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五十五章:幸運繼位宋真宗

第三百五十五章:幸運繼位宋真宗(1 / 1)

推荐阅读:

天幕上。

金光降落。

『消除病痛,予壽七載』

趙匡義麵無表情的坐看金光沉浮。

七年?

為什麼是七年?

……

【宋太宗有九子,其長子趙德崇自幼聰明機警,相貌像宋太宗,宋太宗也很屬意這個長子。】

【公元982年三月,十六歲的趙元佐出閣,住內東門彆宅,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為衛王,並赴中書門下辦公。】

【第二年十月,遷居東宮,改賜名“元佐”,加任檢校太尉,進封為楚王。】

……

大漢·武帝時期

“若朕所料不差……”

劉徹盤算了一陣,緩緩開口道:

“這人一定不是皇帝!”

一旁的衛子夫正哄著小劉據,眼睛一瞥也沒搭話。

皇帝的身子一僵,似坐久一般活動了一下身子,又往二人身邊挪了挪屁股,清了清嗓子道:

“嗯,一定不是!”

沒人搭理。

有點羞怒的劉徹斜睨了一眼那邊母子倆。

輕哼一聲,身子往反方向一倒,倚靠著軟枕開始自顧自的生悶氣。

要不是朕理虧,朕能受這個氣!

……

曹魏。

“若孤所料不差,這人就是皇帝!”

曹操捋了捋大胡子,斬釘截鐵下了結論。

劉備孔明沒有搭話,一旁的孫權眼睛一轉笑道:

“魏王,此見何得?”

曹操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大聲道:

“其子類父為一,其父愛子為二。”

“而最關鍵的……他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子繼位!”

……

大唐。

這幅場景李世民是越看越眼熟,越看越彆扭!

同樣是太……宗……

同樣繼位的不正常。

同樣有個聰明機敏的好長子。

同樣讓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入東宮位。

李世民的視線不由自主的瞥向已經昏昏欲睡的小李治。

還同樣有九個兒子!!!

後麵不會也同樣讓其他兒子撿漏吧?

……

大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卻心生不妙。

惟吉自幼張於宮中,由朕親養。

好文受學,一覽成誦。

懂事理,知道義。

唯有一點,太重情重義。

這是好事,但碰上他父親那陰私之人恐怕是要父子成仇的。

身後傳來的陣陣慘叫打斷他的思路。

趙匡胤一拍桌子回頭怒吼道:

“把他嘴堵上!”

“煩死了!”

“上個藥而已!喊個甚麼!”

“再喊!鞭子上抹藥抽你!”

慘叫聲戛然而止!

……

【公元982年五月,宋太祖三弟,秦王趙廷美被人告發驕橫恣肆,有異謀,宋太宗罷免其開封尹之職,出為西京留守。】

【十一月,又有人告發趙廷美與宰相盧多遜來往詭密,私贈弓劍,陰謀篡位。被宋太宗貶為涪陵縣公。】

【楚王趙元佐不滿三叔被無證貶謫,從而憤憤不平,公然質問宋太宗,從此失寵。】

【公元984年,趙廷美死於房州的凶訊傳來,趙元佐一氣之下,精神失常。】

【公元985年九月,疾病基本痊愈,宋太宗“發德音”大赦天下。】

【但重陽節家宴那天宋太宗沒讓其出席。】

【趙元佐悶悶不樂,自斟自飲,酒後舊病複發,縱火焚燒宮殿。】

【宋太宗將他廢為庶人,軟禁起來。】

……

大隋。

楊堅看著此子感歎不已。

為叔叔出頭,也是真性情,可惜生在皇家。

“宋太宗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有什麼事,等你當了皇帝再說。”

獨孤伽羅不認同他言下之意,沉聲反駁道:

“此子有情有義,開口求情許能讓其三叔得一線生機。”

“若不說,他三叔必死無疑。”

……

大唐·高祖時期

“這孩子有點軸啊……”

李淵皺著眉頭理解不能。

趙光義除掉趙廷美是為了讓你趙元佐可以繼承皇位啊!

你這孩子分不清哪頭重哪頭輕嗎?

居然能把自己逼瘋?!

“趙家……人才濟濟啊。”

……

【趙元佐被廢,二子趙元僖上位。】

【公元986年十一月,趙元僖出任開封尹,並進封許王,加中書令。】

【按理說他的皇位應該是板上釘釘了。】

【但就在淳化三年十一月(公元992年),他突然暴斃了!】

【《宋史》給出的緣由是他的妾室想毒死王妃,但下錯了藥。】

【然而趙元僖的王妃早在七年前就死了。】

【這件事成了宋朝上的又一出離奇死亡案。】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翻手按下書卷,看著天幕若有所思。

但也不是他心理陰暗,隻是這事看起來很像多方勢力下做的。

其中最有可能下手的就是下一個順位繼承人。

而幫手……許是趙匡義。

而原因,就在趙元佐的身上。

趙元佐是嫡長子又受其喜愛,他的位置本應該是不可動搖的,但一坐上那個位置他就成了眾矢之的。

而質問君父這一行為徹底動搖了他的位置。

隨後他就瘋了……不管是真瘋還是假瘋。

這都是一個可以操作攻忤的理由。

而這裡,二子趙元僖的可能性最大。

尤其是放火燒殿這事……究竟是他自己無意識做的還是讓人引導的?

若是引導的,誰會最得利呢?

而宋太宗會不會忌恨這人害他愛子被廢呢?年歲越大身體越虛的他會不會怕這個兒子呢?

下一個順位之人又會不會暗害這第二個太子呢?

想著想著,李治腦中突然一道靈光閃過。

若是隻讓人知道有人被立太子,卻不說何人是太子,是不是就能避免太子被人盯著的風險了?

……

天幕上。

穿著白袍的趙匡義將手中的奏疏放下,看著眼前的大臣略有幾分埋怨道:

“平仲啊,你怎麼才來!”

大臣俯首恭敬道:

“臣非召不得至京師。”

趙匡義聞言,雙眸閃過一絲精光。

捋須緩聲道:

“朕的箭傷不愈,近些日子身體越發虛弱。”

“你寇準是什麼樣的人朕深知,這次召你回來就是想問問你。”

“朕諸子中……誰可以托付神器?”

寇準沉穩回答道:

“陛下要為天下選擇明君,不能和後宮的妃子、宦官商量。”

“也不能和我這樣的近臣商量,這件事,必須由陛下來做決定。”

趙匡義低頭沉默許久��揮手屏退左右的侍奉宮人,輕聲問道:

“元侃可乎?”

寇準身體微不可查的一頓,語氣卻不動搖:

“知子莫若父,臣愚鈍,不知與也。”

趙匡義站起身,雙手按桌身體前傾。

“伱為人剛直明智,不阿諛奉承。”

“故朕問你,你如此推辭……是諸子無一人可用嗎。”

寇準聞言,知不能再次推辭,長躬一禮。

“臣觀諸子皇孫,無不令美。”

“隻有襄王,得人心深矣。”

……

【公元994年九月,宋太宗任命第三子趙元侃為開封尹,進封壽王。】

【公元995年八月十八日,立趙元侃為皇太子,改名“恒”,兼判開封府。】

【宋朝第一個皇太子,誕生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楊玉環輕捧額頭,娥眉微蹙。

“一句話繞了好幾個圈子!到頭也沒看明白是何意思。”

李隆基捋了兩下胡須,看著有顏無腦的女子露出笑容。

“簡單講,宋太宗問選哪個兒子當皇帝。”

“大臣的意思是隻要不是與宮中朝中有結黨勢力支持的就行。”

“宋太宗一琢磨,老二死了沒黨可結,老大瘋了但不是死了,還是有人暗中支持的。”

“那不就剩老三了?”

“大臣肯定了他的答案。”

楊玉環微張櫻唇,愣了半天。

最後嘟囔道:

“你們心裡彎繞可真多。”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恒仰望天幕,感慨道:

“若無寇卿,隻怕朕不得安享此大位也。”

一旁的劉娥則在深思寇準為何百般避讓且強調立儲之事必須乾綱獨斷,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得參與。

寇準所說的後妃、宦官、近臣均是泛指?

還是在說明德李皇後、王繼恩、李昌齡與胡旦這些人?

畢竟他們是一致地支持趙元佐的。

隨後又瞥了一眼喜笑顏開的皇帝。

他是真命好啊。

受寵愛的大哥瘋,有能力的二哥亡,攔路石父親有大臣幫忙阻攔……

……

盛大的遊行在開封府內進行著。

短須男子坐在車輦上,目視前方一動不動。

被將士分於道旁的百姓看著太子真容,俱都高呼著:

“少年天子!真少年天子也!”

……

【自唐末之後,這是近百年第一次舉行皇太子典禮,百年未見之盛事極受百姓關注,而看到趙恒真容的百姓向趙恒歡呼雀躍:“真社稷之主。”】

【宋太宗聞言,對寇準怒氣衝衝地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參知政事寇準以理相勸:“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太宗才轉怒為喜。】

……

天幕上。

萬歲殿。

趙恒跪於靈柩之前。

身後,一位大臣正在一眾臣子麵前宣讀遺製。

“…輔立太子恒,聽斷軍國大事……”

詔書宣讀完畢,在一位身材高大的紫袍大臣帶領下,文武官員集體退出萬歲殿。

眾人來到福寧庭,緊接著短須男子也移駕到福寧庭。

此時文武百官已經分列庭中,正要向新皇帝山呼萬歲完成典禮。。

就在此時,帶著他們移殿而來的紫袍大臣卻站著不跪。

眾臣低頭、抬頭,悄然側目。

然後在一眾難以置信的目光中。

一步一步,邁上了台階,一直來到了簾幕低垂的帝座之前。

隨後……

“嘩!”

簾幕被猛得撩開!

“呂端?!”

所有人都驚了,文武百官齊刷刷瞪向著那個高大寬胖的身軀。

隻見呂端用手撩著簾子,把坐在龍椅上的男子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一遍。

確認無疑後,放下簾幕。

轉身一步步的走下台階,站到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

聲如洪鐘,躬身下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都鬆了口氣,趕緊跟著倒頭便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宋太宗駕崩之時,明德李皇後與宦官王繼恩聯合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和翰林學士知製誥胡旦,企圖擁立已經被廢的潞王趙元佐。】

【隨即讓王繼恩到中書召宰相呂端,呂端覺察事有不妙,恐有振蕩。於是偷偷在笏板上寫“大漸”二字,派親隨催促趙恒進宮。】

【又設計將王繼恩鎖入詔書閣,入宮駁斥李皇後“立嗣以長”的意見��確保趙恒順利繼位。】

【但五代舊事太多,呂端怕後宮之人施調包計。】

【在“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時,他“平立殿下不拜”,請求卷簾。】

【自己升殿審視,確認新皇帝是趙恒後,方才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福寧殿內,大宋第三位皇帝趙恒正式登基,為宋真宗。】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冷冷的看著天幕。

又一個想學唐末舊事的家奴!

此人不能留!

呂端不錯,雖最後的行為有幾分僭越,但在皇位交替過程中有如此表現,可以說功莫大焉。

的確是大事不糊塗。

至於皇後……李繼勳……

趙匡義眼神晦暗陰沉。

太平興國二年李繼勳就死了。他怎麼陰與此事?

怕不是陰與此事的是李繼隆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