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2年,李隆基改元天寶。】
……
天幕上。
大唐的繁榮昌盛定格於此。
淡淡的墨痕轉瞬即逝。
一片水墨暈染開,浮出一副畫卷。
一位容貌極美的女子漸漸浮現顏色。
隻見襦裙半袖、繡綾裹胸。
梳著蓬鬆的墜馬髻,顯得倦慵。
明黃色的薄紗透出一雙雪藕似的白膩。
靛藍抹胸,沿邊綴著清雅的蔥綠,錦綾上的金線繡樣裹著兩團腴麵飽滿。
雪白精致的鵝蛋臉兒上,一抹花鈿鮮紅欲滴。
濃睫彎彎、瞳仁深邃、眼角含春、巧笑倩兮。
其身後。
絳色圓領寬袍、腰係犀角玉帶,足蹬飾珠銀履。
李隆基高坐帝位,手執玉壺高飲。
眼角雖深痕如刻,但一雙斜飛鳳目迸出精光,緊緊注視著眼前女子。
帝位左右,一胡一漢。
漢人文官身穿紫袍。
胡人武官貫甲戴靴。
……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正所謂盛極必衰。】
【開元盛世是唐朝的,但也是唐朝衰敗的轉折點。】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的笑容僵在臉上。
什麼叫衰敗的轉折點?
難道他也早死了?!
為什麼明君都要早死呢!
……
季漢。
眾人齊齊歎口氣。
又是這樣……
這天下到底怎麼了?
怎麼一有明君治世就定要早死呢?
……
【天寶年間,李隆基開始誌得意滿。】
【“承平日久,安於逸樂,漸遠端士而近小人。”】
【在宰相人選上先後重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市井小人楊國忠,輕信藩將安祿山,沉溺於與楊玉環的愛情,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失誤。】
【開元前期,玄宗還能聽進去一些進諫議,到天寶年間幾乎就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了。】
……
{楊玉環有這麼漂亮?}
{彩繪嗎……本子沒看過?}
{我還是不能相信五十歲的老頭跟二十歲的楊玉環有什麼愛情可言,但有很多人在編寫他們的愛情故事(狗頭)}
{他可不是普通的老頭,他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對,所以他才能搶兒媳。}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默默從床榻上轉過身,看著天幕。
搶兒媳?
你們就不能學學朕?
多潔身自好!
你看那些胡人風範在朕身上找不到一絲一毫!
嗯……這女子是挺好看。
……
大唐。
太極殿內鴉雀無聲。
李世民無奈歎息。
誌得意滿……
他的確有誌得意滿的資格。
但盛世大唐再衰敗也衰敗不到哪裡去。
腦子裡突然蹦出隋煬帝的臉。
……應該衰敗不到哪裡去吧?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握住酒壺,臉色鐵青。
朕與玉環是真愛!
你們都不懂!
再者說,我大唐前身是北北周貴族!
習俗上還留一點遊牧遺風這不很正常?
遊牧本就有“轉房婚”的習俗。
一女多嫁先嫁兄後嫁弟,先嫁父後嫁子都屬於正常情況!
朕隻不過是顛倒一下順序罷了!
……
【國家財政的積累給李隆基提供了好大喜功的資本。】
【天寶時期,李隆基對內大興土木,修造興慶宮和華清宮,在全國興建道觀,塑造老子和自己的雕像。】
【對外大興邊功,多次發動對吐蕃、南詔的戰爭。】
【“上以國用豐衍,故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官貴奢侈浮華,一擲千金,百姓生計日見艱難。】
【詩人杜甫以此而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揣著袖子止不住歎息。
“這晚年昏庸啊,是高壽皇帝才可能有的一種病。”
“這種皇帝年輕的時候很有能力,每天勤奮工作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但是隨著年事漸高就變得越來越保守、懶惰。”
一旁的朱高熾點點頭,對朱瞻基道:
“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一定希望把國家治理得更好。”
“因為未來對伱來說還很長,建設好了還有機會享受。”
“但如果你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想到年輕的時候該乾的活都乾了,年輕人的成就感也都得到了,再加上歲數一大精力不濟,也就無暇顧及太多。”
“而到了這個歲數的皇帝,也就漸漸怠於政事。”
“可不是嗎,連續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也是該休息一下了嘛。”
朱瞻基臉色尷尬的瞥了瞥朱棣。
朱棣看著胖兒子,默默翻個白眼,身體一扭,屁股對著他。
朱高熾不管死活的繼續道:
“你像這類皇帝到了晚年啊,就開始把政務委派給彆人了,他自己呢,就躲在一邊專心玩樂。”
“因為歲數大了呀,懶!”
“所以底下人彙報壞事他們就不愛聽,那多煩呀,誒!就喜歡聽喜報。”
“這些皇帝前半生不斷建功立業,政績一件接著一件,身邊的恭維更是常年不斷,時間一長免不了過於樂觀。”
“底下喜報連連他覺得是正常的,偶爾報告一些問題他也不去警惕。”
“結果國事在他們的統治下日趨糜爛,各種隱患不斷膨脹。”
“殊不知啊,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國家正在悄悄走向崩潰!”
朱瞻基連忙按住激動的朱高熾。
“爹!爹!你餓了!該回家吃飯了!”
朱高熾一擺手臂。
“我不餓!來的時候我剛吃了五碗飯!”
朱瞻基哭喪著臉。
“爹!你不餓!我餓!”
……
【天寶時期,李林甫把持政權排除異己,這使宰相之間失去了製約。】
【但他處理政務尚有規範,比較謹慎小心。】
【“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恒度。”】
【但自楊國忠接替李林甫後,朝政迅速敗壞。】
【“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無威儀。既為相,以天下為己任,裁決機務,果敢不疑。居朝廷,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頤指氣使,莫不震懾。自侍禦史至為相,凡領四十餘使。台省官有才行時名,不為己用者,皆出之。”】
【而藩鎮邊將同中央權貴的權力衝突更孕育出極大的危機。】
……
清·乾隆時期
乾隆倒了一杯茶水,推給眼前福康安。
“府兵的本質身份是民,因為他們的吃喝是從種地中來的。”
“而打仗是不得不乾的一項勞役,能不打仗最好還是不打,天天守著自己的土地過安生日子才好呢。”
“而募兵製下的士兵都是職業軍人,他們的吃喝是靠打仗換來的。”
“誰給他們錢,他們就願意為誰打仗。”
“所以他們不怕造反——造反也是打仗,不造反也要打仗,都一樣——隻要多打點不容易死掉的勝仗,上級多給點錢,他們就知足了。”
“募兵製代替府兵製,就是埋下了軍隊造反的種子。”
“更彆提放權給藩鎮了,你說是不是?”
簡寫一下,要不中間內容太長了。
楊玉環就不多描寫了,大唐衰敗跟她也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