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父劉玄德 > 第399章 功成身退

第399章 功成身退(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在這次雙方都很滿意的密談結束之後,劉封又不得不繼續停留在了洛陽城中。接下來的時間裡,劉封親自作保,邀請張楊、楊醜、眭固前來雒中會盟。

張楊、楊醜還好說,眭固比較麻煩一點。

張楊本身就非常畏懼袁紹,常年懷疑袁紹要弄死自己,和張邈如出一轍。而楊醜在原時空裡親近曹操,在現時空裡親近劉封,武力不強,但眼光很好,所以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唯有眭固,原時空裡他可是寧可去投奔袁紹也要反曹的。

這時候可不是心慈手軟的時候,劉封直接聯手曹操設了個鴻門宴,斬殺眭固,同時派人接管其部兵馬,打散吞並。

眭固對劉封倒還算是過得去,可誰也沒法保證眭固到時候不會搞出叛亂。尤其是逼迫他和曹操站在一個陣營,更是容易出事。

為了大局,劉封不得不行此下策。

其實在下手之前,劉封還曾經試圖最後挽救一下眭固,表示希望眭固能夠帶著部隊南下,跟他一起前往江東。

可眭固卻一口拒絕了劉封的請求,表示在河內待的好好的,不想南下。

既然這樣,那就隻能送他去死了。

他不死,將來就有無數己方的戰士會因為他可能的背叛而陷入絕境,被敵人所屠殺。

解決了眭固的問題之後,張楊立刻同意讓出河陽城給曹操布防,同時願意提供四千人的民夫為曹軍效力。

楊醜素來和眭固不和,但此時也有一些兔死狐悲。

不過在劉封的安撫之下,楊醜很快就忘了眭固,堅定了守盟的信心。

當然,好處也是少不了的,劉封不但答應將眭固那部分的貨品轉交給楊醜和張楊均分,同時還答應提供新的貿易品——香油。

除此以外,劉封還擔保如果河內戰事不利,曹操必須接應張楊和楊醜等部退過黃河。

在成功定盟之後,劉封總算可以離開雒中了。

在劉封離開洛陽的那一天,曹操親自送行,帶著曹昂並曹丕、曹植、曹彰等一眾子嗣送出洛陽十裡。

隨後,劉封在孟津上船,自黃河順流而下,至陰溝水轉入浪湯渠,彙入潁水,最終轉進淮水,抵達壽春城。

此時劉備本已經打算離開壽春,返回郯城了。

不過劉封先派人傳信回來,請他在壽春多等一陣。

對於好大兒的請求,劉備自無不允。

“父親。”

看見父親又親自站在碼頭上等自己,剛一下船,劉封就立刻上前行禮。

劉備溫厚的幫劉封理了理散亂的劉海,隨後拉著兒子的手拍了拍,關心道:“封兒一路辛苦了,我聽聞雒中出了事情,當時就擔心你有沒有事,立刻就派了人北上。”

劉備感慨道:“所幸你書信很快就到了,為父這才放下心來。”

劉封趕忙告罪道:“孩兒不孝,累父親勞心了。”

劉備擺了擺手:“這算不得什麼,隻要你平安無事就好。”

父子倆敘話片刻之後,劉封開始給劉備介紹起他身後的新人來。

“父親,這位是潁川鐘元常,乃是潁川四長之季明公嫡孫,他身邊這位乃是其弟鐘仲常,亦是潁川名士。”

劉備一聽,頓時大驚,趕忙上前行禮。

鐘繇、鐘演兩人也被嚇了一大跳,他們哪裡想得到以劉備之尊,竟然在初見之時,主動向他們行禮。

兩人自然不敢受劉備大禮,匆忙之間閃開避讓,然後恭敬回禮。

劉備卻是鬆開了好大兒,上前一手一個,拉住了鐘繇兄弟倆。

“賢昆仲之名,備如雷貫耳,素有仰慕之情,隻恨福薄,不得相見。”

劉備一副推心入腹之態,語氣諄諄,情感至臻,聽的鐘繇兄弟倆十分感動。

“今日有幸得見,備自不量力,懇請賢昆仲入我幕府,好讓備能有朝夕請教的機會。”

果然,三句話沒說完,劉備就開始挖牆腳了。

劉封心中冷笑,幸好自己手腳又快又好又乾淨,沒給老爹留下縫隙。

果然,鐘繇、鐘演兩人露出十動然拒之色,先是恭恭敬敬的朝著劉備行禮,感動非常道:“愚兄弟雖略有薄名,卻不想得蒙驃騎大將軍如此厚愛,本該粉身碎骨,以報答將軍之恩德。然先前已應左將軍之請,入了左將軍幕府,所幸左將軍乃大將軍之子,我等也能繼續為大將軍出力,報答大將軍之恩寵了。”

左將軍?

左將軍不是袁術嗎?

啥時候成我兒子了?

劉備一臉懵逼,額頭仿佛冒出了幾個問號,滿臉疑惑的望向好大兒。

劉封趕忙上前半步解釋道:“父親,此次孩兒入雒,蒙天子厚愛,朝廷器重,大將軍舉薦孩兒晉位左將軍,接掌揚州牧,封吳侯,食邑六千五百戶,都督東南揚、交兩州諸軍事。”

劉備有些吃驚,沒想到天子給的居然比自己預想之中的待遇還要好上許多。

此時他尚不知好大兒在雒中已經聯手曹操把天子給徹底架空了。

這份獎賞,與其說是天子給的酬功,倒不如說是曹操給的報酬了。

“父親,還有天子詔令。”

劉備一聽,趕忙行禮:“臣驃騎大將軍劉備,恭迎聖旨。”

劉封隨即說道:“驃騎大將軍劉備,都督東南諸軍事,平定江淮、江東,擒獲袁術、孫策,安定地方,撫慰百姓,勞苦功高,特此加封兩千戶食邑,以酬其功。”

劉備原本受封譙侯時,也是八千戶食邑,此時又加了兩千戶,達到了一萬戶食邑,算是相當之高了,如今整個大漢朝廷中,應該僅次於大司馬袁紹一萬兩千戶和大將軍曹操一萬一千戶。

皇甫嵩當初平定黃巾之亂,幾乎拯救了東漢朝廷,為東漢又續了一波命,也不過才加封了八千戶食邑罷了,可見封邑的價值之高。

眼下的封邑雖然已經注水膨脹了,但一萬戶依舊是一個分水嶺,堪稱最高一檔。

如今天下,封邑在萬戶以上的,依舊隻有三個人,袁紹、曹操、劉備。

隨後,劉封又補了一句:“父親,朝廷依舊命你都督徐、豫兩州諸軍事。”

劉備雖然驚訝劉封收獲之豐,但兒子得到的獎賞越多,老子自然是越高興。

當即就叩謝了天子之恩,朝廷之德,領受了加封。

“父親,兩位鐘先生已入我幕府。”

劉封舊事重提,看見劉備有些不虞之後,趕忙繼續介紹起其他人來。

“父親,這位乃是我新征辟的幕府主簿,出自弘農楊氏的嫡脈子孫,前驃騎將軍楊賜之孫,前太尉楊彪之子楊修。”

楊賜曾出任太尉,在司空任上病逝,死後被追贈為驃騎將軍。

劉封特地讚譽道:“楊德祖恭敬好學,博學多才,尤擅經典,可謂出口成章,乃關中後起之秀也。”

彆看劉封年紀小,可如今地位卻是妥妥的大佬級彆了。

堂堂左將軍,武侯,揚州牧,都督揚、交兩州諸軍事。

光是這一連串的頭銜,就決定了他的話語權。

能夠讓劉封評價一句關中後起之秀,楊修心裡都忍不住驚喜交加了。

劉備又起了招募之心,這可是弘農楊氏嫡子啊。

眾所周知,楊家可是天下第三的門閥,在士族之中也僅次於袁家,而且兩家的差距並不大。

如果說袁家心思眾多,不但騎牆,還居心叵測的話,那楊家確實要忠心的多,他們親近天子,效忠朝廷,要遠比袁家來的忠謹。

隻是大漢這條船不可避免的沒落了,而和大漢深度捆綁,直到晚期都沒想到解綁的楊家,毫無意外的伴隨著大漢這艘沉船一起下沉了。

原本劉封是想連楊彪一起帶走的,但曹操拒絕了劉封所請,且態度堅決。

沒辦法,劉封也隻能帶著楊修一個人南下,而將楊彪留在了洛陽。

劉備心中浮動,隻是他還沒來得及想好理由挖人,就被好大兒給嚴詞拒絕了。

隨後,劉封還給劉備介紹了董昭等人。

董昭名氣不大,家世也不出眾,但劉備卻沒有因此而小覷他,反而以更大的熱情相對,顯然挖人之心不死,而且對自家好大兒的眼光很是信任。

好在黑胖子對劉封忠心耿耿,忠不可言,最終還是十動然拒,沒讓劉備扳回半點顏麵。

“元常叔父、仲常叔父,一路遠來辛苦了。”

劉備身後的荀攸衝著鐘繇、鐘演行禮。

按照輩分,荀彧和鐘繇、鐘演兄弟是平輩論交,哪怕荀彧的年齡也不小,在鐘繇的麵前依舊是晚輩。

鐘繇認出了荀攸,露出了一個笑臉:“原來是公達,自數年前一彆,已是許久不見了。”

荀攸恭敬答道:“叔父所言甚是,自從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我離開洛陽後,至今已經六載。”

緊接著,荀攸露出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道:“劉驃騎父子以誠待人,善於納諫,實為明主。叔父日後在少主處呆久了,自然能得出同樣的結果。”

鐘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知道荀攸這是在給自己賣好。

潁川四大姓可謂是同氣連枝,彼此之間也通婚,都算得上是姻親。

劉備父子這邊高層很少有豫州人,尤其是潁川人,至今隻有荀攸等寥寥幾個。即便荀攸為劉備父子所重視信任,但潁川人的話語權著實不高,完全沒法和徐州人相提並論。

如今鐘繇兄弟倆加入,荀攸自然喜不自禁。

這無關品行,隻是出自真情。

眼看著諸多俊才在眼前,卻沒一個能夠納入幕中,劉備顯然不死心,當晚在城中設下酒宴,為劉封等人接風洗塵,同時也想要和鐘繇兄弟、楊修、董昭等人多做接觸。

當晚眾人儘興而歸,包括劉封。

考慮再三,劉封還是覺得不能急於一時,沒必要和喝了酒的劉備談論正事。

這次雒中發生的事情,顯然很逆反劉備的喜好,劉封不得不多做考慮。

次日中午,劉封才單獨麵見劉備,此時才將雒中發生的事情述說了一遍。

不過劉封也沒傻到完全坦白,而是使用了春秋筆法的手法,重點敘說了曹操如何對楊彪發動政治打擊,又是如何奪過了天子僅剩的兵權,最後得以大權獨攬。

至於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或為一筆帶過,或為輕描淡寫。

重點就是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劉封這也是迫不得已,總不能直接和劉備說天子是我攛掇曹操架空的,楊彪是我煽動曹操抓捕的。

要真這麼說了,十有八九劉備要翻臉,上演一回大義滅親。

劉封一邊拚命甩鍋給曹操,一邊又替他洗地道:“父親,大將軍如此也是無可奈何。”

“嗯?”

劉備不解的望了過來,眼中還有清晰的不滿,顯然對兒子替亂臣賊子辯解而感到不悅。

看見這一幕,劉封心中歎息一聲,幸好自己防了一手,否則現在說不得自家老爹就要大義滅親了。

“父親可知河北境況?”

劉封不答反問了一句。

劉備眉頭微微皺起:“公孫兄長依舊困守易京,隻是其已經再無昔日雄心,隻想拖延時日,以待候知天下之事矣。”

公孫瓚這話的意思是,他在等著天下大勢明顯化,說白了也就是不打算爭奪天下了,坐等明主出世,然後把自己僅有的地盤賣個好價錢。

這可謂是頹唐到了極點,要不是公孫瓚恨透了袁紹,寧可死也要和對方死磕到底。

但凡換上一個人,恐怕他早就投降對方了。

“父親有所不知。”

劉封開口,緩緩將袁紹欲和公孫瓚議和的事情托盤而出。

劉備聽完後極其震驚,甚至有些不信的懷疑道:“汝這是從何而來的消息?”

劉備之所以會這麼驚訝,也是因為他想不通袁紹都這時候了,怎麼可能還和公孫瓚議和。

“此消息乃是出自大司馬左右,父親不必懷疑消息真假。”

劉封搪塞了一句之後,繼續說道:“大司馬此番要與公孫伯父議和卻係真事,隻是其心中所想,卻未必是真。”

劉備有些疑惑,不解道:“此是何意?”

劉封猜測道:“孩兒懷疑大司馬之議和,乃是計策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