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父劉玄德 > 第314章 局勢變化

第314章 局勢變化(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家主,朱公、張公來訪。”

管家湊到顧雍身邊,小聲的稟報道。

顧雍神情一凝,管家所言的朱公、張公,正是將來江東四大姓中的朱家家主朱桓和張姓家主張允。

俗話說的好,四大天王有五個。

江東四大姓自然也不能免俗。

其實真正的江東四大姓是有五家,其中朱家就有兩家。

兩家朱其實是遠房,其中一支乃是以朱桓、朱據、朱異為代表之吳郡朱氏,也是明麵上的四大姓朱氏的代表。另外一支則以朱治、朱然為代表之沛國朱氏,這一家投靠孫家要比前一支早的多,而且此支朱氏即南宋理學家朱熹之先祖。

現在來找顧雍的,自然是吳郡朱氏的家主朱桓。

朱桓在曆史上投效孫家相當晚,比顧雍要晚好幾年,直到孫策死後,孫權上台,明確表現出想和江東士族和解之後,朱桓才開始為孫權效力。

嚴格的說,朱桓不像顧雍,他從來沒有為孫策效力過。

張公張允,乃是江東四大姓中的最後一姓張氏的家主,他兒子乃是張溫,被顧雍評價為當今無輩的天才。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張溫聲名在江東太顯赫了,容貌奇異偉岸,談吐文雅機敏,這就讓孫權十分好奇,詢問當時的眾臣,張溫可比何人?

兩漢法古遵史,特彆喜歡典故,試才也喜歡以人相媲。

大司農劉基,也就是劉繇的兒子當時就說:“可與全琮同等。”

這個讚許已經是相當高的了,全琮可是孫權的寵臣。

結果還是太常的顧雍尤嫌不足,誇讚張溫為當今無輩,意思就是張溫這一輩人裡他就是翹楚,無人可比。

即便考慮到四大姓互抬身價的因素,張溫本人的才能也確實可見一斑了。

尤其一點是,張溫本人是東吳較少的親漢派,他的政治主張是和睦季漢,北伐中原,這一點當真是難能可貴。

顧雍心知能讓這二人不顧吳縣之中的緊張情況,聯袂來訪,顯然是出了大事。

於是,他趕緊進府,很快就在堂上看見了朱桓和張允。

千萬彆以為這個年代的四大姓就都是斯文人,實際上朱桓和張允兩人都是身材高大魁梧。

朱桓生性豪邁,輕財重義,為人高傲,有膽略,卻頗為桀驁,非有能者不能得其力。

而張允的個性和朱桓頗為相似,卻有一字之差,朱桓輕財重義,而張允卻是輕財重士。張允在江東士族裡的口碑非常好,遍地都是朋友,他甚至還幫助好友高貸解救了原吳郡太守盛憲,也可見其俠義膽略。

三人年歲相近,顧雍最為年長,今年二十九歲,張允次之,今年二十八歲,而朱桓則比他們小的多,今年剛剛二十一歲。

因此,三人以顧雍為長,張允、朱桓看見顧雍之後,立刻起身行禮。

顧雍還了一禮之後,將兩人邀請入密室交談。

密室之中,三人落座。

張允和朱桓對視一眼,後者開口試探道:“元歎兄自何而歸?”

“自我舅家而歸。”

顧雍當即回答道:“內子擔心兄弟,特請我過府一趟。”

顧雍這話一出,張允和朱桓俱是笑了起來。

最近陸績的活躍有些反常啊。

不論陸績有什麼神童的名氣,他畢竟隻是個九歲的孩子,顯然會非常紮眼。

其實朱桓、張允也為陸績遮掩不少,畢竟江東四大姓同氣連枝,互相聯姻,彼此也都算得上是親緣,自然不同其他。

看見兩人的笑意,顧雍立刻明白了什麼,臉上也是露出苦笑,搖了搖頭。

“紹文、休穆,你二人過府來,總不會是看我家舅郎的笑話吧?”

聽見顧雍這麼說話,張允、朱桓二人當即臉色一正,齊齊朝著顧雍行禮道:“世兄,如今吳地烽火連天,士民豪強朝不保夕。我等乃是郡中之人,左右都是鄉親,特此前來,懇請世兄能夠給個主意。”

張允和朱桓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因為目前階段,四大姓中唯有顧姓,也就是他顧雍和孫家走的最近,關係最好。

有血仇的陸家就不提了,陸績才九歲都想報仇雪恨。

張家和朱家也和孫家不怎麼對付,他們既看不起孫家,也更心向天子。跟著袁術混,還回吳地橫征暴斂,殺人無數的孫策,自然是張、朱眼中的亂臣賊子。

“陸郎何來笑話可言!”

顧雍這話讓朱桓不開心了,直接挺直身體,痛斥其非道:“元歎兄當真以為陸郎所行之事,隻是個笑話嗎?”

顧雍臉色微變,知道朱桓這話半真半假,其實也有逼他亮明立場的用意。

不過顧雍明知道對方的意圖,卻不能顧左右而言他,否則張、朱二人恐怕會當場和自己割席絕交。

顧雍沉吟少許,開口答道:“績郎做事莽撞,喜怒於色,如此行事,恐非有益於朝廷,反為小人所乘。”

張允此時接話道:“我與休穆,可為小人?”

顧雍故意露出不悅之色:“紹文此言何意,卿輕財重士,享譽州郡,江東之地,何人不生敬佩之心?休穆心存壯誌,膽略雄渾,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如何會是小人。”

“善!”

張允、朱桓兩人離席大拜,懇請道:“我等有一事相求,望元歎兄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顧雍心中一驚,但臉上卻是沉穩依舊道:“若是大義之事,雍安敢有所存力,兩位賢兄請賢歸座再言。”

張允和朱桓卻是不聽,隻是拜道:“我等欲送一人出城,北上曲阿。”

“何人?”

顧雍心中一個咯噔,立刻意識到這必然是一個燙手山芋。

果然,張允答道:“乃是前任太守盛孝章也。”

顧雍臉上閃過一絲震驚,他隱隱有些猜測,卻還真沒猜到是盛憲。

這盛憲不少人會很陌生,可這位在江東屬實是個大人物,他不但是會稽名士,還出任了吳郡太守,且在兩地頗有聲望,為人所重。

盛憲年少時成名,舉孝廉出生,在洛陽鍍金後,竟一躍成為了尚書郎。

按照東漢的規矩,每一年的孝廉需要前往洛陽進行學習,學習完畢,才能當官。

而當年孝廉中的最優秀者,才能出任尚書郎,也即是每年隻選一人。

可見盛憲的才學有多厲害了。

隨後,盛憲還在洛陽交了個兄弟,也是劉備的老熟人——北海相孔融,而且兩個人關係好到結拜成了義兄弟的地步。

隻是這人也有個缺點,就是和他的結拜兄弟如出一轍,堪稱眼高手低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央的時候還能混日子,出任地方官時,因為當過尚書郎,直接外出就擔任了吳地太守,而並非是從縣邑起步。

結果到了吳地之後,為都尉許貢架空,更相爭不過,索性放棄了太守之位,想要辭官歸隱。

盛憲為太守時,尚且被許貢逼的無處容身,這一辭官,連太守都不是了,居然還妄想許貢會放過他。

結果許貢當時就要乾死他,結果為高岱、張允、沈三人聯手保下。

顧雍忍不住詢問道。

張允、朱桓相視苦笑,前者回答道:“先有許貢,後有孫策,皆通緝追捕盛公,再加上戰事密集,兵火連天,我等如何敢讓盛公離城。”

顧雍啞然失聲。

他也知道對方說的是真話,盛憲確實算是個人形寶貝,就是孫策也想抓捕他,日後更是死在了孫權的手裡,無非就是他對吳地和會稽的影響力太強。

顧雍心中無語,他之前還以為張、朱二人是來找他一起內應征南的,沒想到事情雖然不是這一件,但後果卻是一樣的嚴重。

顧雍突然想起一件事,盛憲既然早在城中,怎麼之前不見他們來找自己。

要說防範,之前孫策屢戰屢勝,將戰線壓倒由拳時,吳縣的防備可沒眼下這麼緊。

聯想到張、朱剛剛還在用陸績來試探自己,顧雍心裡哪裡還不明白,自己這可不就是被大舅哥給連累了嗎。

正是陸績的表現,引起了張、朱的注意,他們肯定去查了陸績的表現,陸績的行為自然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再一試探自己,自然也就試出了自己的真實立場。

就算弄錯了,四大姓同氣連聲,相信自己也不會出賣他們。

“好吧。”

事到臨頭,顧雍也不會優柔寡斷,當即就做出了決定。

“如今吳將軍正在征集糧秣,我已經答應輸送一批糧草入城,你二人每人也出三千石吧。”

三千石可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可張允、朱桓卻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似乎並不怎麼心疼。

顧雍接著道:“幾日內我會以接運糧食為名,派人出城,你們讓盛公化妝成隊中文書,混出城去。城外應該也有可靠的人手吧?”

“感謝大兄高義!”

張允、朱桓當即大拜道謝,隻要出了城,他們這些地頭蛇自然有的是辦法將盛憲送往曲阿。

顧雍的辦法雖然有少許風險,但已經是如今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兩人又如何會不同意。

周瑜所部留在江北的周道部為劉備派人所換防,自然立刻追了上來,趕在周瑜開拔之前與他會師。

周瑜見狀很是高興,誰也不會嫌棄嫡係兵力過多。

隨後,八千人大軍南下宛陵,一路順風順水,沿途的蕪湖也是備下了犒軍酒肉,並為大軍補充了軍糧。

等到周瑜抵達宛陵時,周尚已經出城五裡相迎了。

“瑜拜見從父!”

周瑜遠遠下馬,上前拜見周尚。

周尚此時滿臉笑意,熱情的將周瑜攙扶了起來,口中還讚歎道:“真乃我家麒麟子也。”

此時,周尚還不知道正是周家反水,導致孫香被擒,壽春城破的。

但至少周家成功跳船,從袁術這艘已經沉沒的船上換到了更新更大更強的劉備處,這本就足以讓周尚喜出望外了。

周尚隨後將周瑜引入城中,安頓諸多兵馬入營休整,又給張英、於麋安排了住處,約定了晚間的酒宴之後,叔侄二人這才有了獨處的時間。

周尚最先問的並非是江北的情況,而是長兄周崇的情況。

周瑜自然不會隱瞞,將這半年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同周尚說了一遍。

周尚一直默默的聽著,並沒有開口打斷周瑜,臉色卻是一變再變。

等到周瑜說完之後,周尚才長歎了一聲:“原來兄長已經將家主之位讓與了公瑾。”

周瑜趕忙謙虛道:“伯父隻是因身邊唯有瑜一人,暫時委以重任。如今瑜見從父,自然當以從父為主。”

周尚卻是很看的開,要不然他在曆史上也不可能為周瑜說動,背刺劉繇了。

他一直以來對周瑜都相當欣賞,如今三代凋零,能活下來的也隻有周瑜等寥寥數人,其中還隻有周瑜最為英武成器,而周尚是對周瑜最為欣賞的長輩。

要知道周尚自己可是還有兒子活著的,而他的大兄周崇,二兄周忠,都已經沒有子嗣存世了。

按理來說,周家嫡脈就應該由周尚繼承,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

可周尚就是對周瑜十分喜愛,對其非常支持,寵愛遠勝自己的兒子。

“你是我家麒麟子,從父總會老的,不,從父其實已經老了。”

周尚笑著摸了摸鬢發,自去歲就已經能看見白發了。

“周家的未來在你,不要做女兒狀。”

周尚正色說道:“既然大兄選擇了你,那從父就一定會支持你。”

周瑜忍著心中的喜悅,重重的點了點頭。

隨後,周尚似乎是不想繼續這個有些沉重的話題,轉而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驃……大將軍真的說過可任我選擇?”

劉備此時乃是驃騎大將軍,但不少人,尤其是劉備的手下人為了表示親近和敬重,往往會稱呼他為大將軍。

反正曹操遠在洛陽,也沒人會來計較,而且也沒法計較,畢竟劉備可是貨真價實的驃騎“大將軍”。

周瑜笑了起來,點點頭:“大將軍到壽春之後,曾召見過侄兒,乃是親自當麵提起過此事。”

周尚有些不可置信的嘖嘖嘴:“大將軍竟如此器重我周家,可見我周家雖然屢遭劫難,子息不盛,卻仍有氣運啊。”

周瑜好奇的問道:“從父,你已經有所選擇了嗎?”

周尚卻搖起了頭,露出了幸福的苦笑:“那幾個職位可都是美職,任何一個都要勝過丹陽太守,更何況我這丹陽太守,其實還隻是半個。”

周尚的戲謔是因為北丹陽其實一直都是聽命於劉繇的,而無視周尚這個正派丹陽太守的命令,這也是周尚和劉繇之間的矛盾。

周瑜皺起眉頭:“從父,可張英卻是奉了征南之命,前來接任丹陽太守之職的。”

出乎周瑜的意料,他原本以為周尚會有些不滿,畢竟他還沒有做出選擇。

可誰想周尚卻是一臉開懷道:“張英想要接任,我自然會交權。”

看著有些不敢相信的周瑜,周尚卻是非常輕鬆:“我也累了,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大將軍給的選擇可是相當優渥,我可得好好考慮考慮,如果選錯了的話,從父會非常後悔的。”

周瑜這才明白周尚的確是不在意丹陽太守的位置了,於是他也悄悄鬆了口氣,他來的時候,一路上最擔心的可就是這件事了。

其實周尚可是相當識趣的,原時空曆史中,周尚和周瑜背刺劉繇,幫助孫策橫掃江東之後,袁術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用自己的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吃相簡直難看到了極點。

可周尚依舊毫無反抗,甚至沒有怨言的交出了丹陽太守的位置,返回壽春聽命。

可見周尚本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野心,這也和他將周家大權交給周瑜的風格一脈相承。

當然了,周瑜和孫策相交,也是周家在喪失了整整一代精英和武力之後的無奈決策,最開始可不是周瑜所能決定的。

隻是周瑜在和孫策相交之後,大為投契,雙方反而有了真友情。

周尚的全力配合,徹底打消了周瑜心中的顧慮,於是接下來他將後續的計劃也托盤而出。

周尚聽完之後,眉頭緊皺,連連搖頭。

周瑜吃了一驚,有些疑惑的試探道:“從父是認為瑜之計劃有哪裡不足嗎?”

周尚卻是不答反說道:“你自年初回了壽春,江東之地發生了不少事情。”

隨後,周尚將一些情況說了出來,聽的周瑜也是大為頭疼。

原本按照劉封和周瑜商量好了的計劃,他是要走故鄣,然後經烏程,側擊孫策軍,為會稽王朗減輕壓力,同時也為劉封一路襲破吳郡爭取時間的。

原本故鄣也好,烏程也罷,比較大的勢力就一個嚴白虎,故鄣甚至還在周尚的影響之下。

結果今年情況不對勁了,從故鄣到烏程,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