。

隻有少年朱重八與其年歲已大的二哥,跪地痛哭。

……

【公元1344年,十六歲的朱重八跌入了苦海最深處。】

【那一年,黃河決堤淹沒北方,但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也席卷了淮北。】

【元朝抗旱不力,引發了乾旱之後必有的蝗災,蝗災之後又是瘟疫,使得安徽大部分地區受難】

【朱家也未能幸免。】

【四月初六,六十四歲朱五四結撒手去了。】

【然而,對於朱家來說,這卻隻是災難的開始。】

【就在朱五四去世前三天,大哥朱重四早已倒下了,在母親與大嫂的哭聲中挺了六天,四月初九去世。】

【四月十二日,大哥的長子沒了。】

【四月二十二日,五十九歲的老母陳氏給這個名單畫上了句號。】

【而在此次災荒之前,姐姐已經出嫁】

【但二嫂、三哥、三嫂都已先後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也夭折了。】

【現在,朱家隻剩下朱重八和他的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雙小兒女。】

【自打降生到這個世界上起,朱重八感受最多的就是這個世界的嚴酷。】

【隻有家庭能給他帶來了一點點溫暖。】

【如今,連這點為數不多的溫暖和親情也沒有了。】

【此後,他就如同換了個人,變得沉默寡言、陰冷持重。】

……

明朝之前的眾皇帝,看著一臉心如死灰的朱重八與其哥哥用木板拉著父母家人的屍身。

一時都感覺心口堵了一下。

四個至親被餓死,卻隻是在史書上一句話帶過。

這還是開國之君的親人,普通百姓的死亡也隻是一句人禍……

而明朝皇帝看著自己身上的綾羅綢緞,想著自己吃過的山珍海味。

俱都感覺一股無法言說負罪感湧上心頭。

太祖皇帝看著家人活活被餓死,這得是多麼難受、沉重的打擊!

而我們……

……

【沒有棺材,兄弟二人隻能找來幾張破席子,把家人的屍體裹住,準備入土為安。】

【但問題是,沒有地。】

【兩人去求地主賞一塊地,卻被地主掃地出門。】

【這時,有個叫劉繼祖的富農看他們實在可憐,就送了一小塊地給二人】

【朱家人算是能入土為安了。】

【多年以後,他因此加官進爵,福澤子孫。】

……

{行善積德,福有攸歸}

{本是元朝末年安徽鳳陽一位很普通隻是略微富裕一點的農民}

{他生前絕不會想到他給了窮苦少年朱元璋一塊地皮居然會給子孫後代換來幾乎與明朝皇室同始終,共富貴的鐵飯碗}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微不可查的點點頭。

一旁的劉啟則抱著膝蓋感慨道:

“這劉繼祖應是個善良的人,這應該不過是他無數善行中微小的一件。”

“沒有微至不足道,但對他來說也是舉手之勞,不然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我還是傾向於繼祖兄本身就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他該有此善之德。”

一邊的竇漪房也跟著說道:

“這朱重八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看情形,當上皇帝以後也沒有急於抹去自己窮苦的過去,反而對當時施以援手的人湧泉相報。”

“值得讚頌。”

劉恒則長歎一口氣,捋須緩緩道:

“我則悲歎朱家之德。”

“自時間間隔來算,並無易子而食的事情發生。”

“否則不至於出現兩三天餓死一人的情況。”

“生死存亡之際,有所為有所不為。”

“雖無學識,卻有仁德。”

……

【陸續安葬完父親、哥哥、大侄子、母親之後沒多久,二哥也死了】

【十六歲的朱重八徹底成了孤兒。】

【鄰居家的老太太看他可憐,出了一筆錢,讓他去皇覺寺討生活。】

【就這樣,朱重八剃了光頭,開始了他一生最著名的經曆之一】

【當和尚。】

【毫無疑問,十六歲的朱重八經曆了家破人亡,見識了世態炎涼。】

【青年的朱重八徹底變了】

【他再也不是那個隻想吃飯、娶媳婦、生娃的窮小子了。】

【他恨那些欺負窮人的地主】

【恨統治他們的元朝】

【更恨這個吃人的時代】

【複仇的火焰開始在他的心底燃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