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父劉玄德 > 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

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1 / 1)

推荐阅读:

inf

在掃平了江東之後,隻要劉表彆故意送地盤,劉封還是想著休養生息,開展第二階段的夯實基礎計劃。

其中就有興修水利,大力提升生產等項目。

“父親,孩兒之前所組織的工匠大師們還研發了多重水車,水渠,人力渠等技巧設備,正好用在此次工程之上。”

劉封給劉備鼓勁道“江北明年必然大旱,難道父親還能坐視百姓餓死不成?既然要賑濟災民,那為什麼不把他們組織起來,以工代賑,一樣的花錢養活他們,還能讓他們乾活,隻是多支出兩到三倍的糧食和一些錢財,就能換來整個淮南,甚至淮北在內的水利工程,何樂而不為?”

災民隻需要一碗粥,一天兩頓也能湊合,但以工代賑的開銷的確要多的多,至少得讓人吃上乾飯,偶爾還得有點油水。

“嘶……”

劉備聽到要兩到四倍的糧食支出,有些痛苦的呻吟了起來。

這才過了幾天的寬敞日子,又要咬緊牙關節衣縮食了嗎?

“如今州中錢糧可夠支出嗎?”

劉備開口詢問道“你這錢糧可得海裡去了。”

劉封卻是不慌,給劉備盤算道“父親放心,如今州中府庫有存糧六十餘萬石,但今年秋收的收成卻能比去年還要多出四成。”

徐州的糧食這兩年瘋狂往外采購,光是荊州就輸入了一百多萬石,還有陳國、梁國等地,總收入已經接近了三百萬石。

如此巨量的糧食並沒有被劉備父子胡亂揮霍,幾乎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到了各地屯田上。

再加上徐州府庫的加成,這兩年至少得有三百五十萬石糧食用在屯田一項上。

如今徐州的糧食產量已經恢複到了巔峰期的八成,今年預估能產糧一億五千萬石左右,按照三十稅一,以及五五分成等屯田手段,大致能夠有七百萬石左右的田稅。

可這個數字並不是真正能夠交到府庫之中的,徐州本地的士族豪強會吃掉一部分,大約為八十萬石左右,這部分主要是民戶的三十稅一部分。

相比起來,屯田戶因為沒有士族豪強插手,再加上劉氏父子嚴厲管控,所以損耗很少。

總之,這兩部分的損耗,總共有八十萬石。

可千萬彆覺得這些士族豪強吃的太狠了,這個數字已經是相當清廉了,完全是劉備蒸蒸日上,加上嚴格反貪所產生的結果。

要知道在陶謙主政徐州時期,真正能進府庫的數字,往往隻有理論稅賦的一半,也就是三百萬石的田稅,最終送進州府糧庫的,隻有一百五十萬石。

可想而知,僅僅隻侵吞了八十萬石糧食的徐州士族豪強,是多麼支持劉備父子了吧?

剩下的六百二十萬石裡,要留吃二百萬石左右給各地的縣衙和郡府,這些不但是上下官吏的俸祿,也是他們行政的成本。

所以真正能被劉備所得的田稅其實隻有四百餘萬石糧食。

如今徐州有兵將十多萬,最基礎的口糧就需要兩百餘萬,此外,還有萬餘匹戰馬,這又是相當於四萬士兵的口糧消耗,兩項一加,徐州最多隻剩下了六七十萬石糧食。

幸好有部分外州駐軍的口糧被當地所負擔,比如魯國和任城國。

同時,沛國、汝南、梁國和部分潁川以及現在所占據的大部分江北,今年也能帶來不小的收成。

再加上各地庫存兩百多萬石的糧食,才讓劉備父子支撐了下來。

汝南是天下第二郡國,而且就連汝南黃巾都在種地,而不是流寇,因此汝南的糧食是值得期待的。

哪怕因為剛剛占領,還來不及消化,本地的士族豪強的胃口會比較過分。

但保守估計,汝南總應該有一百萬石以上的糧食入庫。

沛國如今全部入手,也是個人口大國,至少也能上交個七十萬石糧食。

潁川那邊雖隻有五個縣邑,但都是上好的水田,上交二、三十萬糧食應該是大有希望的。

汝南的黃巾也是一般計算,數量比潁川還要多,那上交個三、四十萬糧食應該不難。

最後加上陳國答應的五、六十萬石的田賦,以及梁國最少三、四十萬石的田賦。

江北兩郡最少也能擠出八十萬石糧食。

這麼一算,今年劉備能積攢下近五百萬石的口糧。

再加上郯城、平輿,壽春的儲量。

隻要想乾,還是能乾的成的。

以人均兩石的高強度口糧標準,五百萬石糧食,足夠雇傭二十萬人出來乾一年的活了。

整個江北兩郡國攏共才多少人,經過袁術的霍霍,劉封估計能剩下五六十萬就算很好了,說不準隻剩下三四十萬了都可能。

所以糧食方麵是能解決的。

至於財帛,那更不用擔心了。

劉備父子日常飲食穿著雖然不算節儉,但絕對算不上奢靡,又從來不為自己建造宮殿房舍,在天下諸侯之中,毫無疑問的當屬最為節儉的一家。

徐州的錢財要麼就是用來購買各種物資,發展屯田,要麼就是犒賞將士,立功人員,要麼就是給上下官吏發放俸祿。

原本劉備還很講義氣,喜歡大手大腳的犒賞手下,後來也被劉封給勸住了。

徐州的府庫姑且不說,光是壽春就繳獲了近三億的錢財。

這也得多謝袁術盤剝從來不分士族、豪強還是平民,都是一視同仁,甚至越有錢剝削起來越狠。

畢竟窮人的錢哪裡有士族豪強的錢多?

聽劉封給自己分析完,劉備這才對自己的家底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了解。

不知不覺間,自己的事業竟然已經如此龐大了。

於是,劉備底氣一足,當即表態道“既然你已經有萬全之策,那就照你的想法去做吧。為父永遠是你的後盾。”

劉封登時大喜,當即表態道“父親隻管放心,萬事有孩兒在,必不叫父親失望。”

劉備聞言,大笑良久,捋須歎道“我家麒麟子當有淩雲之誌也。”

次日,劉備準備了一封奏表,備述擒拿袁術,搜獲傳國玉璽,平複江北大半區域的奏折朝著雒中飛去。

同時,還有一封劉備彈劾劉表的奏折也夾在一起,上奏朝廷。

這封奏折裡,劉備控訴劉表越權乾涉揚州事務,更痛斥劉勳亂臣賊子,視天子之土為私產,竟以廬江一郡轉投劉表,而劉表竟欲接納。

不管有用沒用,先在小天子麵前給劉表下點眼藥,同時也讓曹操和袁紹安安心。

兄弟連個江北都整不明白,你們彆擔心我膨脹的太厲害。

隨後的日子裡,劉封一邊整頓軍備,南下厲陽,一邊參與芍陂曹的諸多會議,並且構想出一個連通淮南淮北的大工程。

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大家認可了劉封的龐大設想。

但同時,這個龐大設想也被分為了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是修繕芍陂,恢複壽春周圍整個淮南的水利工程。

第二步則是依托淮河,整理淮北,融入到淮南工程中。

第三步才是依托長江,整備江北,徹底完善整個大設想工程。

劉封隻負責提出一個總綱領,以及要求準則,具體的細節則交給了芍陂曹來負責進行。

劉封在壽春積極推動諸事推進,既落實了芍陂曹的任務和計劃,同時南下厲陽的大軍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出發。

********

說回荊州襄陽,劉表的會議解散之後,眾人一起往外走。

此時蒯越、龐季、蔡瑁三個人走在一起。

三人都是眼下荊州一等一的四大家族骨乾,要是再加上黃祖,那就徹底湊齊了。

蔡瑁最先開口,他對著龐季叮囑道“幼林,你回去之後趕緊準備,明日我們就得出發,走水路前往廬江,隨後你可至濡須口入施水,過巢湖,轉淝水,一路北上,直抵壽春。”

龐季點了點頭,忍不住詫異道“明日就出發?如此倉促嗎?”

蔡瑁苦笑一下“不著急不行,就這我還得擔心到了舒城時候,裡麵坐著的還是不是劉子台了。”

龐季大訝,以往蔡瑁對劉勳可是相當推崇的,怎麼會如此悲觀。

蔡瑁看了眼蒯越,見對方神情自若,卻沒有開口的意思,他便主動給龐季介紹起來“先前在堂上的情況你也聽到了,彆聽劉磐他們瞎鬨,不論如何,劉備軍就是輕易的拿下了壽春。”

隨後,蔡瑁砸著嘴,搖頭道“這壽春城裡存糧百萬,精銳士卒就有近兩萬之多,還有四萬餘百姓,你讓劉磐他們去試試?我看他們就是把部曲都給打光了,都未必進得去壽春,更彆說裡麵的宮城了。”

這時候,蒯越突然開口,指點龐季道“幼林,德珪所言乃是金玉良言。”

龐季這才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異度所言甚是,德珪之言,發人深省。”

蒯越繼續說道“幼林此去壽春,切記八個字。”

蒯越這話不但讓龐季屏息凝聽,就連一旁的蔡瑁都忍不住放慢了呼吸。

可見蒯越之智,給了他們多深的影響。

蒯越倒是習慣了,也沒注意他們的表現,自顧自的繼續說道“不求建功,切莫有過。”

龐季小聲的默念了幾遍,而蔡瑁眼中閃過一絲欽佩。

三人出了州府之後,分道揚鑣。

龐季在回到住所之後,立刻喚來仆人“去,將山民和士元喚來。”

山民乃是龐季族兄龐德公之子龐樺,字山民。

士元自然是龐季的另外一個族侄,也是蜀漢粉意難平之一的龐統龐士元了。

很快,龐樺和龐統便來到了龐季家裡。

“山民、士元,明公有意,讓我出使徐州。明日一早,我便要同蔡德珪一起前往壽春,求見劉驃騎。此次出行,或能一見中原俊彥,我意帶你們二人一同前往。不知汝二人是否願行?”

龐季是龐家這一代中出仕官職最高的人了。

他的族兄龐德公名氣要比他大的多,但龐德公性情耿直,不喜仕宦,將資源讓給了龐季,自己跑去當了隱士。

龐統的父親則走的比較早,也沒有留下太多的資源。

龐家現在雖然還是四大家族之一,可幾乎就是龐季一人獨撐大局。

為了家族,他勢必要開始培養起下一代了。

龐德公之子龐樺龐山民自然是首選,可龐山民的性格卻酷似龐德公,讓龐季很是擔心。

此時,龐統進入了他的視線,雖然此子不甚聰明,但長相樸實,性情沉穩,也算是一個不錯苗子。

聽到龐季的問話後,龐樺和龐統對視了一眼。

龐樺雖然性子隨他父親,但此時畢竟還正值青春,聽到能夠外出遊曆的消息,他內心還是想要參加的。

於是,龐樺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叔父,小侄自然是願意蠅附驥尾,隨您遠赴江淮。隻是不知父親那處可否放行。”

龐季當即一擺手道“你想去就好,你父親那邊,我自有說道。”

聽到這話,龐樺也就不再猶豫,當即稱喏。

龐統則是在龐樺表態之後,朝著龐季彎腰一禮“統亦無異議,願隨叔父東往。”

“好!”

得到兩個滿意的答複,龐季心情大好,當即一擺手道“那汝二人趕緊回家準備,明日天亮之前,來我府上集合。”

第二日天不亮,龐樺和龐統各帶一個小童,背著行李,來到了龐季府門前。

龐季很快就走了出來,帶著兩人以及兩個小童和十數個仆役護衛,直接來到碼頭。

蔡瑁這時候也已經整備完成,就等著龐季了。

看見他之後,趕緊招呼他上船,隨後揚帆起航。

比起回來時的逆水行舟,這次出發乃是順水,速度是逆水行舟的兩到三倍,如果風向合適,風力又大,甚至一日可行七八百裡,可謂是行舟如飛。

就在劉表和劉備的奏表,以及書信都在前往雒中的路上時。

雒中的曹操也陷入到了一個巨大的麻煩之中。

這個麻煩來自於袁紹。

“荒謬!昏聵!”

曹操在堂上大發雷霆,對著袁紹破口大罵,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尊重,同時也更不見年少相交的情感了。

堂下諸人此時也大多臉色陰沉,彆說勸慰曹操了,顯然他們自己都氣了個夠嗆。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幕,顯然是袁紹的奏表和書信抵達雒中了。

袁紹此番上表,言雒中殘破,又無人煙,宮殿樓閣儘數毀於兵災,最後總結成一句話。

雒中殘破貧乏,不足以奉天子。

因此,懇請天子移駕鄴城,袁紹願親奉天子,鞠躬儘忠。

同時,他還特地寫信給曹操,曉以大義,請求曹操支持他的想法,並勸說天子移駕,甚至還隱隱有威脅之語。

曹操如今也是一方諸侯了,袁紹居然還拿他當小弟一樣,甚至還提出如此荒誕的要求,還點名讓他去做。

這曹操如何能忍得了?

簡直肺都被氣炸了。

臨了,曹操咬著牙道“袁本初有本事就直接帶兵來雒中迎駕,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就絕不讓這小人得逞!”

“末將願追隨大將軍,絕不叫小人驚擾天子!”

曹操麾下一眾將領相當忠心,大有主辱臣死之感,一個個離席拜倒,紅著眼睛大聲表著忠心。

看見麾下眾將如此忠忱,曹操這才氣消了少許。

“諸位將軍快快請起,卿等忠君愛國之心,操已儘知。”

曹操當即表態道“操必與卿等護衛天子,同仇敵愾,絕不叫小人陰謀得逞!”

也難怪曹操上下都能氣憤成這樣,實在是袁紹太不做人了,他這行為簡直比後世夫目前還要過分,這直接是要拐了天子去鄴城啊。

這也就是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可他曹操又不怕他。

此時,程昱、滿寵已經回了兗州。

在座的文士乃是荀彧、郗慮、丁衝等人。

荀彧看見曹操消氣了,這才起身拱手道“明公,天子居於雒中,可不僅僅是明公之意。”

曹操聞言,眼神登時一亮“文若高見!”

荀彧的話讓曹操猛的醒覺過來,畢竟天子可不是他曹操一個人的,也有劉備一份的。

當然劉備也就有義務和自己一起守護天子,曹操不信劉備會因袁紹一封書信就把天子給拱手相讓了。

說罷,曹操站起身,緩緩的轉起圈來。

片刻後道“我可私下修書一封,傳書玄德,告知其本初陰謀。同時再請天子下詔,駁斥本初,雒中乃是天下之中,為我大漢國都。雒中宮殿損毀,自可命四方方伯進貢錢糧修繕,怎可輕言放棄?令其不許再提遷都之議。”

荀彧等當即應命。

曹操決定給劉備寫信,可在他做出決定的前一天,雒中就已經有好幾封書信奔著壽春而去了。

其中有黑胖子董昭的,有大書法家鐘繇的,車騎將軍楊奉的,還有衛尉周忠的。

可見劉封在雒中打下的人脈還是相當堅挺的,同時袁紹也確實不受待見,除了曹操外,還有大把大把的人不希望袁紹得到天子。

雒中的情況,此時江淮並不知情。

此時,因為工程的不斷擴大,整個水利工程計劃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芍陂了,因此,芍陂曹正是改名為水利曹,由劉備親自督領。

劉封在安排好水利曹的諸事之後,先鋒大軍也已經整備完成,開始動身向南進發,第一個目標就是厲陽。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