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死後,元恪繼位。】
【而元恪繼位時,南齊也走到了終點。】
【在經曆兩次南北大戰後,南齊已經岌岌可危。】
【齊明帝崩逝後,繼位的蕭寶卷正是南朝一百六十多年中最為知名的昏暴之君。】
【東昏侯。】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來了興趣。
昏侯?這個朕熟啊!
但那個昏侯有點水分,不知你這個夠不夠量。
……
【麵對劉宋、蕭齊兩代“英輩迭出、各領風騷”的昏暴之君,除了歎為觀止之外,彆無他言。】
【蕭寶卷,字智藏,齊明帝次子,因長子蕭寶義有廢疾不可為帝,遂立蕭寶卷為太子。】
【在位期間,嬉戲、揮霍無度,不理政事,並且殘忍好殺。】
【齊明帝給蕭寶卷留下了六名顧命大臣,都是自己的心腹,依次是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尚書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右將軍蕭坦之、衛尉劉暄。】
【六人按日分工,管理政事,時稱“六貴同朝”。】
……
曹魏·明帝時期
坐在太極殿前的台階上,曹叡吐出嘴裡的棗核,不屑道:
“僅此一點,就看出這齊明帝的內政能力堪憂啊。”
身旁一位陰柔的宦官開口道:
“陛下為何這般說?”
曹叡舀了一勺棗粥笑道:
“一國三公都鬨得不可開交,何況六貴同朝?這些人勢必相互傾軋,內亂豈會不起?”
“不見霍光、上官舊事?”
……
北魏·宣武帝時期
元恪呆愣的看著天幕。
這不對吧?
下一個不應該是朕嗎?
蕭寶卷那瘟貨和蕭衍那老貨有什麼可說的!
隨即又嗤笑一聲:
“蕭遙光等人的最大罪過就在於接受了齊帝的遺詔。”
“蕭寶卷不但不可輔,還把他們這批老臣一個接一個送入了鬼門關。
……
【齊明帝臨終前曾告誡蕭寶卷:“帝王做事不可在人後,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蕭寶卷將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裡。】
【六位顧命大臣先後被殺,滿門抄斬,逼得整個朝廷文官告退,武將造反。】
……
天幕上播放著蕭寶卷無道之行。
剖婦人之腹,查看懷的孩子是男是女。
出遊寺廟,遇見年老體弱的老僧就將其亂箭射死。
淨街出行,路旁若有百姓就亂刀砍死。
看見村民們安居樂業,命人放一把火,將整座村莊焚毀。
……
季漢,
劉備看著天幕裡的被殘害的百姓,氣的怒發衝冠!
“備隻聽過紂王殘暴,不成想真的有人如此作為!”
“剖腹取子,隻為一觀男女!”
“禽獸不如!”
“此等皇帝!不反待何?!”
……
【百姓們被折騰的民不聊生,隻能發生叛亂。】
【尚書仆射蕭懿忠心耿耿,多次領兵替蕭寶卷平定叛亂。】
【但蕭寶卷畏他功高,再次想起“先下手為強”,於是便把蕭懿處死了。】
【蕭懿的弟弟蕭衍得知哥哥被殺後,決定發兵進攻建康。】
【公元501年三月,蕭衍在襄陽正式起兵,擁立遠在江陵的蕭寶融為帝,改元中興。蕭寶卷的這位十四歲的弟弟,就是南齊的最後一任皇帝——齊和帝。】
【十月,攻破建康,蕭寶卷被宦官謀殺,首級送到蕭衍處。】
【公元502年四月,蕭衍在齊和帝東歸建康途中迫其禪位,接著就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梁。】
……
西晉·武帝時期
司馬炎算了算時間。
“從攻破建康到篡位,一共才半年的時間?”
“走篡位四件套加三辭三讓的時間都不夠啊。”
“應該說你太著急呢,還是南齊過於不得人心呢?”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北魏之地,孝文帝被葬入長陵。
新的君主在擁立中登上洛陽宮。
南方齊國也在眨眼間改了字號。
陣陣梵音響起,一道道梵文字符於江南大地升起,最後組成一枚金色的漢字。
『梁』
……
【梁武帝·蕭衍】
【字叔達,小字練兒,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出身蘭陵蕭氏。】
【南齊時以門蔭入仕,為“竟陵八友”之一。】
【在正統的皇帝序列中,蕭衍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沒有哪個開國皇帝有他壽命長,有他在位時間長。】
……
大秦,
手略微停頓,隨後繼續書寫。
……
大漢,
蕭何一愣,隨後心裡一陣發毛。
躲了二十四,沒想到還有二十五!
上首的劉邦笑了。
老小子,這可怪不得乃公了!
你好後代送上這麼一份大禮!乃公怎麼也得好好的“招呼”伱。
嗯……再讓他乾點什麼呢?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想到了一個超能活的老家夥。
雖然那人隻是藩王,不算開國皇帝。
……
大唐·高宗時期
看到蕭衍,李治突然眼睛一亮,似想到趣事,對身旁的武媚娘笑道:
“媚娘可知,這梁武帝是第一個重視並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
武媚娘一愣:
“不是太宗開始推崇的嗎?”
李治笑著搖搖頭:
“不,在當時,世人都認為王獻之的書法為天下第一。”
“在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中,曾以“比世皆尚子敬書”一言評述其時書壇的流行風尚。”“陶弘景說,全天下所有的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尊崇王獻之的書法,都以臨習王獻之的作品為榮。”
“但梁武帝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其父王羲之的成就,且長時間的極力推尊王羲之,最終使書壇風潮發生了反轉。”
武媚娘這才明了,她一直以為王羲之的名氣是獨領風騷的,不成想還有這等變化。
李治追憶往昔,微笑道:
“太宗甚愛王羲之書法,謂其天下第一。”
“上行下效,王羲之的書法即是天下第一。”
武媚娘笑著感歎道:
“所以為帝者要節其所欲,不然自有阿諛之徒攀圖捷徑,毀壞國法。”
李治笑著點頭,眼神中閃過一抹異色。
……
大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神色帶點向往。
“蕭衍確實是一位相當難得的皇帝,即使拋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論。”
“單就才華、品性、教養、魅力等方麵考量,他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其在文化與藝術上的全能之性及對各種愛好的嫻熟精通程度,沒有幾個皇帝能與之比肩。”
一旁的王繼恩躬身道:
“帝王者需心懷天下,梁武帝為帝之心不至誠,不然也不至於龜縮江南。”
“陛下誌圖萬裡,何需豔羨他人技藝小道。”
趙匡胤不由一愣,笑著點了點他。
“好一個狂徒。”
……
【剛剛繼位的梁武帝就感歎“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在用腐爛朽敗的繩索駕馭六匹奔馳的駿馬,生怕烈馬掙斷馭繩,弄得自己車毀人亡。】
【在這種如履薄冰的心態下,初為人君的梁武帝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除舊布新。】
【公元502年五月,梁武帝下令放出皇宮裡齊國諸帝從各地遴選來的許多宮女歌姬。“以宮女二千分賚將士”。】
【下詔,在皇宮門口的“謗木”和“肺石”旁設立兩個木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裡投書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裡投書。】
……
大明·萬曆時期
正在給萬曆講課的張居正看到天幕,口中一拐,直接講道:
“陛下可知謗木和肺石是何物?”
一身紅袍,頭戴玉冠,尚且年幼的朱翊鈞誠實的搖搖頭。
張居正不苟言笑道:
“謗木和肺石是古代宮門處必需之物。”
“前者是一根豎立的木頭,百姓要是對朝廷有什麼不滿和批評,可以將批評寫在木頭上。”
“而肺石是一塊顏色暗紅如肺的石頭,百姓若是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冤情,隻要往肺石上一站,就有專門的胥吏幫著把冤情反映到朝廷處理,絕對不會無視。”
朱翊鈞想了想,稚嫩道:
“可是先生,朕沒有在宮門處看到木頭和石頭啊?”
張居正嘴角微翹,答道:
“時過境遷,事物變易。”
“如今聳立於承天門前的恒表,就是從謗木演變而來。”
“肺石則漸漸遠隱,唐宋之後就被登聞鼓所取代了。”
朱翊鈞點點頭。
“所以才有擊鼓鳴冤一說?”
張居正開口誇道:
“陛下聰慧。”
“但此二物的本質是何,陛下可知?”
朱翊鈞搖搖頭。
“望陛下謹記,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此二物之本也。”
……
長這麼大還沒去過天安門呢,等這本書完結後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