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
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自殺熱線》正式在北師大的閒置倉庫開機了。
“《自殺熱線》第一場第一鏡第一次,開始!”
隨著一聲清脆的打板聲,租來的阿萊攝影機也跟著開機。
坐在監視器後麵的李傑,看到現場呈現的畫麵,不由點了點頭。
效果不錯。
第一鏡拍的是內景,鏡頭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樣東西。
電話線。
呈現在鏡頭裡的效果,大致是除了電話線之外,其他景物都是虛焦。
一根小小的電話線,即使女主角和自殺老人的溝通渠道,也是熱線專員和邊緣群體的心靈鏈接。
“喂?”
接著,鏡頭緩緩上移,從電話線一路搖到女主角的側臉。
“你好,這裡是朝陽區心理谘詢中心。”
“過!”
“準備下一個鏡頭。”
隨著李傑一聲令下,現場的燈光、攝像、場務立刻開動起來。
調整燈光的調整燈光,調整機位的調整機位。
短片電影,但凡沾了電影兩個字,拍起來就沒有不麻煩的。
很多時候拍一個鏡頭也就那麼幾秒鐘的事,但布景、燈光、錄音、攝影的調試用時,卻是拍攝的幾十倍,上百倍。
如果是那種特彆的導演,準備選用自然光的,為了一個鏡頭,可能等上好幾天。
當然。
電影拍攝一等幾天的情況很少。
那是記錄片導演愛乾的事。
拍紀錄片,不僅辛苦,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彆說紀錄片導演,就是那些攝像愛好者,為了捕捉一個完美的鏡頭,一等幾天的,比比皆是。
不過。
李傑的這部短片用不著那麼麻煩。
主要場景就一個。
袁荃把角色吃的也很透。
拍攝進度,一日千裡。
僅僅用時九天,《自殺熱線》就拍完了。
殺青這天,袁荃的男友夏宇還出席了殺青宴。
這對金童玉女,也很有意思。
“你們這戲拍的夠快的啊。”
小聚結束,回去的路上,夏宇有些驚詫。
“我還以為要拍上十天半個月呢。”
“主要是吳迪規劃的好。”
袁荃笑著道:“說實話,他都不像是頭一回當導演,完全沒有那種新手導演的青澀,片場裡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感覺像是一個熟手。”
“你覺得他拍的怎麼樣?”
“應該不會太差。”
袁荃低聲道:“我跟攝影師聊過,他對吳迪的評價挺高的,那些鏡頭,基本都是吳迪自己設計的。”
“這麼說,北師大又要出一個導演了?”
聽到女友評價這麼高,夏宇不禁想起另外一位出身北師大的導演。
寧皓。
即將於下個月開幕的大學生電影節,寧皓的《綠草地》也會參與競賽評選。
這部電影在外界的關注度不高,但業內其實蠻關注的。
去年,《綠草地》在柏林電影節首映,轉頭又在莫斯科兒童和青少年國際電影節拿了金天鵝獎。
接著。
去年的申海國際電影節,《綠草地》又拿了一個最受大學生歡迎影片獎。
在華表獎,雖然沒拿獎,也收獲了優秀數字電影技術獎。
彆看這些獎份量都不重,但凡是能拿獎的片子,都不是特彆差。
有了這些履曆,寧皓已經出現在很多人的視野裡。
“多半是。”
袁荃嘻嘻一笑。
“你可彆忘,吳迪還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有這份光環在,他的關注度可比普通導演高得多。”
此時。
作家跨界當導演的並不多。
知名度最高,最成功的就屬《少年天子》的導演劉衡。
拍這部電視劇之前,他曾是《菊豆》、《秋菊打官司》、《漂亮媽媽》、《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視劇的編劇。
後來。
突然跨界自導自演。
還成功了。
鄧朝就是因為這部劇,一炮而紅。
但劉衡和‘吳迪’不一樣,一個是那種傳統的作家,年紀也大,拍《少年天子》時,他都快五十歲了。
而‘吳迪’。
今年虛歲才20。
年輕,長得又比較帥氣,還是暢銷書作家,他寫的那兩本書,至今還霸占著青春月銷榜榜一。
書迷很多。
名氣直追韓涵、郭曉肆。
這麼多層buff疊起來,想不受到關注都難。
沒過幾天,片子的後期還沒做完,就有娛樂記者聞訊而來。
當天接受完采訪,當天晚上,那篇采訪稿就被放到了網上。
【斜杠青年:知名暢銷書作家吳迪跨界當導演】
東四環,某處出租屋。
“寧皓,你過來看看。”
看到這篇采訪稿,邢艾那朝著男友招了招手。
“啥?”
躺在穿上的寧皓翻了個身。
“你們學校的明星小師弟拍電影了。”
“你說吳迪吧?”
“你知道?”
邢艾那驚詫道。
“知道。”
寧皓繼續躺著道。
“他那部戲,是張老師找的我,然後我把本子遞給了袁荃。”
“呃,怎麼沒聽你說過。”
“忙忘了。”
這段時間,寧皓一邊忙著給李玉春拍v,一邊又要籌備那部《大鑽石》。
忙得昏天暗地。
哪記得這點小事。
“你這個小師弟寫得題材挺有意思,自殺熱線,社會邊緣群體,我怎麼覺得有點學院派的味道?”
邢艾那笑著道。
“本子呢,你看過沒有?”
“我沒看。”
寧皓隻負責轉發,主要太忙。
“你要看的話,在我郵箱裡,你找找。”
“行,我找找。”
她確實有點好奇。
接著,她熟練地登上寧皓的工作郵箱。
片刻後,她找到了那封郵件。
“怎麼樣?”
半晌,眼見女友遲遲沒動靜,寧皓不由喊了一聲。
“啊?”
回過神來,邢艾那回頭道。
“你說什麼?”
“我說本子怎麼樣?”
“寫的很好。”
邢艾那帶著點傷感,唏噓道。
“不愧是作家出身,文筆真好,故事也很動人,就是不知道拍的怎麼樣。”
“呃,有那麼好嗎?”
聽到這個評價,寧皓很是驚訝。
邢艾那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北電文學係畢業,看過的本子,不知道多少。
這樣的評價,有點高了。
“是很好啊。”
邢艾那笑著道。
“我覺得你這個小師弟,即使吃不上導演的飯,編劇的飯,他肯定能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